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霍为我留下了青春岁月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uchao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的第一张工作照,摄于45年前。照片还很清晰,而照片上的人已经从青年进入古稀之年。
  记得那年春天,我正在连部前边的枸杞地里喷农药,老霍背着相机走来,操着浓浓的广东口音问我:“要不要照相?”能在工作场地留影,我当然高兴。老霍“咔嚓”一声,把我定格在青春岁月。这张照片让我跨越时空,又看到了过去。感謝老霍送给我的珍贵礼物。
  我在兵团的照片都是老霍给拍的,看到这些照片让我对老霍心存感激。老霍很爱摄影,也懂摄影。他是民航下放的干部,在“老头班”,是个默默无闻的老人。记得他第一次探亲后回到连队,带来了他的那台半旧的120相机,成为我们连里唯一有相机的人。从此他的相机就没闲着,当然他就更没闲着。他白天照相,晚上在他的“暗房”里冲洗照片。50年前的照片拍得这么好,而且一点儿没有泛黄,足以说明他的照相和冲印技术。在他的相机里装满了连队的风景和兵团战士的身影,将风华正茂的我们留在了方寸之间,留下了历史的见证。
  2009年9月,我们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团一连在北京农展宾馆举行40周年纪念大会,会场是用上千张照片布置的。这样的会场我是第一次见到,比其他连队出彩了许多,在各种场合的纪念活动中也可以算得上是传奇了。而这正是因为有了老霍,有了老霍留下的影像资料,使我们又找到了当年的“光辉形象”。
  10年前的那场纪念活动办得非常成功。在以后制作完成的DVD光盘和纪念文集中,都有战友们当年战天斗地的影像资料,这些资料记录了我们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对青春的回忆。老霍是为我们青春造影的大功臣,功不可没。
  在纪念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之际特写此文,希望老霍的在天之灵能感受到我对他的怀念。
其他文献
在东小口镇,有这样一支镇级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其由舞蹈队、合唱队、柔力球队、戏曲队等8支文艺团体组建而成,成立8年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这支“文艺轻骑兵”穿梭在辖区各村(社區),开展慰问演出等文艺活动百余场,将欢乐与温暖送至千家万户。  志愿者70名平均年龄57岁  6月8日早上8点,文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唐玉芸来到服务队的“根据地”——兰各庄村文化活动室。唐玉芸到达时,活动室里已经聚集了10余位志愿
期刊
助听器对听障人士来说益处良多,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然而,由于产品本身价格较高,有些人又耻于佩戴,再加上人所共知的技术处理和放大极限问题,仅有大约20-25%的听损人群选择了佩戴助听器。要想获得良好的放大效果,听障人士必须先要意识到并接受自己听力出现了问题这一事实;另外一个关键性要素就是,听障患者对助听器必须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从中获益。  数据显示,但凡没有使用助听器患者,在询问为何不用助
期刊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喝,喝茶不是做功课,怀着一颗恬淡安详的心,泡一壶茶才是深谙品饮之道。喝茶是享受,享受喧嚣生活中片刻的宁静,享受奔波中深藏在胸中的心态从容、安闲和放松。常听一些朋友小心翼翼地谈论茶,总担心自己哪里说错了会贻笑大方,总再三声明自己不懂茶,都是随便喝喝,作不得数。这种态度不管是出于谦逊还是谨慎,其实都大可不必。  懂不懂茶根本不重要,喝茶要的就是一种感觉,感
期刊
6月12日,北京“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走进北工大附中十八里店分校,学生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垃圾“变废为宝”作品。今年,北京市城管委和北京市教委将向全市中小学推出垃圾分类公开课程,垃圾分类校本教材也正在研究制定中。  自2010年以来,“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北京市宣传活动的品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了每个家庭参与其中,初步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
期刊
谭维维、陈意涵Estelle携无风音乐十强唱作人唱响北京  6月15日,美的空调携手京东联合主办的“为你无风”美的空调无风原创音乐盛典在北京五棵松M空间举行。这是一场集结了全国金属摇滚、爵十、民谣、说唱、古风原创实力唱将的音乐大典。  主题原创歌曲《为你无风》由谭维维倾情创作并演唱。现场特邀新生代偶像歌手陈意涵Estelle动情演唱原创作品《小星球》。  无风导师谭维维集结第三季无风原创音乐大赛十
期刊
巧妙设计的快递箱,不塞填充物也能防震;不起眼儿的秸秆、甘蔗渣,做成全降解绿色餐盒……  6月17日,北京市发改委组织召开2019年北京市节能宣传周启动日暨首届绿色包装设计征集活动作品发布会,展示介绍一批解决快递、外卖、食品等过度包装的奇思妙想设计方案,推动市场解决痛点。  2018年9月,北京市首届绿色包装设计征集活动启动。经过8个月的征集,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山东、内蒙古等2
期刊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有在门上插艾草的习俗。  我的母亲对这一习俗极为重视,别人家一般都是在门上插艾,可母亲恨不得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插上艾草。门上,窗下,廊前,檐下,連东屋配房都要插上艾草。每年的端午节,我家宽敞的农家院落里,艾草飘摇,艾香弥漫。  母亲的做法,总让我想起一句诗:“在每一个角落都种上花草,每一个日子都是芬芳的。”我总以为,母亲也是生活的诗人,她是个非常讲究仪式感的人,一年中大大小小的时
期刊
我对麦子一直有种情结,芒种越是临近,这种情结也就越深。  父辈们侍弄了一辈子的庄稼。为了让口粮有保障,除了种两季水稻加一茬红薯外,小麦是一定要种几亩的,以便在来年青黄不接时救急。  小麦救过很多人的命,这是爷爷常说的。后来在《三国演义》中,读到曹军踏坏了麦田,曹操要割发代首时,立刻联想到从古至今人们对麦子的尊重和敬畏。一株麦,在饥荒年代能给人活下去的希望。小时候,粮食不怎么宽裕,麦田里总有忙碌的身
期刊
前不久,发在微信同学群里两个我曾经主演电视栏目剧的视频,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同学们夸我多才多艺。我理解这是大家对我的鼓励,自己毕竟是个业余演员。  其实,早在青少年时,我就比较喜欢演戏这一职业。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入行当演员。退休以后,在爱好文艺的朋友影响下,我开始涉足演艺圈。先是在某部电视剧里跑跑龙套,后又在北京电视台制作的《大城小事》《现场说法》等栏目剧里客串个角色,同时也参加了一次有关部门举办
期刊
诗坛大家、诗歌《一月的哀思》的作者、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李瑛将军于2019年3月28日逝世,享年92岁。忆起1980年8月27日我访见他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年他54岁,出版了20本诗集,出第一本诗集时他只有25岁。  这个铁路职工的儿子,中学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投考了公立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半工半读。在高等学府他有机会读到古今中外大量的书籍,特别是文学书籍,为此后的创作做了充分准备。他积极参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