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国家奉献所有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ha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民族战争大后方的主要基地,无论兵源、粮源都居全国之冠。武汉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成为全国战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大后方的战略要地。四川特别是陪都重庆是日军大轰炸的重点地区,四川的损失极为惨重,但四川人民冒着被空袭的危险,仍坚持生产,支援抗战。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五千万四川人民在八年抗战中,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抗战后方主要的兵源补充基地
  四川是最早出兵抗日的省份之一,卢沟桥事变的第三天,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就电告蒋介石,表示愿率川军出川抗战,并通电全国,主张全国总动员,同心一德,共赴国难。9月1日,川军先头部队即分三路出发奔赴抗日战场。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豫中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条山之战、长沙三次会战、独山之战等大小战役近30次。在全国各地抗日战场上,都有身穿粗布单衣、足蹬草鞋、肩背竹斗笠和大刀的川军健儿的身影。他们与装备精良的敌军相战,虽然奋不顾身,英勇冲杀,但损失和牺牲很是惨重。
  抗战期间,四川先后出兵参加抗战的部队有7个集团军,12个军,27个师,共出兵302.5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战场。据国民政府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战死、负伤和失踪的总人数为320万人,川军为64万余人,占全国总数的20.20%。
  1944年湘桂战役失利,举国震动。在这紧急关头,国民政府急于组建一支机械化部队,号召10万知识青年从军。四川立即掀起知识青年自愿参军的热潮,参军人数达4万余人,也是全国之冠。在当时抗日战场作战部队中,川军的出征数量最多,占全国征募入伍1405万人的21.53%,即在全国出征军中,每10人中就有2个川军,以至有“无川不成军”之说。
  战时军需物资的主要基地
  沿海城市及武汉沦陷后,华北、华东的军工厂,大多集中迁往重庆地区,致使重庆成为战时军工生产的中心。这些内迁的兵工厂,在兵工署的统一规划下,经过调整和改组,尽可能实行了专业化生产,形成了新的兵工生产体系。集中在重庆地区的这些兵工企业(包括少数民营厂)生产了大批武器弹药。据统计,每年制造手榴弹300多万枚,迫击炮弹80万发,枪弹500万发,飞机炸弹7万余发。自太原失守后,前方所需武器,基本上由重庆地区生产提供,保证了抗战军需。
  为满足战时军工生产的需要,重庆地区新建和扩建钢铁厂36家,而在抗战前重庆只有磁器口一家钢铁厂。据《战时后方冶金工业史料》记载,抗战时期,大后方有钢铁骨干企业12家,四川占10家,其中重庆占9家,而云南有2家。据1945年统计数字,重庆钢铁产量达到41192吨,约占全国钢产量的三分之二。以1940年的钢铁产量与1937年相比,四川生铁产量约增加3倍,粗钢增加2.5倍。能源方面的煤炭、石油、电力亦相应得到发展,煤炭生产增加16倍,石油增加13倍。据统计,战时四川电力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年发电量2.6亿度,居战时全国第一位,这些都为抗战时期保证军工和民用的需要起到重大作用。
  抗战时期粮源的主要基地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四川负担起前线抗日将士和大后方民众粮食供应的重任。而此时的四川,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公务人员、难民、流亡学生以及内迁工厂企业的职工不断涌入,四川人口骤增。至1940年四川省积粮早尽,粮食供应已很困难,粮价不断上涨。1941年国民政府实行田赋征收实物,从9月16日开征至12月止,全川征购粮食1100余万市石,完成征购总额的90%以上,至1942年2月底止,已征粮1330余万市石,超过原计划1200万市石的11%,实物征收及实际征收数,四川均为全国第一。
  据粮食部1941年统计,全国21省实征实购粮食共计5430余万市石,四川实征、实购粮食各为678万市石,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以后逐年增加,除征收、征购外,还有征借、派募等形式加重负担。从1941年征收实物起至1945年抗战胜利,四川共出粮10238万市石,占当时全国征收粮食总额的三分之一。
  同时,各种税收、捐献,其最大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担负。据国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抗战期间全国财政支出为14640余亿元,四川负担4400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实际上四川担负国民政府财政支出的50%左右。
  努力增产节约支持抗战
  抗战时期,四川空袭不断,特别是重庆地区的工矿企业是日机空袭的重点目标,许多厂房机器被炸,工人们日夜抢修,又恢复生产。在安全设备极差、空袭不断、工资低而物价又疯涨的情况下,工人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为抗战加紧生产。除上述军工、钢铁、煤炭和电力,年年增产外,军需民用的食盐、酒精、棉纱、肥皂、机制纸等都年年增产。重庆较集中的机器棉纺业,年生产棉布19万匹,还动员了近6万台铁木织机,生产土布,供应了大部分军用民用布匹。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成都、重庆两地的水电工人,不顾个人安危,随炸随修,始终保持水电供应,多次受到政府和防空部门的嘉奖。
  在水运方面,当时入川的唯一通道是靠水运,民生公司出力最大,功不可没。民生公司有轮船135只,职工7000余人,他们舍生忘死地参加抢运物资和难民的工作。从1937年至1942年,运送川军到抗日前线达200多万人,运送政府入川物品40万吨以上,抢运兵工器材物资近17万吨,军用辎重26万吨,民营内迁企业设备9万吨。运送难民、伤兵、流亡师生、公务人员共16万余人。
  抢修军用飞机场和国际交通线路
  1943年秋,国际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美国以大量空军支援中国,缘于“持续大规模的对日空袭,只能由中国的空军基地来执行”,并选定在大后方的成都地区,修建一批轰炸机机场和驱逐机机场,以便美国飞机能起飞去轰炸日本本土。因此,修建这批飞机场就成为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业最紧急的任务。1943年12月,国民党当局决定在成都地区修建新津、邛崃、彭山、广汉四个轰炸机机场,扩建或新建成都凤凰山、太平寺、温江(黄田坝)、德阳、华阳等五个驱逐机机场。因为时间紧迫,工程浩大,先后动员了150余万民工日夜投入抢修。   新津机场是美军当时现代化设备机场,是B-29型轰炸机的主要基地。B-29型轰炸机号称超级空中堡垒,是专为轰炸日本设计的,跑道比一般机场要宽要长,工程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这次扩建抢修,紧急动员华阳、崇庆、大邑等22县的民工,共计20余万人参加。修机场所需石方,全靠民工肩挑运送,他们肩挑时间过久,常常出现双肩红肿以致肉破血流。土方工程也同样艰巨,全部土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挖土工具是锄头,运输仍靠扁担、撮箕等原始工具。
  四个轰炸机机场先后完工,1944年6月16日,美军空中堡垒B-29轰炸机,首次从成都地区起飞,轰炸日本八幡的制铁炼钢基地,使日本遭受巨大损失和打击。此后,美军轰炸机都从成都地区机场起飞,不断对日本进行轰炸,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为适应抗日需要,1938年国民政府决定赶修川陕、川黔、川滇、川湘四大公路,要四川加紧完成川境内部分。这四大公路先后于1940年完工通车,仅修川陕、川滇两条公路,先后征用民工250万人。当时修路技术和设备都很落后,大多使用錾子,工程十分艰巨。民工们不计报酬,日夜赶修,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抗战时期从滇缅公路和西北国际运输线路两大国际通道,载运了大量美、英和苏联的援华物资,对维持大后方的经济,改善和充实抗战军备都起到重要作用。
  承受日机大轰炸的灾难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航空部队将重点转移为攻击我后方战略基地,四川是抗战大后方主要战略基地,就成为日军空袭的重中之重。从1938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六年时间里,日本空军不断对四川进行轰炸,涉及全川61市县,其中空袭成渝两市次数最多,损失和牺牲也最为惨重。
  重庆遭受日机空袭计72次,其中震惊全国的以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1940年5月至10月连续6个月的狂轰滥炸、1941年6月5日,日机夜袭重庆造成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1941年8月6小时无间断的“疲劳轰炸”等损失最为惨重。
  成都是四川省会,遭受日机轰炸的强度仅次于重庆。从1938年11月8日至1944年10月止,5年中,日机空袭成都共24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是1941年7月27日,80架日机分三批对成都进行连续轰炸,损失最惨重。
  在敌机6年空袭中,四川死亡人数达22519人,伤26010人。前方将士在战斗中流血牺牲,大后方四川人民在日机空袭中也同样流血牺牲,其伤亡人数并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伤亡损失。同时,空袭中人民财产也遭受了巨大损失。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欠四川人民的血泪债。(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编:裴佩)
其他文献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中央治藏兴藏的战略思想和重大部署,不断开创四川藏区工作新局面。  ——王东明  8月28日上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王东明主持会议。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会议精神,把握好藏区工作的特殊地位、总体要求、重要原则、着力重点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中央精
期刊
在四川甘孜采访发现,无论新车还是旧车,车牌都是新的。当地干部介绍道,曾经在甘孜,2.79万辆大货车从来不挂车牌,却在车头挂着哈达或者活佛画像,强行上路,许多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至今未破获,在全省都出了名。去年11月起,当地开展专项整治,用2个月的时间根治了这一难题。如今,大货车挂上了牌照,民族、宗教饰品也依旧悬挂。为什么久未根治的乱象2个月就解决了?当地干部说,由于认识的误区,一些人曾认为“不挂车
期刊
“没想到藏区发展这么好!”看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马儿在草原上自在奔跑,新加坡总领事颜呈吉由衷地感慨:“现在已经很少有这样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资源了,藏区人民真幸福!”  7月28日至8月1日,四川省外事侨务办组织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国家的驻蓉总领事及部分领事官员,前往四川藏区8个县市参观考察,看到藏区的新颜新貌,他们发出这样的赞叹。  在参观考察中,四川藏区民生的变化特别引
期刊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袁晓文长期致力于民族研究工作,曾经深入四川藏区做过深入调查研究,也曾出版专著,发表多篇学术文章讨论四川藏区的问题。在他看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发展和研究四川藏区有哪些意义呢?四川藏区的发展有哪些特色?怎样既保持民族特色又促进发展?我们一起听听袁所长的所见所闻。  四川藏区变化翻天覆地  记者:您曾经出版专著《四川藏区》,也曾做过关于四川藏区学校、寺庙等的调查,在您看来,
期刊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这将藏区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四川藏区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怎样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怎样推动四川藏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本刊特别邀请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委藏区办主任刘坪来介绍情况。  让藏区干部群众的信心更加坚定  记者: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治国必治
期刊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对推进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作了整体布局、系统部署,发出了扶贫攻坚的动员令。以全会形式对扶贫攻坚工作专题研究部署,这在四川的扶贫开发史上是头一次,在全国也开创了先河,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向贫困宣战,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  全会精神集中体现在东明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决定》中。其主要精神和亮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期刊
美丽星空下,一道闪电照亮世界,大雨骤然而至,一群原始人在广袤的荒野上缓步而行;在四季变化中,一棵小树苗快速生长,寓意生命的繁衍与延续;从丝绸之母嫘祖到地动仪的发明,从蒸汽机、留声机的问世到汽车、飞机的出现,从人造卫星到人类第一次登月,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9月17日10时,在滴答的钟声中,第三届科博会在绵阳九洲体育馆拉开帷幕。  本届科博会突出“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主题,
期刊
2014年6月,德阳市司法局再次来到对口援助的阿坝县,开展扶贫帮困和法律服务援助工作,看望慰问援藏干部。这是自2012年德阳市启动对口支援藏区工作以来,第三次到藏区开展援藏工作。  2014年6月,四川律政公证处组织党员公证法律服务队一行13人送法进藏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色尔古乡、黑水县和若尔盖县开展帮扶和法律宣传活动。  2015年6月30日,我省2015年(夏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期刊
最近,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了全省政法系统三年来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他们大多数身在基层、干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全省政法系统的优秀代表,也是全省政法干警超常付出、忘我奉献的工作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政法干警团结奋战,顽强拼搏,永远走在生死救援第一线、维稳安保最前沿和服务群众最前列,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谱写
期刊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利剑”,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新版《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将为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利剑”,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紧盯反腐败新形势新任务,内容和方式都做了重要调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障碍亟待破解。根据《党章》规定和形势要求,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