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研究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家乡——瓷都德化这块土地独有的乡土文化资源,要通过各种活动挖掘家乡乡土文化资源,将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与中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教育,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 乡土文化 课外学习资源 中学教育
  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研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笔者希望通过有效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积累编制以乡土文化资源为内容的校本课程,让其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一、乡土文化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国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对“教材就等于唯一教学资源”的传统教学思想、传统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善于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土文化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与实践
  徐特立先生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基于家乡——瓷都德化这块土地独有的乡土文化资源,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挖掘家乡乡土文化资源,将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与中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化教育改革,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制定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加强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间的交流与联系,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开心地学习,在活动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达到乡土文化育人的目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教育。
  (2)通过研究,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深化学校教育改革,推进新课程教育的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实事求是、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
  2.组织开展研究活动
  (1)研究的思路:调查、了解→搜集文献、组织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确立课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收集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与推广。
  (2)研究的步骤:本课题自2014年11月起,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研究基本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07—2014、11)
  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设计、开发乡土文化资源采集方向,收集学习有关文献,邀请市教科所、县教育局有关专家来校指导,完成课题论证准备材料,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确立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11—2015、11)
  2014年11月—2015年5月,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全校教师在各个领域开展实施,各组制订计划,3月进行阶段成果汇报,5月写出阶段总结。
  2015年5月—2015年11月,提出下一步实施方案的意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召开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理论讲座、评选优秀成果、外出考察等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12—2016、04)
  整理分析研究实践的有关资料,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汇编师生文集——《乡土文化之瓷韵》、《教师论文集》等研究成果,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科学性研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3.活动特色与成效
  (1)教师改变传统的“资源观”,实现角色的转变,优化教学资源组合,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
  (2)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现象和规律,强化学生在乡土生活中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联系学科学习收集资料,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
  (3)构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与家乡乡土文化资源相互渗透的新模式。我们课题组组织学生开展德化旅游资源调查,了解德化陶瓷文化和历史,形成幻灯片或手抄报等形式宣传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我们参与汇编校本课程《德化旅游英语》,并制成书本全县交流,深受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认可。通过此次研究,学生对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增强了对家乡和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初步树立了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为德化大地培养了一批建设家乡的地方人才。
  三、乡土文化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转变观念,打造办学特色。
  通过研究开发,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课程资源,结合学科教学,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文化发展,丰富新课程教育的理论与内涵,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
  2.精心选择,健全学生人格。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为他们学会生活,提高生活品位,学会生存,增强生存能力,学会创造,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基础;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走出家乡对家乡文化的传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挖掘素材,积累编制资源。
  通过研究,挖掘一系列有特色的乡土素材,有利于我校校本课程的积累编制,便于形成课程化、正规化、校本特色化的学校教育“个性面孔”。
  总之,乡土文化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长期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注重对教学对象及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深化新课程教育的内涵,探究新课程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的东西,以进一步指导实践,促进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整合、提炼、归一,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魏所康.创新教育论.江苏人民出版社.
  基金项目: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社科课题(基础教育研究专项),项目编号:JBS14580(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项目负责人:曾海省,学科综合实践课题名称《乡土文化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患者的求医模式以及病人个体、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其就诊延误的影响。 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自制的
目的:动态观察总tau蛋白及其p-ptauser202在戊四氮点燃癫痫模型中海马CAl、CA3、DG及H区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痫轴突出芽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清洁级SD雄性成年大鼠18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黄炎培一生著作精髓所在,结合国内环境政策导向,分析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政策指导思想,归纳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特点,并对比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和特色,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实际,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经济、制度、历史和社会因素等角度研究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力求拓宽研究视角、打破部门界限、努力为我校实现统一、高效、协调的职业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化时代影响到社会各个行业,公立专科医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而人事档案作为个人经历面貌的重要载体,对于核定工资、职称晋升、干部提拔等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将信息化引入公立专科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因此如何在新时期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摘 要:影像资料已迅速成为各传媒类专业的重要教学工具与研究资源,如何管理和高效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料是许多单位面临的难题。因此,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实现对媒资的组织管理和利用。  关键词:媒资平台;evias;影像资料  近年来各传媒类专业大力见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推进,校企联合、课程实训、综合型实训,专业见习、专业采风等活动中,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创作了大量的影像文本,这些影像资料为学生的学习、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对脑内铁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铁沉积含量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