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ng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定义及现状
  近年来,青少年的自我伤害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自我伤害是一种危险而复杂的心理病理行为,从广义上,自我伤害行为是指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伤害自己身心健康的行为,比如:打洞,纹身,裹脚等。狭义上我们把自我伤害定义为:在没有明确自杀的前提下,故意或者反复的改变自己身体的组织结构,虽没有致命性或是致命性低,但是极具危险性。主要的表现方式如用利器割伤与划伤、烫伤自己、打火机烧伤、用头撞墙、绝食、用针刺自己等等。
  一般符合以下的五个条件都可以认为为自我伤害的行为:直接伤害身体故意性,强调个体实施行为时有清晰意识;行为不被社会认可,强调个体实施行为时有清晰的意识;在个体意识层面没有明确的自杀意图;损害的程度为轻度或中度。
  自我伤害行为的主要发生人群是青少年,12~16岁最为常见,12岁是自伤发生的一个预警线,发生率在3%左右,到15岁时发生率则高达13%左右,美国数据显示16岁是青少年自伤发生率的高峰。西方调查表明,自伤行为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4%,临床样本中约为21%,在普通青少年中约为14%~56%。国内研究显示:7~11岁儿童自伤发生率为1.4%,12~22岁青少年达5.5%,12~15岁初中生中自伤比率可高达13%。
  2 影响因素
  2.1 个体特征因素
  第一,性别因素:自我伤害行为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自伤率明显高于男生,并且原因与自伤方式也不同,男生自伤的主要原因为自我评价低、有自杀的意念、亲戚朋友的自伤行为,父母的冲突等,而女生的自伤与焦虑抑郁情绪,父母离婚,酒精滥用和性虐待等有关;男性更多采用烫伤或捶打自己,而女性则多采用割伤及烫伤自己。第二,性格因素:Young等人对1258名儿童青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举止粗鲁、好胜要强、攻击性强、期望过高的人,比正常人更易发生鲁莽行为,甚至会有自伤或自杀等过激行为。并发现在1258人中有53%和47%的人有过自伤和自杀史,说明具备上述特征的人也是自伤行为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第三,情绪因素: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情绪管理是出现自伤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自伤行为者普遍缺乏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当出现负性事件时会对情绪刺激过于敏感或出现极端的情绪反应,进而出现自伤行为。数据显示情绪调节困难者将64%的自伤者与无自伤者区分开,准确率为80%。
  2.2 家庭的因素
  家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生活规范,在一项青少年行为研究发现,家庭因素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第一,亲子关系。亲子间的沟通矛盾以及缺少支持都极易引发自伤行为;第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的管教、专制,尤其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是造成自伤行为的深层原因。中国儿童的调查显示,有自伤行为者与无自伤行为者在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父母的婚姻关系、家庭构成和经济收入都是引起自伤行为的原因。有调查显示,单亲家庭或是与祖辈居住在一起的孩子比与父母共同居住的同龄人更容易出现自伤行为;第四,童年期创伤经历。尤其经历受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和情感虐待)、受忽视、经历重要他人丧失或分离等事件,对个体认知发展具有明显影响,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如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与一般人相比,有过受虐待经历的青少年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在遇到负性事件时,没有恰当的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策略,心理上的缺陷会促使出现情绪失控,她们会模仿施虐者伤害自己的行为,使她们从一个无助受害者转变成自动伤害自己的角色。
  2.3 学校环境
  学校是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重要环境与主要的社交场所,大多数青少年能够从同伴身上获得尊重及情绪上的支持,同伴关系具有提供情绪与鼓励的功能,但有自伤经历的青少年,同伴关系普遍较差,面对负性事件与应激问题时,很难从同伴身上获得情感支持,易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再有,学习压力,父母过高期望,老师的责罚以及就业压力都可能诱发自伤行为。
  3 預防及措施
  青少年正处青春期,是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群体,还没有形成稳定与平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状态还不成熟,极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家庭、学校与社会应防患于未然,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干预方式,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首先,父母或监护人应提高认识,并且反省是否对子女管教不当,尤其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是否父母的教育方式偏激或期望值太高、过度保护和溺爱、或是孩子受父母的关注太少,存在虐待、疏忽等情况。父母应需要关心理解孩子,给予情感温暖,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建立流畅有效的沟通。
  其次,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更清晰地去认识和了解自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提升良好的负面事件应对能力、心理承受力和充分的自尊自信。培养学生应对挫折能力,学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再次,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及时对存在心理需求的学生予以疏导,提供有效社会支持。
  最后,在重大事件转折时期,如重要考试,就业时老师及家长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与行为表现;对行为有异常,以及有抑郁表现的学生应加强关注。
  参考文献
  [1] 江光荣,于丽霞,等.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861~873.
  [2] 王志琳,张伟杰.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12).
  [3] 张继香.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想长期立足于教学一线,就要勤于思考、善于研究。本文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方面阐述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铺垫。  关键词:教材解读深刻教学设计别开生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147-01  新课程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性的使用教”。
摘 要: 高职院校虽然基本上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是专业的指导教师十分匮乏。自助式就业指导正是将学生作为就业指导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助角色,要真正使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通过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摆正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准备,以适应社会需求,找到合适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岗位。  关键词: 自助式 就业指导 必
参考企业柔性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生态工业因柔性的概念,并针时国内外尚无生态工业园评价体系这一状况,具体给出了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在评价方法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该方
社交网络具有分布广、用户数量多、信息传播快等特点,近些年一直是互联网领域的热点话题。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进入平台期,需要结合其他领域来拓展社交网络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播音主持语言与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从体会语言艺术魅力,培养专业意识兴趣;领悟艺术发声技巧,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探索朗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和绘图软件,因其强大的功能、卓越的性能,深受相关专业学生的喜爱。为了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于相关行业的发展,纷纷开设CAD课程,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先进性。经过多年AutoCAD教学实践,对AutoCAD课程的教学计划的优化和教学互动的实现提出了一些探讨建议,以期能够
摘 要: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在认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针对性 实效性 大学生理想信念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共青团建团90周年之际,为了及时把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变化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