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弱关系理论的抖音防疫科普知识传播探究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利用抖音等新媒介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有利于普及防控知识和提高人们的防控意识.抖音防疫科普知识传播的形式主要是短视频和直播.防疫科普具有严谨性、科学性、非商业性和滞后性的特点,而抖音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具有娱乐性、感性、商业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从弱关系理论看,在抖音媒介的弱关系中,要强化连通性.抖音防疫科普知识传播,要强调科学性,提高防疫科普知识的可信度;重视情感性,提升防疫知识科普的温度;注重场景性,增强防疫知识科普的吸引力.
其他文献
《丁真的世界》呈现的田野生活,是现代人内心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们面临现代性焦虑、陷入精神危机的状况.《丁真的世界》正是媒体经过加工和美化的拟态环境,是一个有选择的仿真的世界.但是,人们的现代性焦虑想要通过对田野的想象与寄托来治愈是“治标不治本”的,消费狂欢的背后只是人们在暂时地逃离现实,逃离现代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对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消费能否解决实际的问题.
从“社畜”到“打工人”,网民掀起一场又一场网络狂欢,究其根源,是出于人类本身对态度表达和情绪宣泄的需要.在“打工人”事件中,同样使用了阶级性话语,但戏谑冲淡了严肃冷硬的冲突意味,网民的重点在于情感宣泄和流行文化的身份认同,阶级性话语中原本的反抗意识被消解.尽管网民化用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戏称自己为“码农”“电视民工”等,但后者囿于媒介素养、社会经济地位等要素的制约,其实被排除在游戏之外.与资本关系紧密的中上阶层没有在狂欢中缺席,而是借“打工人”包装营销.传统主流媒体的态度较为审慎,多通过对“努力”“劳动
网络红人、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为中国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李子柒海外视频内容文本的分析与海外用户评论的观察,结合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发现李子柒通过构建个人符号和田园生活空间,展现中华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满足海外用户对她的身份期待、情感期待和文化期待;运用低语境叙事手段,召唤人文情怀,打破海外用户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李子柒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播仪式感,以此感召海外用户观看其视频.
线下剧本杀颇受年轻玩家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借助环境营造、推理与自我演绎、DM引导、互动社交等方式,赋予参与者极强的沉浸感、参与感.在玩剧本杀的全过程中,玩家能够处于心流状态.未来,线下剧本杀的发展应继续竭力为玩家提供这种沉浸体验,挖掘优质的剧本,并抓住玩家首次消费的沉浸感,打造剧本杀IP,使线下剧本杀的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