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时代的SaaS经济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ndsw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云计算是虚拟化的杀手级应用,但改变SaaS经济的可能是容器的杀手级应用。
  任何SaaS业务的杀手锏都在于能够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和复杂性,包括安装、配置、持续维护和更新等。鉴于SaaS近几十年的成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使用SaaS模型代替传统的成品软件对很多客户来说能带来很好的收益。这符合一种理论,即系统的复杂性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恒定的——IT部门可以通过内部投资(投资于处理复杂性的部门),或者外包给合作伙伴和SaaS/PaaS/IaaS供应商(为复杂性付费)来处理复杂性问题。如果将后者与OpEx vs. CapEx财务模型、简单安装/设置以及灵活的按需付费选择相结合,那么相对于通用软件,就很难说明其他交付模型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SaaS業务通过使用(几乎总是)基于订阅的模型,在大量的客户之间分配运营成本,从而使该模型能够盈利。虽然传统的软件交付模型在研发层面上共享相同的成本分摊原则,但它们缺乏在交付层面上降低运营成本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规模提供安全、高度可用和能持续升级的软件是非常昂贵的,并且需要一个熟练的开发人员和运营人员组成的部门在客户定义的SLA范围内交付软件。
  由于SaaS开发和交付的很大一部分成本用于构建托管服务所需的健壮而且安全的基础设施,因此,供应商构建了大型、健壮的基础设施,并将其分解为同样质量的小模块,销售给很多客户,通过这种方式来盈利。SaaS基础设施通常由很多组件组成——从数据库到负载均衡器,每一种组件都经过专门配置,以特定的方式提供服务,并满足组件级高可用性(HA)、冗余和安全要求。想想一个典型的CRM SaaS:你需要一个多区域复制数据库服务器、一组负载均衡和安全的防火墙前端服务器,以及用于处理后台工作和管理系统的一组服务器。
  作为一个例子,要保存2000名客户的详细信息,需要大约12台服务器,两个负载平衡器和几个G的存储空间;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维护这些数据库和服务器所需的运营部门的成本——所有这些可能意味着每个月要花费2万美元才能维持运行。更糟糕的是,即使有了这笔投资,你也得不到5个9(99.999%)的正常运行时间,也就是说,SaaS供应商不会以很低的价格向你保证正常运行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一个SaaS替代方案是非常合理的,每个月支付2000美元,就可以得到一直运行、可升级和可备份的服务。
  然而,这可能会改变。
  要知道为什么,最好能理解为什么运行一个高度可用、安全和健壮的基础设施是如此的昂贵。当涉及到基础设施时,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短板效应: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仅有部分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和安全性是实现不了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的——这需要在每一个组件上实现,从而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费用会越来越高。
  现在,如果所有这些要求都融入到一个通用的、自愈、超大规模基础设施中,那么,在其上运行的任何应用程序本质上都是高可用性、冗余和安全的。这正是容器所擅长的。基础设施在较低层面上处理这些事务,并将这些属性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而不是花时间以高SLA交付每一服务。这样,容器充分发挥了SaaS交付模型的最大优势:基础设施获利,我在博文中早就阐述过了。
  Kubernetes等基于容器的基础设施系统支持任何规模的企业在私有数据中心或者公有云上建立自己的可定制、高可用性和健壮的基础设施,而且粒度很小,非常灵活,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在这种基于容器的基础设施新环境中,IT部门花时间来构建和维护一些Kubernetes集群,而外部供应商和内部开发人员使用这些集群为客户提供服务。
  这可能会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种转变对SaaS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已经看到有聪明的IT部门正在迈向这一未来:同时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为他们的代码构建管道,以及让基础设施自动实现容器化的应用管理栈。
  SaaS交付模型仍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例如,它现在是软件使用的主要模型,无论它位于何处,也无论是如何获得的。然而,从长远看,基础设施获利将不再是其关键优势之一。虽然云计算是虚拟化的杀手级应用,但改变SaaS经济的可能是容器的杀手级应用。
  Khash Sajadi是Cloud 66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原文网址
  https://www.infoworld.com/article/3251065/saas/saas-economy-in-the-age-of-containers.html
其他文献
亚信距离完成私有化已经过去了整整3年,田溯宁这个最早提出“产业互联网”观点的老互联网人,在过去的3年内如何带领亚信完成转型?未来,亚信又会走向何方?  “变革的时代不焦虑,那可能就真的跟这个时代脱节了。”穿着很“硅谷”的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说这句话的时候,距离亚信完成私有化交易过去了整整3年。  2014年1月16日,彼时的亚信联创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退出纳斯达克市场。此后,在2015年的乌镇世界
最新的智能手机运行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核处理器。  战胜了苛刻的尺寸和功率限制,智能手机制造商所发挥出的聪明才智让桌面系统望尘莫及。现在的移动设备不仅具有多个内核,而且是多种尺寸和类型的内核。  高通的技术营销经理Cisco Cheng说,高通的旗舰骁龙820芯片系统(SoC)为移动设备提供了两种类型的中央处理器。而且,它具有图形、相机、传感器、位置、外设、Wi-Fi、蓝牙、信号、无线调制解调器和内
商业智能软件提供商Splunk北亚区总经理戴健庆近日表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会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数据会影响到企业的重要发展。人工智能会广泛运用在金融、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制造业等方面,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成为B2B的主流。  Splunk软件平台可以实时对任何APP、服务器或网络设备的机器数据进行索引、监控与分析,并将结果生成图形化报表,在此基础上帮助客户避免服务性能降低或中断,而其中实时监测的
云计算对大数据和高级分析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我们是选择公有云还是本地部署呢?在我调查的企业中,许多企业目前仍处于观望之中。这些企业都清楚要想与客户建立友好关系,他们就需要在公有云上投入更多。难点在于许多企业正在努力应对企业发展和监管问题,而这其中常常存在一些并不合理的技术限制。  公有云在2016年曾经是大数据的首选。为什么呢?因为企业在不断扩展其本地基础设施时会遇到成本障碍。企业希望拥有规模更大
这一次,戴尔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而来。  常有商家开玩笑说:谁拥有了中国市场,就拥有了足够庞大的利润保障。  其实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否则,众多IT厂商也不会纷纷推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市场战略,毕竟,IT技术是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当今世界的变革,而将IT技术商业化的正是这些IT厂商。  上一次戴尔在中国引起关注,是其创始人亲自来华布道“戴尔中国4.0”战略和预计在中国市场投资1250亿美元之时。20
盛夏8月,大半个地球都被酷暑笼罩,大洋彼岸的美国圣何塞却凉爽怡人。天然优质的自然和创新环境,使得这片土壤孕育出的全球顶尖科技巨头公司堪称世界之最。  行走在英特尔圣何塞的这片园区,一切静怡如常。然而就是在这些高楼之内,却产生了那么多足以改变世界的、颠覆性的科技成果。  有人曾经问过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孙纳颐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在英特尔工作?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正在发明和
IT设备的采购正在从传统行业客户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商转移。  数字化转型大潮早已席卷各行各业,IT也从企业的负担变为了业务驱动力。数字化转型时代,企业IT基础设施需要更高的敏捷性来应对随时变化的业务,这样才能迅速给予响应和支持。  IDC 企业服务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赵潇表示:“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几年整体IT市场发展的主旋律,IT服务市场也将因此而受益。最终用户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进行业务升级
首席信息官们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大幅增加云支出,其中AWS和Azure排在首位。  對于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来说,这是一个收获季节。与此同时,谁将在这场竞争中胜出的争论也开始升温。排在首位的是微软,微软称他们增长了64%(Forrester预计微软在2019年将增长100亿到110亿美元),不过这个增长值是以哪里为基线,似乎除了微软外并没有人清楚。一些观察人士,如前Windows部门主管Steven Si
在为工业物联网设计网络和部署设备时,关键是要让运营技术部门的人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人员,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实施能够满足业务目标。  工业物联网有望在自动化、集中管理以及大量新数据和深度分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这些往往很容易被忽视。但是,专家们认为,工厂车间或者汽车车队要实现自动化并非一蹴而就,很多要采用工业物联网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走错了。  要想成功实现工业物联网转型,必须由企业的业务部
IT领导者建议,网络和基础架构团队应为混合云环境做好准备。  建筑商Perkins Will公司的总部在芝加哥,在全球30个地区拥有2500名员工。该公司的IT团队过去常常需要为公司不断拓展的SAN环境提供支持服务。  在其SAN环境无法满足需求时,Perkins Will选择将其业务从本地数据中心和边缘设备迁移到基于云的存储系统。公司的首席信息官Murali Selvaraj面臨着一个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