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国内学者强调对于复杂和超限结构需进行中震性能设计,即在小震弹性设计后进行中震下的承载力复核及调整,然而中震设计能否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仍存在争议。为探究中
【机 构】
: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设计院
【基金项目】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0401022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151501073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学者强调对于复杂和超限结构需进行中震性能设计,即在小震弹性设计后进行中震下的承载力复核及调整,然而中震设计能否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仍存在争议。为探究中震设计与小震设计方法的差异,本文依据现行规范,以设防烈度、结构高度和场地类别为变化参数,建立了48个典型RC剪力墙模型,并分别以“小震”、“高规中震”、“广东高规中震”和“关键构件中震”进行截面设计,之后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及增量动力分析计算。在对比了不同设计方法的钢筋用量、结构与构件性能表现及结构抗倒塌能力储备的差异后认为,现行中震设
其他文献
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对4 mm厚6061-T6铝合金和纯铜进行连接,研究转速对铝铜异种金属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速度为30 mm/min、搅拌头转速在1 200~1 800 r/
S355钢作为低合金钢,在焊接过程中会伴随着固态相变现象。在考虑S355钢的固态相变效应基础上,建立了焊接过程的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引入相变转变模型、相变塑性和相变体
神经肽FF是属于RFamide相关肽家族中的一种八肽,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具有调节功能。本文开展了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神经肽FF相关基因(LpNPFF:Accession No.MT012894)
综述了用于提高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改善结构损伤模式的几类加固措施,从工艺、加固效果和破坏形式3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填充墙通常
针对传统焊接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核电工程建设和未来核电检修需要的现状,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设备选型、工艺开发和工程应用等过程,研究出一套成熟的卡钳式全位置自动焊方法
为研究重金属铅离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Hippo信号通路中主要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采用qPCR技术研究了96 h急性不同浓度铅胁迫(0、10、17.8、31.6、56.2
为探索不同焊接热输入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CGHAZ)粗晶区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不同热输入,研究热输入对Q420q EN钢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