血脂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观察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总胆固 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载脂 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G)浓度、D2聚体(D_ D),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FBG的关系。 结果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组TG、LDL_C、apoB、FBG浓度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和对照组,内膜增厚 组TG、LDL_C、apoB、FB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LDL_C、Lp(a)、FBG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 结论LDL_C、Lp(a)、FBG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FBG和 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脑梗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0 7_02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病理基础,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MT)增加是心脑血管事 件的有效预测因子[1]。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 吸烟、性别、肥胖不能解释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本文研究旨在发现一些新的危险 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干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22例,男72例、女50 例,年龄45~82(66.8±8.1)岁。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增厚( 1.0mm≤MT<1.2mm)组36例、斑块形成(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MT≥1.2mm,但未造 成管腔狭窄52例)及管腔狭窄(管腔狭窄程度≥50% 34例)组共86例。正常对照组56例,男35 例、女21例,年龄46~81(67.5±7.5)岁。三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①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载脂蛋白A(ap oA)、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BG)、D_二聚体 (D_D)。②入院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美国HD I3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 ~12MHz。常规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观察血管形态、 内径、MT、结构、管腔内有无斑块及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回声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相关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血脂、FBG水平比较:见表1。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将年龄、性别、血压、FBG、TC、TG、HDL_C、 LDL_C、ApoA、ApoB、Lp(a)、FBG、DD等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为因变量, 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膜增厚组FB、斑块形成组Lp(a)、狭窄组LD L_C分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P<0.01,<0.05)。在模型预测交叉分类表中,56 例对照组中正确分出45例,5例被误纳入内膜增厚组,4例误纳入斑块组,2例误纳入狭窄组;36 例内膜增厚组中正确分出21例,10例被误纳入对照组,5例误纳入斑块组;52例斑块组正确分出 33例,9例被误纳入对照组,3例被误纳入内膜增厚组,7例误纳入狭窄组;34例狭窄组中正确分 出24例,1例被误纳入对照组,1例被误纳入内膜增厚组,8例误纳入斑块组。对照组、内膜增厚 组、斑块形成和狭窄组的预测有效率分别为80.4%、58.3%、68.9%,总有效率为69.1%。
  
  3 讨论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时血浆处于高凝状态,粘稠度 增高,FBG为系统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基质[2]。本文研究发现, 颈动脉有斑块患者的血浆FBG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者,且随FBG水平增高,颈动脉有斑块者的 比例明显增多,其降解产物DD也明显升高,提示致血栓形成。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BG是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BG是凝血反应中的关键凝血因子,其被凝血酶裂解 后成为纤维蛋白单体,再聚合成血栓,对凝血、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有 较大影响。FBG及其降解产物DD大量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中,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促 进血管内膜吸附脂蛋白,增加脂质在纤维斑块中的聚集,是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关键[ 3]。
  脂代谢紊乱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血脂异常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和灶状 脱落,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脂蛋白得以进入内膜,引起巨噬细胞的清除反应和血管壁 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斑块。研究表明,TG和T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 。本研究观察组HLD_C明显减低,TG、LDL_C、ApoB、Lp(a)明显增高。LDL_C是血液循环中运 载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ApoB是LDL_C的主要载脂蛋白。LDL_C通过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间隙 进入到内膜下,在氧自由基等作用下,LDL_C中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脂质过氧化物和醛类 等产物;同时LDL_C本身ApoB中赖氨酸亦发生氧化修饰作用,积聚形成氧化修饰的LDL_C,易被 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摄取,从而导致胆固醇积聚和泡沫细胞形成,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而血脂紊乱以HDL_C显著,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HDL可将胆固醇运送到肝脏分解,抑制细 胞摄入LDL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所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 HDL降低。本文研究发现,血脂中的Lp(a)异常升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相关。Lp (a)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结构类似LDL,可促进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同时可通过竞争纤 溶酶原结合位点来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的纤维蛋白溶解,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5] 。这些可能是其促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机理所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DL_C、Lp(a)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增加,有多重危险因素并存,危险因素越多越易导 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FBG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 ,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Parikh A, Daneman D. Is carotid ultrasound a useful tool in asses s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J]? Diabetes TechnolTher, 2004,6(1):65-69.
  [2]Widjaja E,Manuel D,Hodgson TJ, et al. Sheffild Stroke Prevention Group. I maging Findings and referral outcomes of rapid assessment stroke clinics[J]. C lin Radiol, 2005,60:1076-1082.
  [3]LoukasM, DabrowskiM, Wagner T, et al. Fibrinogen and smooth muscle cell de tection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from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na_an immunohist oche mical study[J]. Med Sci Monit, 2002,8(4):144-148.
  [4]许文灿,林建才,詹勇平,等.老年冠心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J].中国基层医药, 2004,11(11):1297-1298.
  [5]Sun H, Unoki H, Wang X, et al. Lipoprotein (a) enhances advanced atherosc lerosis and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WHHI. Transgenic rabbits expressing humanapolipoprotein (a)[J]. J Biol Chem, 2002,277(49):47486-47492.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例AMI患者伴新近发生的快速房颤,静脉应刚胺碘酮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日渐受到重视的与多系统学科相关联的疾病。OSAS可引发呼吸、心血管及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2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小剂量降压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高血压前期人群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干预组给予氨氯地平2.5mg/日或厄贝沙坦75mg/日。所有受试
[目的]构筑脑梗死大鼠针刺效应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比较各个指标权重系数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程度,并初步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引用负指标
研究股市波动状态对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运行规律、帮助投资者科学投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利用修正后的转折点确认法和Markov区制转换模型,对我国1997年1月-2019
【目的】观察中药痴呆方醒脑散(XNS)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第3版《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ASM-Ⅲ)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诊断标准选择老年性
患者,男,22岁,退伍军人。因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2年余,加重伴呼吸困难ld于2007年1月31日入院。患者2004年无明显诱因体重急剧下降,l周内下降达20kg,入当地医院治疗,未明确诊断,治疗后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HPC)的配制以及气温对HPC凝结时间的影响,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的影响因素,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在瓜达尔港口工程
目的 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纳入75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男性〈55岁,女性〈65岁)患者,对男性组(507例)和女性组(246例)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