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伴自杀,他犯了“故意杀人罪”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妻子患癌晚期,体征指标有手术禁忌,疼痛难忍求“速死”;残疾丈夫用助动车驮妻到江边沉江溺亡。近日,武汉市汉南区法院认定这名“助妻”死亡的老人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4年。
  他用爱把她推向死神
  70岁的汪卫国(化名)与67岁的叶爱珍(化名),是一对夫妻,家住汉南区纱帽街。随着年事渐高,汪卫国股骨头坏死,其中一只眼睛视网膜脱落,落下3级伤残。平时,汪卫国的生活起居由妻子叶爱珍照料。
  今年3月,叶爱珍被检查出乙状结肠癌晚期,伴有肝脏多发性转移。不幸的是,由于她心脏不好,身体多项指标显示,不宜手术。出院后,因病情恶化,叶爱珍疼痛难忍无法入睡,难以进食,卧床不起。由于三个儿子外出务工,照料叶爱珍的重担,落在行动不便的汪卫国身上。
  清明节刚过,叶爱珍在电视里看到有“水葬”一说,认为人死了沉入江中,很干净,又不给儿女添麻烦。于是,她苦求老伴将她送到江边,“想尽快了结一生”。老人还说,她这辈子都听丈夫的,“送我到江里去,这事一定要听我的”。丈夫只得答应。
  4月14日,是叶爱珍“算好的日子”。上午8点左右,汪卫国在叶爱珍的“指挥”下,开始清理衣物。他翻开衣柜和箱子,找出老伴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叠整齐堆放在一起。“到了那边,也要铺床铺被子,再带一床新床单。”叶爱珍说。汪卫国找出一床新床单,然后将叶爱珍搀扶下了床,但他实在没有能力将妻子抱上助动车。这时,门口有一行人路过,汪卫国请求行人帮忙将生病的老伴抬上车。汪卫国驾着助动车,来到纱帽街江堤边。他用尽力气,一点一点将老伴挪到江边。一路上,叶爱珍不断呻吟,催促他快点。“还是不忍心,不愿意这么做,但老伴一直催我快点。”汪卫国说。
  到江边后,汪卫国将被子摊开,让妻子坐在被子中间,又将衣物行李等放在妻子怀里,再把被子包裹起来,扎紧四角。然后,他把老伴连人带被子一起推入江水里。“对不住啊,你在那边再享福啊,没得病痛啊!”因叶爱珍全身浮肿,一时沉不下去,便随着水流淌走了。这一幕恰好被江边的渔民看到,有人拿起喇叭喊话:“老人家,这事做不得的!”但此时叶爱珍已经没入滚滚江水中。
  汪卫国沿着江堤,追着妻子走了几百米远,才伤心地回了家。他没想到,有渔民报了警。
  民警赶到现场,很快找到叶爱珍的尸体并打捞起来。经法医鉴定,叶爱珍为溺水死亡。
  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起诉了汪卫国。得知自己犯下杀人罪,汪卫国感到意外。他说自己是帮助老伴自杀,没有要杀人的念头。得知自己要负刑事责任,他想“一死了之,跟老伴一起走了算了”。
  汪家3个儿子对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行为,深感自责。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酿成了家庭悲剧,请求法院宽大处理,给他们一个尽孝父亲的机会。汪卫国所属街道、社区居民也纷纷求情,希望法院要理解叶爱珍生前的意愿,“听取民意,让活着的老人安度晚年”。
  近日,法院判决,汪卫国犯有故意杀人罪,但情节轻微,判处有期徒刑4年。
  争议:协助自杀,还是故意杀人?
  法庭上,汪卫国和家人对检方指控故意杀人罪,十分不解。
  “看到她那么痛,那么苦,我都恨不得替她去死,怎么会杀她?”汪卫国这样反问公诉人。他认为,妻子想死不成,他是帮助妻子自杀,解除病痛,“她在阴间就不痛了,她是支持我的。”
  当法官阐明故意杀人罪构成的要件时,这位不懂法的老人以死相逼:“你们要判我故意杀人我还不如死了!这把年纪了,怎么有脸见人?”
  休庭期间,法官召集了汪卫国所在的街道居委会群干、街坊邻居和办案民警等,召开听证会,商讨这个案子案情,如何说服老人接受犯罪的事实。各方意见很快反馈上来,大家都表示,汪卫国平时老实,与妻子关系也很好;两位老人都是一心为子女着想,有了病痛不想拖累儿子们,舍不得花钱治病,又不懂法。参加听证会的人都认为,汪卫国是个法盲,不能让这个家庭再发生悲剧,应该教育子女们多尽孝道,但法不容情,故意杀人的罪名无法推卸。
  法院说服了老人后,认定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4年。因老人对社会不再产生危害,加之身体残疾不宜收监,允许监外执行刑期。
  主审法官丁新红谈了自己的看法:叶爱珍处于癌症晚期,苦不堪言,这一情况得到了多方的证实;老人生前要求“速死”,多次要求丈夫帮助她死亡的情节,也得到一定的佐证。在了解了死者的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意见后,民意结果是一致的。汪卫国患3级残疾,年岁已高,但故意杀人罪是不容置疑的。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可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情节轻微的,也可以判处3~7年有期徒刑。
  那么,汪卫国故意杀人是否存在轻微情节?这主要看妻子叶爱珍生前是否要求死亡,是否多次要求死亡。这是本案判决的关键,也得到逐一证实。
  这个案子跟“安乐死”没有联系。目前,“安乐死”都无法得到国内外通过,何况“助人死亡”的行为呢?
  摘自《武汉晨报》
其他文献
菊花茶为什么会变绿?  问:夏天我特爱喝菊花茶。可我发现,泡一壶菊花茶,喝着喝着,菊花茶的颜色就由浅黄慢慢变成了浅绿色。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变绿了的菊花茶还能喝吗?  答: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变质,大可不用担心。平常,菊花茶之所以泡出来是淡黄色,主要是因为其中的黄酮类等物质。黄酮类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帮助人体清除体内自由基,有抗氧化、抗癌、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压升高等多种健康作用。但是,
期刊
秋季室外空气干燥,严重影响肌肤健康。这个时节,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对于保护肌肤是大大有益的。可是吃什么、怎么吃却有讲究。下面推荐一套“秋季水果养生法”,不经意间,你就美了!  闻闻“果香”有奇效  把水果作为“香”来闻,是少数人才会享受的过程,对身体也有奇效。  柚子——柚子的香气略甜而清新,虽然稍稍冲鼻,但却是健康专家公认的最具减压、燃脂功效的果香,尤其在压力状况下使用效果更佳。调查发现
期刊
那天,闺女在微博上给我传来一组采访,都是明星大腕,说起他们思念父母的感觉。其中有两个人说得让我动了感情流了眼泪。一个男明星说,他父亲病危,大夫说没有几天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恳求着,说你能不能再守我三天?男明星为难地说,我要去云南拍戏,如果三天不去,人家就要停下来,损失太大了。父亲哽咽着,我每天给你一千块,三天给你三千,你陪我三天行吗?男明星没有答应,转天匆匆去了云南。三天后,传来噩耗,父亲去世了。男
期刊
父母一直住在县城老房子里,喂鸡养狗,种菜养花,实在是闲下来了,就邀左邻右舍的大婶老伯在院子里聊聊天。平日里,他们粗茶淡饭,很少看电视,大热天里有时连电扇也舍不得开。尽管生活平淡,但老两口很少生病,精神上充实快乐。  我们想接父母来城里一起过。母亲有些动心,但父亲坚持说,你们忙,干工作要紧;老人事多,会增加负担。今年,趁刚买了大房子,我又提出让父母搬来。父亲最后答应来住一段时间。  为了让父母住得舒
期刊
那天他来晚了,推开老师徐悲鸿的画室时,心里有几分忐忑。就在推开门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画面:初秋的阳光,像一团金色的丝线,透过窗棂,把倚窗而立的她的侧影,镶在金色的画框里;她清澈的眼眸,与一盆盛开的紫色雏菊对视,空气里,流淌着紫菊的花语。  他的心,顷刻间被花语击中,绵软如水。  这是吴作人与萧淑芳的初次相见。那时,吴作人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才华出众,锋芒初露。北平女孩萧淑芳,作为
期刊
“儿女都有工作要忙,有些事我就不打扰他们了。”为人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有些“小事”能瞒的就不会说出来让儿女担心。然而,有些困难瞒着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最终成为儿女一辈子的遗憾。有几个事儿,绝对不能瞒着儿女。  房子住得不舒服。老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如果房子住得不舒服,比如感到潮湿、阴冷、吵闹、光线不足等,千万别“将就”,否则家就会变成疾病和危险的温床,使老人容易患上风湿、神经衰弱或是发
期刊
台湾老夫妻王爷爷与王奶奶,双双失智,但却能通力合作一起“对付”看护人员,让人看了好气又好笑;但两人“即使遗忘了全世界,也不会忘了彼此”,片刻也不想分离,深厚情感令人感动。  85岁的王爷爷是退伍上校,与69岁的妻子结婚50多年,感情甚笃。不料,两人先后罹患了失智症,家人忙于工作,于是白天安排二老到医院的看护中心,接受照顾及复健,晚上接回家。  令人惊讶的是,病魔虽夺走他们的健康和记忆,但却夺不走他
期刊
他们想让母亲成为天底下岁数最大、走得最远、看得最多、笑得最久的老人。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母亲的梦想,哥俩自制了一台房车,先后两次从老家出发,凭借两双有力的手和两双神奇的脚,拉着母亲周游华夏,历时517天,行走近2万公里,途经1000多个城市,几乎游遍全国。他们的举动感动了沿途很多人,他们用感恩的心向世人证明孝心无价。  为圆父母旅游梦  王凯、王锐兄弟俩是黑龙江省兰西县人。哥哥王凯在家乡承
期刊
全世界经常发生因飞鸟撞击引起的飞行事故,最令人震惊的例子则发生在埃及。  1981年3月2日,在埃及的某一军用机场,一架米—8型直升机徐徐升上天空。埃及的著名将领、国防部长巴达维中将及其随行人员一行正准备由埃及的苏尤赫去埃及与利比亚边境视察。米—8型直升机是前苏联制造的,装有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2吨,最大时速220公里,航程360~425公里,可载28名“乘客”。当飞机离开地面15
期刊
前几天,同事嫁女,邀我赴婚宴。饭店离居所不远不近,我决定骑自行车去,也就20分钟的路程。去时一路无话。婚宴隆重热闹,也无多余的话。酒足饭饱之后,宾朋皆作鸟兽散。当我于众目睽睽之下,从墙角推出自行车,偏身“上马”,准备离去时,忽听背后有人揶揄道:这年头,谁还骑单车赴宴呀!闻言,心中立刻感觉臊得慌,头也不敢回,连忙脚下用力,逃之夭夭。  骑行在回家的路上,不免四顾,骑自行车的人确实比头几年少多了,尤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