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ue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
  见到他的时候是因为我的凉鞋坏了,妈妈带着我在体育馆门边的鞋摊上补鞋,他乱糟糟的长发树枝一样散乱着,穿着不分男女的衣服,拎了个袋子,哼着流行歌曲,从路边走过。
  补鞋的人是个很健谈的老头儿,看见他走过,便独自说开了:他原本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弟兄三个,家庭条件也算不错。后来家里发生变故,父母去世了,老房子已被老大翻盖娶了媳妇,老二和他都没有家,老二长期在外打工,身为老三的他体格弱小,没法养活自己,所以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乞丐,每年初秋就像候鸟一样向南方走,一直到达海南,开春了,再一路走回来,许多年来一直如此。他像原始人一样地生活,但却过得蛮开心,常常和认识的人谈论一些路上的见闻。
  妈妈笑道:“他过得哪是乞丐的生活,简直是富人家的生活嘛,冬天还能到海南去过年呢!”周围人发出一阵笑声,我心中却有种别样的感觉。
  他像大雁一样飞往南方,又一路向北回到故乡,年复一年的“旅行”,他的两只脚已将大江南北走遍。
  他倚在体育场的树下休息,嘴角挂着满意的微笑,那笑,居然带着一丝骄傲。
  回家的路上,妈妈还在唠叨我要怎么学习,我心情沉重。她突然说:“你看这个流浪汉,可怜吧,当年他要是好好学习……”
  听到这话,我竟有些想要流泪。
  他一直行走在他的路上,正如他轻哼的那首《一路向北》的歌词: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你说你好累,风在山路吹,过往的画面全都是我不变……
  当我们疲惫不堪,有谁有这种勇气放弃眼前的一切,一路向北呢?
  一阵秋风吹起,我意识到他将离去了。
  没有背包,没有回忆,空着双手而来,又潇潇洒洒离开,顺着太阳的方向,晴天在路上前行,雨天在雨中欢呼舞蹈,风起了闭上眼享受清凉,就这样一路走下去。
  真的希望某天可以与他再次相遇,听他讲一讲旅途中的故事。
  编辑 杨逸
其他文献
浙江档案馆拟建一个浙江名人馆,当地一家报纸出于配合,发起一个名人标准的大讨论: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名人?你眼中的名人是什么标准?等等,一大堆问题发到我邮箱,要我书面回答。我拒答。记者坚决不同意,上升到不作答就要把过去的友谊一笔勾销的高度。  于是,只好捏着鼻子说,一边说一边想到了一些事。  诚然。现在来谈名人标准是尴尬的,有人说去年国内最大的名人是凤姐,芙蓉姐姐的知名度也依然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这是
1991年,她出生在浏阳市一个贫困家庭。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父亲不幸遭遇车祸,切除脾脏,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生活,5岁的她就到花炮厂打零工挣钱贴补家用。  12岁那年,弟弟出生了。但不幸的是,弟弟竟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南于母亲患病,爸爸生活能力差,照顾弟弟的责任就落到了还是孩子的她身上。  然而,苦难并没有浇灭她努力向上的希望。她一边兼职,一边照顾亲人,另一边还要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200
自信未必开出最美的花,却可适时结果    那时,柴静还是一个大学生,她最喜欢听电台的一个夜话节目。   她提笔给主持人写了一封信,说她有一个梦,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坐在录音室里,像他一样,为别人排忧解难。那个当年当地最红的电台主持人,居然在广播里答复了她,说想当主持人的那位叫柴静的同学,你下午可以到我们电台。  去面试时,在主持人的办公室里,居然来了五十多位同学。主持人无权定夺,只好请出了电台领导。领
善良,可以开在任何角落,哪怕贫穷如他  何海昌,1943年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毛集乡。尽孝,他拼尽了半生的身心所有,接着是扶小,当弟弟妹妹们成家之后,2001年,他离家出走。他老了,累了,家里还很穷,他帮不上什么忙了,无妻无子,离开家就是唯一能帮上亲人们的事了。  2002年8月16日傍晚,他在洛阳街头捡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孩子的手脚先天畸形,两腿也萎缩蜷曲。他抱着孩子回到他栖身的角落。牛奶,
但凡真正的诗人、作家、艺术家,都有几分不谙世事不通世俗的“天真”。这种“天真”,一方面使他们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感知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创作出淳朴率性、近乎天籁的完美文艺作品,另一方面,这种“天真”又使得他们与世俗格格不入,遭遇世俗的排斥和打击,甚至被某些俗人所嫉恨和算计,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变得曲折而多舛。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就是这样的典型。  在当时的文坛。刘禹锡绝对是重量级人物。他是唐朝中晚期
转身回望,是希望你能踏着我的目光走来  下午1点35分,我唤醒读高三的女儿,便赶紧到楼下,推了电车准备往单位赶。心却还在家里,担心每日睡不够的女儿,我走了,她又睡着。  担心着,不肯骑上电车,几步一回头,盼着女儿从楼门口跑出来。几分钟过去,可小姑娘还没出来。我已推车到拐角处,拐过去,就看不到我们住的那栋楼了。我推着车站在那里,扭着身子,回头望。终于,熟悉鲜亮的红色身影从楼门口奔出来,跑向自行车棚。
你要为你成长中的每一件事负责  她曾是一所中专学校文艺演出队的台柱子,弹得一手好吉他。她美丽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喉总是那样地拔人心弦。三年中专,她一直被鲜花、掌声和赞美包围着,就像一个高傲的公主一样幸福。甚至,她梦想能够成为歌星,或者影星。  梦想归梦想,现实归现实。中专毕业后,同学们有的去南方打工,有的进了事业单位。可是,她高不成低不就,只好背着那把木吉他,回到了农村的家。  农村的空气虽然新鲜,但
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之外的村子走亲戚。  天越来越黑。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箭一样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的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吧。他在对女儿说话的同时,脚下不停地狂奔。  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巨大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
办公大楼的清洁工,是个年过四十的中年女人。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身子,说起普通话来吞吞吐吐的,极别扭地打结。尤其是一双小小的眼睛,斜视得厉害,时常目不转睛地盯着你看,其实嘴里正接着别人的话题。  然而,女人的头发永远梳理得一丝不乱,洗得发白的制服穿得整整齐齐,有时还能看到她蹬着一双褐色的高坡鞋。而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女人的歌声。午休的两个小时里,办公室安静得能听得见窗外的风吹落叶声,女人的歌声便在这个
妻子去超市,回来后说看到一对母子,孩子恳求妈妈买一种面包,但妈妈告诉孩子这种不好,另外一种好,所以得买另外一种的。孩子恳求说:“但我今天就想吃这样的,妈妈。”但这位妈妈仍旧没有答应孩子。  这是生活中太常见的一幕了。那位妈妈应该没有觉察到,她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选择一次”的机会和快乐。  这让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故事来。一个女孩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在班里始终徘徊在23名左右,因此被叫做“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