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在新鲜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anti-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对76例不同节段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复位固定效果及并发症等. 方法 1999年8月~2003年3月应用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共治疗胸腰椎骨折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22~59岁,平均34.1岁.按骨折部位分类:T11 8例,T12 29例,L1 31例,L2 8例.按骨折类型分类:屈曲压缩骨折27例,爆裂型骨折42例,屈曲牵张型损伤3例,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2例,剪力型脱位2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A级16例,B级15例,C级27例,D级10例,E级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对ARRI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76例获6~21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级以上改善者如下:A级8例(50%),B级11例(73.3%),C级20例(74.1%),D级3例(30%);E级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全组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未出现断钉、断杆等并发症.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矫正22°,脱位的椎体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矫正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RRIF能较好地对不同类型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是一种较为实用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其他文献
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autoimmune diabetesinadults,LADA)属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亚型,即自身免疫性缓慢起病型,其发病机制与1型DM相似,亦为自身免
介绍了一次浸出法制备无腺体棉籽蛋白粉的试验结果,优化后得到的工艺条件为:温度50℃,料液比1:6,水分7%,时间120min.试验结果为:残油率0.93%,残留溶剂17.6×10-6,粗蛋白含量6
目的 研究探讨药物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疗程。方法 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采用思利巴联合综合疗法 (简称联合疗法 ) ,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 ,随访三年后判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转移抑制蛋白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nm23的
探索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化学合成的小鼠NF-κB p65的小干扰RNA(sma
目的评价针刺体表穴位对脑部相应区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表现. 方法 17例健康志愿者,在1.5 T MRI仪上进行针刺足三里(S36)、阳陵泉(G34)的实时动态fMRI检查,观察并分析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长期以来对鼠疫患者的特效治疗以链霉素为首选药物,曾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链霉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主要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体液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抗细胞凋亡、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和神经营养作用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二、三级医院,23项临床化学检验在常规条件下的变异系数(RCV)现状.探讨今后上海地区临床化学室内质量控制的要求.方法按美国CLIA′88可接受范围的四分之一
目的研究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HCclassⅠchainrelatedgeneA,MICA)第5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与湖南地区鼻咽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扫描技术和聚合酶链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