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25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采用克拉霉素片剂250 mg,1次/d,口服,疗程3个月.术前术后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及鼻窦CT扫描结果,量化评估采用Lund-Mackay评分法.结果 2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5.20±2.50)分,克拉霉素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为(3.28±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前鼻窦CT发现19例为双侧鼻窦炎症,按侧进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共有44侧.治疗前后轻微炎症组和轻度炎症组与中度炎症组和重度炎症组的例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为(8.16±4.26)分,治疗后为(5.44±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有一定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体力状况(ECOG)评分0~1分铂类耐药性复发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ECOG评分0~1分铂类耐药性复发卵巢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1次.结果 本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化疗182个周期.本组32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
目的 观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于腹腔内局部喷洒罗哌卡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实验Ⅰ组:0.5%罗哌卡因20ml胆囊床喷洒浸润;实验Ⅱ组:0.5%罗哌卡因10 ml胆囊床喷洒浸润及10 ml膈下喷洒;对照Ⅰ组:生理盐水20ml胆囊床注射;对照Ⅱ组:生理盐水10 ml胆囊床注射及10 ml膈下喷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4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61( Cyr61)蛋白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20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中Cyr61 、Cox-2表达.结果 Cyr61 、Cox-2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yr61、Cox-2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综合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两家医疗单位收治的24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采用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灌注后72 h内行B超引导下清宫术的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72 h内行B超引导下清宫术,全部患者清宫术出血少、均能清出绒毛组织,术后病理证实为妊娠囊,全部患者术后随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7~21 d内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反应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90例)和B组(高维持量92例),术前300mg负荷量相同,术后分别予氯吡格雷75 mg/d和150 mg/d至术后第30天,术后第31天后均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至少1年.服用负荷量前、服用后5h测定基础血小板聚集率(PAR)及凝血酶受体(PAR1
肢体淋巴水肿是由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不全或后天性淋巴液回流通道阻塞所导致的淋巴液在四肢皮下组织积聚,引起患肢肿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筋膜增厚及肢体变粗等病理状态.晚期因皮肤角化,皮下组织增生,病变部位坚硬如象皮,因此也称象皮肿.长期以来,淋巴水肿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如抬高患肢、加压包扎、烘绑及微波等,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不能根治,大部分患者进行反复多次治疗,最终错失治疗良机.传统的病变组织切除术主要用来
期刊
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冬季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儿幼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因此,轮状病毒成为全世界医学界研究的焦点.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科于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124例,给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诊断标准为:发病季节
期刊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ARF)早期应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不同治疗措施患者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分压(PaO2)改变情况及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缩短2d、气管切开及经鼻气管插管率,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
目的 评估1岁下婴儿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早期手术的效果.方法 22例共28侧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儿,其中单侧16,双侧6例.手术治疗22例28侧,8例直接行膀胱输尿管吻合,14例输尿管末端折叠后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 随访1~5年(平均3年),1例有尿频现象,2例有轻度尿路感染,其余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超声波检查输尿管无扩张,肾孟积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 巨输尿管症患儿手术应该在手术指征明确,根据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ostium secundum defect,O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由于病变进展缓慢,症状和体征可不明显,大多数患者直到成人后才出现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因此,对成人OSD患者应及时正确地处理[1].一般主张尽早手术,以免长期左向右分流,导致肺血管发生阻塞性病变,即便是成年人,只要未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 eisen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