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2日,有媒体报道,养老制度顶层设计方案以及养老金委托投资方案正在征求意见,今年下半年有望推出。报道指出,第三季度发布的可能性较大。
入市的时机还未到?
在中国,养老金入市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一方面养老金面临着躺着“缩水”的现实,市场各界对其入市望眼欲穿,另一方面,入市有风险,管理者担心风险,担心老百姓的养命钱被亏损。“躺着缩水”还是“站起来投资”,一直是个问题。
当前,养老金亏空是事实,不久前,有报道指出,今年养老金保险“亏空”将超过3000亿元。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金保值增值已经刻不容缓。有专家表示,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宜早不宜迟。
其实,最近10多年来,养老金投资运营这一话题始终没有脱离公众的视野——从1998年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开始,各地就开始呼吁对养老金进行投资保值,但至今迟迟未能实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郝如玉介绍,由于养老金只能存在银行或是购买国债,收益根本跑不过CPI。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养老金全国统筹应是势在必行。但是,人社部就此问题的最新的回应仍是“将根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整体工作进程,抓紧制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养老金投资保值改革仍未有实质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说:“养老金市场化运营并不是去‘炒股’,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抗击通胀保值增值,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并辅以专业化监管来保障资金安全。”
那么由谁来投,怎么投才能确保安全?这是一个大问题。
股市只是养老金的选择之一
据报道,即将上报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基本方案,确定了多元化的投资方向,除了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以外,会选择一些效益比较好、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
目前我国基础养老金包含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金两部分,其中社保基金规模1.5万亿元左右,基本养老金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农村居民养老金,结余分别约为2.83万亿元、3006亿元合计3.13万亿元。
养老金向什么地方投最引人关注,毫无疑问是股市。
从国外成熟市场看,很少有养老金全部躺在银行吃存款的现象,基本上都有20%到50%左右的资金进入股市,所以,如果从大方向看,我国的养老金的确应该摆脱目前只能存银行的现状,拿出一定比例的资产投资股市,以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特别在目前股市十分狂热的情况下,对养老金投资股市更是广大股民最为关心的话题。而相关媒体和专家也认为,按照股票投资不超过30%的要求,目前我国有3.5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那么,将有万亿元左右的资金进入股市。显然,这是太过乐观的测算方法。
尽管专家表示养老金入市是迟早的事。但是,当前显然不是最佳时机。就目前而言,投资股市最大的问题是风险大、安全性差。因此,如何投、谁来投,都会很讲究,而不会轻易出手。即便投向股市的资金,也绝不会像一般投资者那样,追求短期利益、眼前利益,而会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一方面,起步阶段,投资的步伐不会太大,投资的资金也绝不会达到所谓的万亿元;另一方面,投资的时间也绝不会很短,少则一年,多则几年。

从稳定股市角度来看,分析美国1949年到2011年期间股市下跌的15个年份,养老金直接和通过共同基金间接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总股票市值的比重除2011年以外其他年份均没有下降,反而有增持,这说明美国养老金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股票市场。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养老金入市对于推动一国股票市场长期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意义重大,可以说养老金是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鉴于当前国内相关监管机构强调发展机构投资者、优化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国外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国外养老金投资路径
其实,在国外养老金就有投资路径。比如,在日本的养老金投资构成中,有20%投入到国际股市,20%投入到海外固定收益与欧美国债等领域。再比如,美国养老金,个人缴纳薪水的5%,企业为个人交15%。这20%的钱投入到资本市场,年回报率为8.38%。当然,国内国外投资环境不一样,不能照搬国外模式。
债券是各国养老金最主要的投资标的之一,其中丹麦、冰岛、荷兰和瑞典养老金投资债券的比重超过了50%;加拿大、美国、瑞士和澳大利亚对于债券的投资比重约20%。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配置在债券上的比重为50.66%。
在股票配置比例上各个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美国和芬兰养老金在股票上的配置比较高,分别是37.26%和41.35%,另外他们还通过持有共同基金间接持有股票。而冰岛、瑞典、瑞士直接配置在股票上的比例较小。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股票上的配置比重为32.39%,
养老金发达的国家其养老金大都持有共同基金,如澳大利亚持有比例超过40%,美国养老金22.6%配置在共同基金上。芬兰和丹麦则基本没有持有共同基金。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对共同基金也基本没有投资。
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来看,股票和债券投资比例越来越大,由2001年的33.56%上升至2011年的83.05%,可见其入市规模越来越大。其中,股票资产配置比例稳定在30%左右,距离股票投资限制比例约有10%的空间;债券资产配置比例已超过50%,这是由于债券投资风险较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股权投资也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近几年实业投资的比例均在20%左右。
同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够合理,发展程度也较低。当前养老保险不可能、也不敢大比例投资于诸如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资环境难以保障养老金获得高的投资回报率。而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就其安全性而言是所有投资项目中最高的,但是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同样有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等方面的风险,也会导致基金承受贬值压力。可见,若单一的投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规避风险,要确保养老金在保值基础上增值,只有寻求一个最佳的投资组合,更好地规避风险,最大化资产收益率。
养老金资产分布的变化与调整,既反映出养老金影响资本市场结构的程度,也反映出资本市场自身变化及其与养老金投资组合调整的相互关系。我国的资本市场完善程度远远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投资渠道也远不如发达国家丰富,目前尚不能将养老金的投资重点放于股票与债券。对于我国正处于发育之中且不稳定的资本市场来说,养老金入市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入市的时机还未到?
在中国,养老金入市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一方面养老金面临着躺着“缩水”的现实,市场各界对其入市望眼欲穿,另一方面,入市有风险,管理者担心风险,担心老百姓的养命钱被亏损。“躺着缩水”还是“站起来投资”,一直是个问题。
当前,养老金亏空是事实,不久前,有报道指出,今年养老金保险“亏空”将超过3000亿元。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金保值增值已经刻不容缓。有专家表示,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宜早不宜迟。
其实,最近10多年来,养老金投资运营这一话题始终没有脱离公众的视野——从1998年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开始,各地就开始呼吁对养老金进行投资保值,但至今迟迟未能实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郝如玉介绍,由于养老金只能存在银行或是购买国债,收益根本跑不过CPI。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养老金全国统筹应是势在必行。但是,人社部就此问题的最新的回应仍是“将根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整体工作进程,抓紧制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养老金投资保值改革仍未有实质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说:“养老金市场化运营并不是去‘炒股’,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抗击通胀保值增值,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并辅以专业化监管来保障资金安全。”
那么由谁来投,怎么投才能确保安全?这是一个大问题。
股市只是养老金的选择之一
据报道,即将上报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基本方案,确定了多元化的投资方向,除了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以外,会选择一些效益比较好、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
目前我国基础养老金包含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金两部分,其中社保基金规模1.5万亿元左右,基本养老金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农村居民养老金,结余分别约为2.83万亿元、3006亿元合计3.13万亿元。
养老金向什么地方投最引人关注,毫无疑问是股市。
从国外成熟市场看,很少有养老金全部躺在银行吃存款的现象,基本上都有20%到50%左右的资金进入股市,所以,如果从大方向看,我国的养老金的确应该摆脱目前只能存银行的现状,拿出一定比例的资产投资股市,以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特别在目前股市十分狂热的情况下,对养老金投资股市更是广大股民最为关心的话题。而相关媒体和专家也认为,按照股票投资不超过30%的要求,目前我国有3.5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那么,将有万亿元左右的资金进入股市。显然,这是太过乐观的测算方法。
尽管专家表示养老金入市是迟早的事。但是,当前显然不是最佳时机。就目前而言,投资股市最大的问题是风险大、安全性差。因此,如何投、谁来投,都会很讲究,而不会轻易出手。即便投向股市的资金,也绝不会像一般投资者那样,追求短期利益、眼前利益,而会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一方面,起步阶段,投资的步伐不会太大,投资的资金也绝不会达到所谓的万亿元;另一方面,投资的时间也绝不会很短,少则一年,多则几年。

从稳定股市角度来看,分析美国1949年到2011年期间股市下跌的15个年份,养老金直接和通过共同基金间接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总股票市值的比重除2011年以外其他年份均没有下降,反而有增持,这说明美国养老金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股票市场。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养老金入市对于推动一国股票市场长期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意义重大,可以说养老金是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鉴于当前国内相关监管机构强调发展机构投资者、优化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国外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国外养老金投资路径
其实,在国外养老金就有投资路径。比如,在日本的养老金投资构成中,有20%投入到国际股市,20%投入到海外固定收益与欧美国债等领域。再比如,美国养老金,个人缴纳薪水的5%,企业为个人交15%。这20%的钱投入到资本市场,年回报率为8.38%。当然,国内国外投资环境不一样,不能照搬国外模式。
债券是各国养老金最主要的投资标的之一,其中丹麦、冰岛、荷兰和瑞典养老金投资债券的比重超过了50%;加拿大、美国、瑞士和澳大利亚对于债券的投资比重约20%。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配置在债券上的比重为50.66%。
在股票配置比例上各个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美国和芬兰养老金在股票上的配置比较高,分别是37.26%和41.35%,另外他们还通过持有共同基金间接持有股票。而冰岛、瑞典、瑞士直接配置在股票上的比例较小。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股票上的配置比重为32.39%,
养老金发达的国家其养老金大都持有共同基金,如澳大利亚持有比例超过40%,美国养老金22.6%配置在共同基金上。芬兰和丹麦则基本没有持有共同基金。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对共同基金也基本没有投资。
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来看,股票和债券投资比例越来越大,由2001年的33.56%上升至2011年的83.05%,可见其入市规模越来越大。其中,股票资产配置比例稳定在30%左右,距离股票投资限制比例约有10%的空间;债券资产配置比例已超过50%,这是由于债券投资风险较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股权投资也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近几年实业投资的比例均在20%左右。
同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够合理,发展程度也较低。当前养老保险不可能、也不敢大比例投资于诸如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资环境难以保障养老金获得高的投资回报率。而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就其安全性而言是所有投资项目中最高的,但是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同样有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等方面的风险,也会导致基金承受贬值压力。可见,若单一的投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规避风险,要确保养老金在保值基础上增值,只有寻求一个最佳的投资组合,更好地规避风险,最大化资产收益率。
养老金资产分布的变化与调整,既反映出养老金影响资本市场结构的程度,也反映出资本市场自身变化及其与养老金投资组合调整的相互关系。我国的资本市场完善程度远远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投资渠道也远不如发达国家丰富,目前尚不能将养老金的投资重点放于股票与债券。对于我国正处于发育之中且不稳定的资本市场来说,养老金入市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