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工程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标志性工程,是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文明工程和竞争力工程。作为市政施工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实现“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的关键。施工阶段是质量形成和实现的主要阶段,也是质量控制和监督的关键环节。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和监督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 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来项目管理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制约因素,结合市政工程建设的特点,在探讨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 市政工程建设;工程质量;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is the benefit of the masses of landmark project, is popular project, practical engineering, civilization and competitive engineering project. As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uild up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strengthen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quantity" the expansion into the ascens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key. Construction stage is the quality of the main stage formation and realize, is also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and key link.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stag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years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alysis the existing constraint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municipal engineering.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是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使得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任务既十分复杂又很是繁重。而市政工程有关系着城市中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谓不重要。因而在市政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问题也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市政,应当牢牢抓住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小心控制、严格把关。以保证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以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重科技、重质量、重创新
在进行市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精心组织,加快建设的同时,将质量与效益管理始终贯穿于组织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每一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需要,实现施工资源市场化,项目管理规范化,推广“四新”材料在道路建设中运用,提升项目内涵,努力创建“建一条道路,创一项精品”的目标。
(1)重科技、治理工程通病。在项目组织中,要求施工单位改原施工工艺中人工三渣铺设为机械摊铺,提高施工工艺、质量和效率,按照施工图规定尺寸,与混凝土路面一次浇筑成型。在施工过程中,过去建设道路的缩缝、纵缝都是施工单位用沥青油填实处理,短时间内屡屡出现路边沙石进入缩缝、纵缝,造成混凝土板块不能自由伸缩等质量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引入专业灌缝施工队伍,对道路缩缝、纵缝、胀缝进行填实处理。针对局部混凝土板块沉陷因为沟槽回填不密实因素,采取压密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市政道路在质量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2) 重质量、把握重点环节。一是对工程建设中最容易失去监控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实行公开、平等择优的“轮岗制”;二是材料采购中的质量标准、规格,必须由甲方、设计方、监管方、质检方、校方等“五方会签”,通过一般审核、重点审核和领导审核的三级审核制。上述制度的建立,使材料采购供应程序严格、公开透明,将劣质建材堵在门外,并有效控制材料价格和质量。严把检验关,建立以建设方和监理方为主体监控的现场实验室。增强合同意识,突破建设各方“自编、自导、自演”的小生产管理方式,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二、析成因、找差距、应对策
目前市政重点工程不断加快,施工单位出现“重过程、轻前期”的现象,影响了项目创优争优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勘探资料不准确影响设计质量,部分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内部质量管理随着外部质量监督管理的加强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监理单位人员素质、检测设备及内部管理与担负的控制投资、质量、工期的重任不相适应,项目监理工作不规范;政府质量监督力度、权威性不强等,这些都对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1)招投标阶段。由于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对质量控制起着决定因素,因此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科学规范运作手段,使更多优秀的队伍中标,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但目前发现仍存在围标、串标、哄抬标价以及“标前标后两张皮”等问题。目前在具体操作中,去掉最低投标价并没有任何依据和道理,这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定价方式不能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投标的“竞争定价”原则,无形中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施工单位公开招投标中,推行无标底的招投标,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使靠自己的真正本领在市场上竞争的优秀队伍中标以提高工程质量仍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2)监理与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最大的环节。在项目实施中,监理人员代表业主对项目实现监督、管理、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单位人员素质、检测设备及内部管理与担负的控制投资、质量、工期的重任不相适应,项目监理工作不規范,存在工作不到位、把关不严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监理公司为扩大业务,降低专业要求招募人员,监理公司组成的现场项目部人员配备,进驻施工现场缺乏必要技术知识,对某些技术问题不能严格把关;二是为降低成本,监理公司在施工现场没有建立试验室,缺乏应有的专业检验手段和工具;三是部分监理人员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处理问题能力差;四是对项目的管理能力及与外部的协调能力较差,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与质量管理。
三、建体系、抓过程、重管理,构建精品工程
(1)建体系、完善好全面质量监控系统。一是建设好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借鉴国外做法和外省市的经验,制定出一套以科学理论作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简便适用的质量状况评价体系;二是推行好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通过推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落实工程在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修养责任,规范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逐步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降低质量风险,利用市场手段,促进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三是管理好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三个质量责任主体,依法落实各方的质量责任。建设单位应对其建设的工程质量全面负责,不得任意降低工程造价、不得随意减少中标工期、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四是抓过程,监管好四个环节工程质量。即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与决策阶段;设计文件、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2)严管理、落实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加强对工程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的把关。认真做好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招标投标组织、施工许可、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法定建设程序的把关,使施工图设计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使工程施工的有关资金条件、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人才条件、监管手段达到规定要求;已竣工的工程,经验收合格并按程序办理备案方可交付使用;二是开展三项治理,即工程质量治理;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环境质量污染问题治理,严格执行工程有害物质含量指标;三是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手段,严格现场监控。计量检测手段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鼓励设计和施工单位采用先进、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及时淘汰工程建设中的落后产品、施工机具和工艺;五是探索建立工程质量创优的激励机制,设置专项奖励经费,完善评优办法。
结语:通过组织工程质量创优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会,交流创优经验,提高施工企业的创优意识和水平;探索建立工程创优的激励机制,增强创优的能动性;不断改进完善评优办法,把创优質工程与推广应用“四新”等政策结合起来,提高优质工程的科技含量。此外,注重功能性、经济性,突出人性化,力求环境与人文的和谐,才是市政工程力求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占民.浅谈市政工程质量管理[J] .科技风, 2008,(14) .
【2】梅小林.做好市政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 .科技资讯, 2007,(20) .
【3】徐华颖.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体系完善[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08) .
关键词: 市政工程建设;工程质量;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is the benefit of the masses of landmark project, is popular project, practical engineering, civilization and competitive engineering project. As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uild up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strengthen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quantity" the expansion into the ascens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key. Construction stage is the quality of the main stage formation and realize, is also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and key link.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stag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years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alysis the existing constraint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municipal engineering.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是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使得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任务既十分复杂又很是繁重。而市政工程有关系着城市中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谓不重要。因而在市政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问题也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市政,应当牢牢抓住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小心控制、严格把关。以保证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以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重科技、重质量、重创新
在进行市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精心组织,加快建设的同时,将质量与效益管理始终贯穿于组织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每一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需要,实现施工资源市场化,项目管理规范化,推广“四新”材料在道路建设中运用,提升项目内涵,努力创建“建一条道路,创一项精品”的目标。
(1)重科技、治理工程通病。在项目组织中,要求施工单位改原施工工艺中人工三渣铺设为机械摊铺,提高施工工艺、质量和效率,按照施工图规定尺寸,与混凝土路面一次浇筑成型。在施工过程中,过去建设道路的缩缝、纵缝都是施工单位用沥青油填实处理,短时间内屡屡出现路边沙石进入缩缝、纵缝,造成混凝土板块不能自由伸缩等质量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引入专业灌缝施工队伍,对道路缩缝、纵缝、胀缝进行填实处理。针对局部混凝土板块沉陷因为沟槽回填不密实因素,采取压密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市政道路在质量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2) 重质量、把握重点环节。一是对工程建设中最容易失去监控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实行公开、平等择优的“轮岗制”;二是材料采购中的质量标准、规格,必须由甲方、设计方、监管方、质检方、校方等“五方会签”,通过一般审核、重点审核和领导审核的三级审核制。上述制度的建立,使材料采购供应程序严格、公开透明,将劣质建材堵在门外,并有效控制材料价格和质量。严把检验关,建立以建设方和监理方为主体监控的现场实验室。增强合同意识,突破建设各方“自编、自导、自演”的小生产管理方式,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二、析成因、找差距、应对策
目前市政重点工程不断加快,施工单位出现“重过程、轻前期”的现象,影响了项目创优争优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勘探资料不准确影响设计质量,部分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内部质量管理随着外部质量监督管理的加强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监理单位人员素质、检测设备及内部管理与担负的控制投资、质量、工期的重任不相适应,项目监理工作不规范;政府质量监督力度、权威性不强等,这些都对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1)招投标阶段。由于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对质量控制起着决定因素,因此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科学规范运作手段,使更多优秀的队伍中标,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但目前发现仍存在围标、串标、哄抬标价以及“标前标后两张皮”等问题。目前在具体操作中,去掉最低投标价并没有任何依据和道理,这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定价方式不能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招投标的“竞争定价”原则,无形中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施工单位公开招投标中,推行无标底的招投标,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使靠自己的真正本领在市场上竞争的优秀队伍中标以提高工程质量仍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2)监理与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最大的环节。在项目实施中,监理人员代表业主对项目实现监督、管理、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单位人员素质、检测设备及内部管理与担负的控制投资、质量、工期的重任不相适应,项目监理工作不規范,存在工作不到位、把关不严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监理公司为扩大业务,降低专业要求招募人员,监理公司组成的现场项目部人员配备,进驻施工现场缺乏必要技术知识,对某些技术问题不能严格把关;二是为降低成本,监理公司在施工现场没有建立试验室,缺乏应有的专业检验手段和工具;三是部分监理人员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处理问题能力差;四是对项目的管理能力及与外部的协调能力较差,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与质量管理。
三、建体系、抓过程、重管理,构建精品工程
(1)建体系、完善好全面质量监控系统。一是建设好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借鉴国外做法和外省市的经验,制定出一套以科学理论作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简便适用的质量状况评价体系;二是推行好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通过推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落实工程在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修养责任,规范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逐步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降低质量风险,利用市场手段,促进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三是管理好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三个质量责任主体,依法落实各方的质量责任。建设单位应对其建设的工程质量全面负责,不得任意降低工程造价、不得随意减少中标工期、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四是抓过程,监管好四个环节工程质量。即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与决策阶段;设计文件、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2)严管理、落实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加强对工程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的把关。认真做好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招标投标组织、施工许可、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法定建设程序的把关,使施工图设计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使工程施工的有关资金条件、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人才条件、监管手段达到规定要求;已竣工的工程,经验收合格并按程序办理备案方可交付使用;二是开展三项治理,即工程质量治理;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环境质量污染问题治理,严格执行工程有害物质含量指标;三是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手段,严格现场监控。计量检测手段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鼓励设计和施工单位采用先进、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及时淘汰工程建设中的落后产品、施工机具和工艺;五是探索建立工程质量创优的激励机制,设置专项奖励经费,完善评优办法。
结语:通过组织工程质量创优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会,交流创优经验,提高施工企业的创优意识和水平;探索建立工程创优的激励机制,增强创优的能动性;不断改进完善评优办法,把创优質工程与推广应用“四新”等政策结合起来,提高优质工程的科技含量。此外,注重功能性、经济性,突出人性化,力求环境与人文的和谐,才是市政工程力求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占民.浅谈市政工程质量管理[J] .科技风, 2008,(14) .
【2】梅小林.做好市政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 .科技资讯, 2007,(20) .
【3】徐华颖.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体系完善[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