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临摹活动:夏图近郊的风景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yu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设计思路:
  弗拉曼克的《夏图近郊的风景》是一幅色彩浓烈的风景油画,整幅画虽然看上去很丰满艳丽,但结构却很简单,画中的小河、小路、树、房子等都是孩子很熟悉也有能力表现的内容。如何让孩子们在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后创作出自己心中的风景呢?我尝试开展了此次活动。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画面浓烈的色彩美。
  2.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描摹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
  3.乐意参加活动,体验互相帮助和艺术创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每人一张弗拉曼克的《夏图近郊的风景》,调好的蓝、黄、绿、红等系列颜料若干,铅画纸每人一张,毛笔或油画笔每种颜色放两支(具体要根据幼儿人数的多少来确定,但不宜太多,以保证每人有一支笔,略有盈余作为机动)。
  2.每人1张旧报纸。
  3.背景音乐《故乡的原风景》。
  经验准备:参观公园风景,为感受作品做铺垫。
  三、活动过程及实录评析
  1.引导幼儿欣赏《夏图郊外的风景》。
  (1)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觉。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法国画家弗拉曼克的一幅画,看了这幅画后,你有什么感觉?
  (评析:幼儿在初步欣赏后说出来自己的各种感受,有的说感觉很温暖;有的说很舒服;还有的说看了这幅画想喝冰红茶……可见,孩子虽小,但是对作品都有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面内容。
  教师:这幅画里画了些什么?
  教师:树的旁边是什么?
  (评析:幼儿边看边说边指出各自的位置,加深了幼儿对画面结构的了解。)
  (3)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作品的季节背景。
  教师: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吗?
  (评析:通过提问、对话,可以了解幼儿对季节判断的标准,不少孩子根据画面的色彩进行判断,帮助幼儿了解作品的色调。)
  2.幼儿通过用手指在画上描画,进一步感受画的画法。
  (评析:通过用手指在原作品上描画,可以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感受作品结构及画法。)
  3.引导幼儿探索作画方法,感受作品由近及远的层次。
  教师:你们觉得这幅画里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
  第二近呢?
  离我们最远的是什么呢?
  大树的后面有什么?
  教师:你们真厉害,能看到被大树遮住的小河、房子、天空。
  教师:大树后面的小河、房子、天空要画出来吗?
  教师:如果把大树后边的小河、房子、天空画出来会怎样呢?
  教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旧报纸,你们就在旧报纸上试试看吧。试验成功的小朋友就到老师这儿来领白纸画。
  幼儿在报纸上试验,探索画景物的先后顺序和怎样保持大树完整性的画法。
  (评析:树是这幅画的主角,如何让树成为一个整体而不被肢解是活动的重难点。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绘画是透明的,不知道被遮住的地方不要画,因此,我让他们先在报纸上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通过自己观察、探索,他们很快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幼儿自己作画,教师巡回了解幼儿作画情况。
  教师必要时给予适当指导,提醒幼儿注意不要相互碰撞,笔用完后还要放回原处,以免把颜色搞混。
  绘画过程中播放《故乡的原风景》音乐,营造良好的绘画气氛。
  (评析:面对相同的主题,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做法,我们应该充分地尊重他们,给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的机会,不要轻易地介入。)
  5.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创作感受。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所有作品,交流创作体会。
  (评析:交流创作感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及画面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
  活动反思:
  在欣赏、分析、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让孩子通过用手指在原作品(印刷品)上边看边描画的方法,感受、探索画家的精妙技法,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画出自己心中的风景。这虽然是个临摹大师的活动,但并没有束缚于用像与不像的标准来评价,而是充分体现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个性。
  作品的选择贴近了幼儿的生活:虽然作品描绘的是西方的风景,但观看风景的方法是相通的,幼儿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就是一幅天然的风景画,而且我们多次组织孩子去公园看过风景。因此,对于作品中描绘的由近及远的场景,幼儿是有亲身体验,也是能感受,能表现的。
  活动过程彰显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的主题虽然是临摹大师的作品,但我并没有动一笔,而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借助已有经验学会自己观察,自己体会。通过在原作品上用手指描画,探索、感悟大师精妙的绘画技巧。对于作品的重难点遮挡的层次性,我则通过给孩子提供旧报纸进行探索试验的方法,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又激发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组织过程注重相互协作能力:由于幼儿园的条件有限,活动空间比较小,画笔也有限。另外,由于水粉颜料在潮湿未干时,不同的颜色相撞易变色,破坏画面效果,而那些做事比较莽撞、速度比较快的幼儿也没有耐心等待颜料风干。因此,我采用了只保证每个幼儿都有一支笔的方法,并告诉他们如果抢笔,将会两个人都会失去拿笔的机会(孩子特别喜欢玩水粉)。这样不仅使先画上去的颜色有了一个风干的过程,而且让幼儿慢慢学会了相互协作和相互包容。
其他文献
目的:胶质瘤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目前IRGM蛋白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尚不清楚。胶质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和胶质瘤的进程密切相关,因此探究IRGM对胶质瘤增殖
炉子,守炉者,木炭,交织在一起。  问题就像火炉边的木炭,投放的时机恰当好处,便能让炉火更旺,暖至我们的心窝,激起层层火花;投放的时机出现差错,便能让炉火熄灭,冰冷我们的身躯,打破满满热情。  提问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像是炉火旁的守炉者,只有恰到好处地投放木炭才能激起火花,绽放美丽。怎样投放才是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制作活动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期待自己完成作品,在作品诞生的那一刻,那份成功的快乐让人感动。然而,细观制作活动流程,很多都是以“出示范例——教师讲解示范——幼儿练习——作品讲评”这样的传统组织模式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示范后幼儿练习时,许多孩子会一脸茫然:“老师,我不会。”于是,老师又忙前忙后一个个手把手地教。我觉得制作应该是孩子在探索、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创作作品的过程,因
本文概述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及其它智能控制方法相交叉综合的成果和应用现状,提出了智能控制发展的新趋势——多种智能控制方法的综合的观点,论述了它的学术和应用
期刊
活动设计思路:  本活动以“不一样的我,就有不一样的想法”为切入点,采用同伴接力合作的形式,对图形进行“借形想象”。活动引导幼儿改变画纸方向、根据图形外部轮廓、内部及缺口形状等,展开联想,添画出“百变”的作品,并与“快乐大转盘”的游戏相结合,让活动本身产生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的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
目的:   1.体外培养人肝肿瘤细胞HepG2细胞系。   2.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及其类似物Exendin-4对HepG2细胞糖异生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