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数字入诗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常求以写法或意象增添诗趣,同时更好地抒发诗情,数字入诗便是一种独特的写法。本文选取数字入诗的典例,分析数字在其中的妙用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 数字入诗 表达效果 诗词鉴赏
  古人常求以独到的写法、精妙的意象增添诗趣诗情,而将数字妙用于诗中的方法自先秦就颇受欢迎。据统计,仅仅是《诗经·国风》中用数字的诗就多达46首。《唐诗三百首》一书所收录的诗作中运用数字的诗作更是多达130首。数字入诗不仅能使诗词更具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更能为我们品味欣赏古诗文时另辟蹊径,充分探寻发掘其中的横生妙趣与深刻哲理。以下便是数字入诗的作用。
  一、塑造艺术形象
  郑板桥《咏竹》中:“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竹的风骨本就舒朗自然,也不用繁笔,清清瘦瘦的几个数字,自有竹荫一片,况味三分,生发出竹叶稀疏互不遮挡的画面。而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字的使用使星成为寥落的若隐若现的疏星,雨成为轻微的似有似无的细雨,将飘雨的动景通过“两三点”成为静景,契合全诗静谧的意境,使读者脑中浮现出一幅清幽恬静的乡村夜景水墨画。再如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句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苏轼口中的“翰墨无形画”,自是用数字完善艺术形象的典例。不仅是静景可通过数字使其具象化、形象化,动景也可通过数字使其动态化、过程化。“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中重复表达增强语气,表现二人喝酒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和劝酒的过程,更能体现山幽人醉,快意之至。同是饮酒劝酒,却因数词的使用不同,与“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所展现的豪放有所殊异。
  二、连缀铺陈
  《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陌上桑》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都是对人物经历的铺陈,前者表现刘兰芝的贤能,使后文的受压迫更具悲剧色彩,后者表现秦罗敷夫君仕途通达,侧面烘托秦罗敷面对权威时的伶牙俐齿。
  三、达到对比烘托的效果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中“一”和“六”形成对比,衬托杨玉环之妩媚动人。“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和“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中的數词均极言距离之远、时间之长,前者衬托出宫女的离愁别绪,后者衬托出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不得不提的还有齐己《早梅》中的“一”字——齐己带着《早梅》诗拜见郑谷。诗中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此处的“一”字既能表现觅得早梅的惊喜之情,又能衬托早梅的“早”字,的确是妙。
  四、达到修辞效果,突出主题
  《围城》里的这句:“他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的三分。”提到了将事物分为几分,原本以为围城就是这种说法的最早出处,后来发现,追根溯源不仅可至苏轼《水龙吟》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还可再往前至叶清臣《贺圣朝》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以及徐凝《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几句的妙处均是把春色、月光等分为几份,再分配给其他事物,体现春色月色不再是普照人寰,而是偏爱某一处,看似偏离常理,却能突出赞颂的重点(其后二分明月成为扬州代称)。其新奇瑰丽的想象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与之类似的还有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将天下的才能具象化为一石,曹植所得八斗体现谢灵运对其赞誉有加,自己和天下同为一斗则体现自己的自信和恃才傲物。
  运用了数字的好诗多如牛毛,数字入诗之妙处亦不胜枚举,此写法值得大家研究与学习。
  (作者简介:乔诗涵,女,武汉市第一中学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新来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石上》。  我咬着笔杆,对着空白的作文纸发了很久的呆,叹了口气,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两遍“石上”,大的一行居中,小的一行靠右。然后,脑子里又是一片空白,再也挤不出更多的东西。  还好,在最终拍案而起之前,我总算是写了几个字:  “石上是我。”  巧了,我的名字就叫“石上”。而且,我非常讨厌这个名字。  我的爸爸姓石,妈妈姓尚,他们早就想好了要给孩子起名叫“石尚
期刊
董庆月,笔名繁钦,2000生于山东济宁,后参军入伍,中共党员。作品曾发表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绿风》《安徽文学》《橄榄绿》《四川文学》《西部》等杂志,出版诗集《西去列车的窗口》。  一个士兵的履历  从山东日行万里走到甘肃,再转去  新疆、陕西、北京、江西、贵州  我才知道我们的祖国  有多么大,多么壮丽和富有  不管我走到哪里,每一个地方  都光芒四射,只有一种纯色背景  拥有着最沉最
期刊
柑橘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果树,亦是世界的四大名果之一。浙江省栽培柑橘有2400多年的历史,柑橘是浙江最主要的水果之一。柑橘是芸
目的 分析讨论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90例,随机分组,标记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5例.其中对照
目的 研究在医院急诊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本院急诊科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16名急诊病患展开研究,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病患58名
摘要: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季节的敏感性与人生困顿的感悟交织成文化悲感意识,通过春、秋意象表现出来。春的明媚及易逝,秋的萧瑟和悲凉都与人生困顿交互感发,体现出对生命的认知。  关键词:宋词 四时意象 文化悲感意识  《文心雕龙》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向,莫非自然。”宋词四时意象的文化悲感意识,正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受四时时序交替感发而抒写的在“兼善天下”的道路上对自身生命困顿的认知。宋代文人士大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痔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痔瘘患者80例,均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收治,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常
本文通过对伊万·谢尔盖·什梅廖夫的《神的禧年》这一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来透视人性中善的部分.这种善是存在于大多数人中的,是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都会看到的,并且会表现
摘要:《金锁记》叙述了一位女性从单纯、可爱变为一个丧失人性的疯子母亲和金钱的奴隶的故事,形象地描绘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围绕曹七巧的形象展开论述,一步步揭开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形象  一、市民階层的普通少女  由于七巧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和资本主义文化之间,也处于现代文明和才子佳人生活之间,有旧制度的存在也有新潮流的涌入。这
目的 旨在进一步了解贴敷疗法与中药熏洗配合应用治疗尪痹能够获得的临床效果及如何进行该治疗方案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