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的视角观察中亚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国家今后朝哪个方向发展,中亚的政治、经济能不能搭上全球经济的快车,领导人的更迭、打击极端主义及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都彼此关联,而且都是关键问题。
  许涛: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现在的中亚。中亚的发展是不是到了一个节点暂不作定论,但我认为起码是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中亚国家今后朝哪个方向发展,中亚的政治、经济能不能搭上全球经济的快车,领导人的更迭、打击极端主义及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都彼此关联,而且都是关键问题。
  首先从全球化对中亚的影响这个角度进行观察。现在的全球化出现了很多问题,国内有的学者用“逆袭”来表述,还有的用“回潮”这个词,恐怕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准确、概括性极高的词,我们暂且用“逆袭”吧。的确,全球化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全球化作为资本运作的最高形式所必然带来的,就像历史上的蒸汽机时代、大工业时代一样,也曾出现过一些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是人们意识到它们已经影响到资本运作的本身。资本的运作形式不断翻新,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个目标没有受到影响时,谁也不会积极主动地调整这个进程,因为这需要时间和成本。现在看来,整个世界都发展到了一个重要节点。
  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明显地出现了这样的“逆袭”,它表现为两种不同方向的力在较劲。比如民粹主义抬头、保护主义抬头、地区主义兴起等很多现象,成为影响全球化良性发展的障碍。而且一些发达经济体、全球性大国也对全球化在国际和国内引起的复杂形势缺乏信心,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大家对传统的精英政治不看好了,需要一种反传统的东西、另类的理念和方式,民众普遍寄希望于某种超常的人物和团队,认为这样才能把世界治理得更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在美国特定的政治文化生态中,不同派别的精英层正不得不认同这种思潮造成的现实。在美国如此,在欧洲英国脱欧,在日本极右势力抬头,都是以这种普遍的民粹主义现象为社会基础的。
  在全球最突出的、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以“伊斯兰国”为标志的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抬头。人们感到全球化带来的不光是好处和红利,还有危机和风险,部分被边缘化的族群选择极端化的思想、超常规的方式、不对称的手段来摆脱自身的文化危机和政治危机。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当某一族群或文化主体意识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受到挤压时,表现为民族主义和宗教情绪的极端主义首先出现在一些面临被边缘化的族群。而且恰恰这两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又是最方便、最容易完成社会动员的手段,能够有效形成一股破坏力巨大的能量。尤其当今全球化进程已经把原有的以民族、宗教、国家划分的格局彻底打乱,这种力量的影响已经不受国家、地区疆界限制。例如在欧洲,两种原本完全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对接的话语体系被全球化挤压到了一起。在人们还没有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的时候,不同质的价值体系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对立与冲撞。在这种关系得不到良性修复时,这些思潮和现象的蔓延对全球化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全球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在中亚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现实的。中亚的经济在世界上体量不大,但其意义对于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却非常重要。而且多数中亚国家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比如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基本是靠国际能源市场带动自身的经济发展。世界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对它们的打击非常大。中亚各国都处在转型时期,全球化的“逆袭”同样给中亚国家带来两个方向的影响力。如2015年,有四个中亚国家举行了大选,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了总统选举,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举行了议会选举。虽然在形式上各国加快了由总统制向议会制转变的步伐,但结果是总统的实际权力更加强化了。这既是中亚各国面临政治、经济困难时的反应,也是各国领导层应对地区和全球性风险的直接举措。
其他文献
《美国太空战略中美太空博弈》  夏立平/等著  2015年9月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人类正在进入太空时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太空技术迅猛发展,方兴未艾。太空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造福于人类,发展出使千百万人每天都受惠的各种与太空技术有关的产品。另一方面,超级大国把太空视为新的军事竞争制高点、加强对太空的军事利用和发展太空武器,这可能给世界带来灾难。  美
回顾奥巴马执政八年的美国对华外交和中美关系,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种日渐清晰的竞合关系,它不像一些人幻想得那么好,但也不像某些人贬低得那么坏。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上升大国和守成大国,均在主观意志上拒绝对抗冲突的“宿命”,但也对对方深怀疑虑。美方并不确信,中国在亚洲的行为是扩张性谋霸战略,还是防御性和平崛起;中方也不确信,美国在中国周边的行为是进攻性包围战略,还是防御性遏制战略。  奥巴马眼中的中国始终
8月7日,泰国新宪法草案及其附加问题在全民公投中获得通过,新宪法将取代泰国2014年政变后采用的临时宪法,成为该国第20部宪法。公投选票设有两个问题:你是否同意新宪法草案?你认为在国会选举之后五年内,上议院是否有权与下议院一起参与决定总理人选?此次公投投票率为59.4%,投票者中,61.35%的人赞成新宪法草案,第二个问题获支持率则为58.07%。  军方力保利己新宪法草案通过公投  宪法本应是确
《聚焦日本·圆桌论坛》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同仁将从专业的角度,把我们在日本研究中的点滴体会与广大读者分享。  近年来的日本处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自民党安倍内阁以所谓“安保三支箭”——战后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及为之提供法制、机制保障的日本版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定秘密保护法》,完成了战后日本安全战略的重大
“虚设元首”  我,荷兰王国的新臣民,不孝,工作所迫,数年未遂我留守北京父母之心愿。今年4月下旬,二老终于盼星星盼月亮把我从荷兰政府所在地兼荷兰王都海牙市盼回生我养我的京城探亲,可我却染了不敬之嫌,错过了4月30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123年来第一次国王加冕典礼,没能同1600万荷兰顺民一起在王宫前广场上振臂高呼“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万岁万万岁”。咳,忠孝古难全。  让我这个从小受祖国中华人民
意大利12月4日就修改宪法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反对票大大超过支持票,伦齐主导的政治改革遭遇重创,他随即宣布辞职。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12月5日宣布,伦齐将在意大利2017年度财政预算案通过后正式卸任。  伦齐政府此次修宪公投主要涉及政体改革,包括削弱参议院权力,以及把地方政府一些决策权收归中央,其目的在于精简机构、节约开支、确保政府执政能力,这有利于推行必要的改革措施。但反对者称,修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第五种“入篮”货币。在新的SDR篮子中,人民币初始权重为10.92%,低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超过日元(8.33%)和英镑(8.09%),成为SDR中第三大储备货币。IMF总裁拉加德发表声明称,这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断上升的地位,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强劲
2015年7月29日,越南河内,英国首相卡梅伦与越南总理阮晋勇会晤。这是英国首相首次访问越南。  近段时间,英国在亚洲外交举措频频。除了首相卡梅伦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进行了连续访问之外,外长哈蒙德也于近日访问了中日两国。在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英国对其亚洲战略的重新布局。  相比于日本、美国的亚洲战略,英国的亚洲战略布局体现了其外交的现实主义作风,手段更加务实灵活,并且似乎也没有了欧洲传
近来,印尼总统佐科不顾越南、泰国、巴西、澳大利亚、荷兰等多国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炸沉“非法入境”的捕鱼船只、处决毒贩,这将印尼推到了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佐科政府为了展现印尼“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不惜得罪周边国家,义无反顾地要引领印尼走上地区大国的发展道路。  雄心勃勃的大国战略  正当不少人在猜测家具商出身的佐科总统能否带领印尼崛起时,极富个性的佐科在上任后不久便给周边及相关国家来了上述“下马威
对中国的首访结束后,奥巴马的观念发生了微妙变化,承认对美中关系期待值过高,低估了中方坚守自身利益的意志和能力。  另一件促使奥巴马政府心态发生改变的事,是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带着浓重国内政治考虑与会的奥巴马仅承诺美国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同时极力压促主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责任。尽管在中美各自艰难协调下,哥本哈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