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与模式及其改革方向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金融监管关系着一国金融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政治的稳定。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金融业务结构趋于复杂化,金融的监管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关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其次从我国金融监管现行模式与体制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来全面的认识我国金融监管现状,最后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和金融业发展趋势提出改革方案,以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模式;改革
  一.引言
  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依据国家法律的授权并根据相关法律,采用相应的手段与方法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控制与管理。金融的脆弱性、金融风险的系统性以及金融动荡对一国政治稳定的影响都要求各国形成、完善并实施符合自己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经过数十年的改革与深化,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了目前这个较成熟的体制。然而在金融业不断改革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结构复杂化的今天,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仍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二.全面认识我国金融监管现状
  (一)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与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以“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为原则,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从监管模式上看,我国金融监管属于机构型金融监管模式;从体制上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单線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我国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设立的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其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分别履行部分国家职能。在这种分业监管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它不仅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还要从宏观上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予以指导,以保证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银监会负责监管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农村信用社等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负责监管证券公司;保监会负责监管政策性保险公司和商业性保险公司及保险市场。
  (二)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1.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的问题
  首先,我国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三大金融监管主体各司其职。然而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业务逐渐混合与渗透,如: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代理证券业务和代理保险业务、保险业推出的投资连结保险等具有投资和储蓄性质的新险种,都加大了分业监管的难度,削弱了分业监管的业务基础。其次,三大金融监管主体协调性较差。三大主体虽然各有分工,但仍存在权责不明的情况,过度监管和监管真空时有发生,如现行金融监管对民间融资的监管空白。过度监管可能只是降低监管效率,并无真正的危害,但若放任监管真空,就可能导致风险累积从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后,三大金融监管主体的监管目标不同:银监会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银行业消费者即存款人的合法权益;证监会主要维护市场公正透明,保护投资者;保监会主要稳定保险业的经营。不同的监管目标导致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影响监管的效果。
  2.金融监管法律的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仍不健全,法律与实际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一点最突出的表现在金融控股公司上,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金融控股公司和“准”金融控股公司,但是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此没有相应的规定,存在诸多法律问题。比如: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最大的隐患在于集团系统内的交易可能在银行和证券子公司之间产生利益冲突,也可能使拥有银行子公司的集团的其他子公司利用其下属银行的资金优势。此外,集团成员之间交叉控股、相互提供担保或贷款等行为都会产生风险隐患,加速风险积累与传递,甚至会使整个集团陷入危机。由此可见,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仍有疏漏之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与健全。
  3.金融监管手段的问题
  金融监管手段单一是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之一。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金融监管手段可有三种: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我国金融监管则主要采取行政手段:由监管机构通过发布文件、通知、办法的形式对被监管机构提出强制要求。行政手段虽然具有力度大、见效快、针对性强等优点,但也具有随意性,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三.金融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在金融业迅速改革与发展,金融全球化进程逐渐加速、金融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要适应、配合金融业,我国金融监管模式与体制就必须进行改革。要想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我国要从现行的机构性金融监管模式逐渐转变为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将监管对象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可以尝试在现有的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上一级设立一个更高级别的拥有统一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统领全部的金融监管工作。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改为相应管理局,直属于该机构,听从其指挥,接受其统筹安排与协调管理: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局进行银行业务的监管;证券业监督管理局进行证券业务的监管;保险业监督管理局进行保险业务的监管。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务可能不再局限于这三类基本的业务,业务类型会出现其他类别如:信托业务等,可另外设立一个与这三个监管机构并列的机构——其他金融业务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其他类别的金融业务。通过建立拥有统一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可以克服原来三家金融监管主体各自为政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的发生,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也从现行的单线多头转变为了集权型,既降低了监管成本又提高了监管效率。此外,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各类业务管理局各司其职,分别监督管理自己分内的金融业务,也避免了原来的单一集权型监管机构因任务过于繁重而出现疏漏的現象。
  四.其他改进措施
  (一)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我国应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趋势建立一个有效的、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对各个监管机构的权利与职责范围进行有效的界定,减少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的发生,防范金融业系统性风险,从而形成稳定的金融法律体系。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地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修改与完善不能够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我国金融监管有法可依。
  (二)创新金融监管手段
  为了能够使我国金融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应该对金融监管手段进行改革与创新,综合运用、灵活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三种监管手段;同时,我国还需要对金融监管的措施进行完善,将金融监管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与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林 《中国金融监管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03
  [2]张颖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市场周刊》 2008.07
  [3]席榕畦 《浅谈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现状与改善对策》 《中国市场》 2014.01
  [4]曹凤岐 《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北京大学学报》 2009.04
  [5]黄为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改进研究》 《商业文化》 2011.03
  作者简介:曲东方(1994—),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012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要】: 公共标识作为一种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某种社会利益的符号,能方便人们的出行、交通。公共标识的意义和价值不同于企业标识,它是一种非商业行为的符号语言,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社会造就了无形的价值。校园公共设施标识具有双重属性,既服务于校园师生,也诠释校园文化的内在品质。校园以外的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标识都是统一规范的,但高校里的标识却可以融入校园文化、师生创意、个性审美等多方面因素。但
期刊
【摘要】: 当前我国金融经营体制是分业经营,相应采取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式监管体制。分业式监管体制虽然监管责任高,责任明晰,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分业监管体制出现明显的不适应,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通过改变传统的监管理念,建立综合性的监管体系,改善原有的监管方式,增强跨境合作等方式,向统一监管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为了满足国家一般社会共同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凭借政治的权利向纳税人进行具有“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税收活动从而取得财政收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征税、纳税”一直都是国民所关注的话题,2011年起,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方案,拉开了国家“营改增”的帷幕,此次改革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税收改革,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一项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领域不断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笔者以交规“闯黄灯”处罚方法朝令夕改现象为例,分析公共政策短命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出“朝令夕改”所造成的政策显失公正。进而讨论我国公共政策稳定性的内涵、重要性,最终得出保持公共政策稳定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朝令夕改;公共政策稳定性;社会公正  引言  公共政策是政府施行公共管理的工具,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从事公共活动过程中“看
期刊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吸引外资逐渐成为发展国家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变化,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和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形势。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特点的分析,预期我国未来吸引外资的前景。  【关键词】:引资磁场;外资优势;吸引不平衡;开放服务业;一带一路  改
期刊
【摘要】: 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员是部队的准军官,加强生长干部学员的教育训练,是强军兴军的大计。加强生长干部学员的训练与培养,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每名学员全面发展,为部队培养未来的领导者。  【關键词】: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员;训练培养  院校军事训练是军队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教育担负着培养和培训各级各类军官、士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以提高个人科学文化和军
期刊
【摘要】: 实证分析法在期刊学术论文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重要。据知网相关的数据统计,近十五年来,从期刊刊登的论文篇数总量和刊登的各科目论文篇数角度,运用时间序列法进行分析,得知实证分析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学者倾向于运用实证分析法进行相关学术研究。  【关键词】:实证分析法;论文篇数;总量;学科  一、引言  实证分析法起源于法国,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哲学家孔德所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1]。20
期刊
【摘要】: 在今天,企业中需要怎样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了最根本的两点: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二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那么,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要管理好时间,善于有效运用时间;二是要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对结果最重要的事情上。  【关键词】:管理者;卓有成效;时间;要事  一、谁是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曾经是西方职业经理人必读的经典
期刊
【摘要】: 目前,公共文化设施完全实现了免费开放,这体现了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是对民生的全方位关注,给公众文化以全新的定义,具有超强的时代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群众更加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基层文化站的存在,使得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成为不断提高文化观念和道德思想的重要场所。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站的开放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了如何利用文化站免费开放来满足城乡群众
期刊
【摘要】: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产业直接关系到经济的提升、地位的巩固,因此大力开展旅游业是当下任何一个城市、地区关注的热门话题。希望通过此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永川,希望对特色旅游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永川;特色旅游;文化旅游  第一部分 永川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永川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一山:茶山竹海。由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十面埋伏》选景于此, 所以也吸引了不少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