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园环境,自当以美育人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nfei7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以美育人必需由内而外的整体提升,这就像一位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还需经过一番梳妆打扮,才有可能引动万千追求。
  生活之中,美无处不在,校园环境亦是如此。主题鲜明的园林,恢弘大气的广场,充满人文气息的厅廊,厚重朴实的雕塑,辅以恰到好处的绿化,点缀其中的山石……一草一木,一墙一廊,理应都是传递校园真、善、美的第一使者,因地制宜给师生以美的享受。
  所谓“美育”,即“通过培养师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具有美的气质和美的素养”。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以美育人必需由内而外的整体提升,这就像一位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还需经过一番梳妆打扮,才有可能引动万千追求。让校园环境承担一部分“以美育人”的任务,听起来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然而扪心自问,自踏入校园的那一步起,究竟有几处赏心悦目?有几处流连忘返?有几处发人深省?又有几处魂牵梦萦?出于专职做校园文化设计的缘故,笔者曾到过学校之中,绝大部分的环境文化要么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要么哗众取宠,难以细品,很难与真正的美育扯上关系。
  众所周知,校园环境建设的整体提升首先需要一个专业的设计方案。目前,相关的业务团队并不难找,学校每年都会遇到几个或大或小的公司来谈项目,既有上级领导推荐的,也有身边朋友介绍的。于是,校长们或因碍于人际情面,或因急需应付评比,就这里先做一排宣传栏,那里再做一个小亭子。如是三番五次的,校园里便添加了几处新鲜的事物,但可能很快被人冷落。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似乎多了一点对美的见识,也随之蹦出了更多的疑问。
  美的定义是“形容让人感受到心情愉悦的人或事物”,它带着强烈的主观感受。那么,校园环境设计如何做到雅俗共赏?学校不是展览馆,它始终是一个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那么,如何实现校园环境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在此,笔者将多年来从事校园文化设计的几点心得归纳出来,公诸同好。
  1. 以文化内涵之美塑造心灵。古今中外,任何物质都敌不过时间的侵蚀,唯有精神文化能跨越岁月长河流传至今。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都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文化之美打动人心。我们可以设计国学堂、诗词长廊,让师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李白的洒脱美,苏东坡的豪放美,李清照的婉约美;我们可以设计世界文化大观园,将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集聚到一起,让师生们感受宏伟博大。通过各种优秀文化的渗透,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低俗文化和消极思想也能起到积极的抵制作用。
  2. 以艺术造型之美提升品位。精心设计的校园环境,往往会通过契合主题的色调、元素和造型来呈现艺术之美。如校园建筑的外观设计,有的像帆船,寓示师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有的像笔筒,寓示师生一道刻苦学习。艺术造型之美往往可以让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容易被人接受。例如,学校用来传播日常信息的宣传栏,因其陈列内容的格式化少有人驻足细看,但当我们对宣传栏本身造型进行艺术化改造后,即可让师生产生亲近感,从而对陈列内容感兴趣。同时,艺术造型之美通过对称、均衡、对比、和谐以及图与底的关系等等,可以运用到学校的各种空间,产生不同的美感,从而提升校园品位。
  3. 以自然和谐之美陶冶情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当今世界对生态环境的现实需求。在学校的校园环境设计中,我们需要着力于对自然环境的运用和改造。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常青树与落叶树,庭院景点与草坪都是环境设计的重点所在。在中国传统的景观园林设计中,有组景、借景、透景、隔景等手法,将天空、流水、山峰、草地、树木等自然资源组合成景观,从而传达出美感。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万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松的挺,梅的傲,兰的幽、竹的坚,菊的淡,都传递着不同的象征意义,陶冶了师生情操。
  4. 以科学之美丰富创新能力。我们所讲的“科学之美”,并非古今中外的科学知识,而是指那些影响人类进步的科学创造。例如,司南是一种实用的科学发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已被取代。当我们借助校园雕塑的形式予以呈现时,更多地是表达人类的创新进取精神,由此让师生们获得激励。又如蒸汽机车、航天科技等等,那些推动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无一不充满了智慧之光,创造之美。科学之美是一种变化的美,它的变化正是人类进步的脚印,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事实上,无论人文艺术,还是自然科学,它们都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息息相关,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对科学知识予以更为直观的诠释,让书本上相对枯燥的知识变得灵动。漫步此中,找到美,懂得美,慢慢地,你也能创造美。
  (作者系广州市学园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其他文献
前文几番说到王永江,此人屡次出现,且与各位“战神”“战将”都颇有交情,各位定对此人非常好奇。别急,且让我慢慢道来。  四子战神——王永江  今年5月在中山大学怀士堂,有人再次喊出“教育北伐”口号,把在场大腕们吓了一跳。都有谁?袁振国、杨东平、劳凯声、冯增俊、涂艳国、范国睿、刘海峰、胡建华、陈洪捷……如果你告诉我,你不知道这些大腕是谁,那你就别在教育这个江湖混了。  那是谁这么狂妄,竟然在这些大腕面
期刊
这个时代对于学校教育与管理者而言,是一个最坏、最愚蠢、最失望的冬天,也是一个最好、最智慧、最有希望的春天。  互联网让人们变为“低头族”,严重干扰了学校教学秩序,但也以创造性的破坏之势,给各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政府治理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压缩了校长与教师的创新空间,但高考改革、美育倡导、大众创新等新政也时不时春风拂面,给学校品牌创新制造了一个个风口。自我意识比较强的80后家长,开始与政府和学校权利博
期刊
民办教育的办学品质和培养规格为教育发展树立了一座座记忆的牌楼。  近年来,广州市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推进民办教育政策创新,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实施《关于以学校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在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广州市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认真贯彻有关政策精神,积极开展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取得了
期刊
古人曰“天地有大美”,自然是美的,科学是美的,语言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无所不在,美育也是无所不在的。在已经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今天,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绝不是、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老师、资源等方面。而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对美育工作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地思考,结合区域优势、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上善若水,顺势而为”  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
期刊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是一所立足天河、服务广州、辐射广东的区属公办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是天河区政府着力打造的理念先进、环境幽雅、师资优异、学生优先、质量超群的以外语为学科特色、以多元为特征、以和雅品质为人才规格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外国语学校。  “和雅”特色课程是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是创建校园“和雅”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
期刊
第十二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临近,学品各个部门可是忙坏了,采编部作为学品团队中组织此次会议的主力部门,每天更是全国各地电话不断。这不,我们的颜记者刚说,湖北一个教育局10人报名参会。话音未落,“穆桂英”杜主任放下电话,神秘一笑,广东一个市教育局报名,45人参会。  要说这“穆桂英”,你可别不知道,她可是咱们采编部的一把手,又是学品团队里“三女侠”之一,因为工作起来雷厉风行,颇有大将风范,才得了这么一个
期刊
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引起几乎全民的密切关注,既受追捧又饱受诟病,得失成败众说不一。  看教育,既有视角问题,也有水平问题。今日之教育,被搭挂上太多的东西,相干的,不相干的,都搅和在一起,弄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一名在圈里劳作大半生的老教育,我祈盼大家能善待教育,包括敬畏教育、理解教育、呵护教育。教育就是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就是人类传承文化、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活动
期刊
好的校歌对内起到号召与激励的作用,对外则起到展示形象的作用。它的创作应具有青少年特点,能够简洁明快、寓意深远、朗朗上口地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和特色。在这一次调研活动中,本刊发现了一批荔湾好校歌,现在此选取几首予以展示。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居闹市而守心灵之宁静,是一个闹中取静的美丽校园,栽植了各类竹子,并建有很多“竹”文化景观。竹子,成为了构建学校文化的核心元素。该校根据竹子“中空、簇生、正直
期刊
多年来,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荔湾区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打造一支适应荔湾区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效促进了荔湾教育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荔湾区有11万多人参加继续教育,超过900人
期刊
抛开个别的要与教育行业“决裂”的老师不谈,辞职教师大都是现单位的骨干,都是适合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从现单位辞职之后并没有脱离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抛弃的不是教育,而是眼前的学校。作为一校之长,要超前研判,主动作为,多策并施,用改革和法治的思维积极破解教师辞职之困。  保障教师“前途”  挽留事业心强的老师,校长策略有三。一是让教师看到学校的“前途”。虚心检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是否做到了科学合理。只有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