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入职前要过的三道关卡

来源 :她和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道关:心理关
  小许是一所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应聘成为一家500强欧企的人事助理。由于专业不对口,她在工作中反应不及同批的另两个新人灵敏。“我做的报表十有八九被退回来重做,现在每次交报表给领导前都要做十分钟心理准备。小许在校园BBS上发帖诉苦,她在工作中越来越战战兢兢:上司无意朝她所在的角落瞥一眼,她就感到上司在瞪她;开会时上司要求大家加强工作积极性,她就认为是在批评自己不努力……”我现在看到上司就像看到债主,焦虑死了。“小许说道。小许的帖子引来不少已毕业多年的校友回复和鼓励,”没事的,我刚工作时也怕上司,后来发现她人其实特别好……小许告诉记者,她听从师兄师姐的建议,壮着胆子向上司请教了几回,业务能力逐渐提升,与上司关系也亲近了不少。
  提醒:从象牙塔到职场,“怕领导”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职场新人最普遍的症状。面对陌生的、尤其是要求高效的环境,业务不熟练的新人往往会紧张,并把这种紧张投射到领导身上,表现得过于谨小慎微。有时职场新人反映,员工与老板犹如天敌,很难相处。
  面对这种状况,“职场菜鸟”们先要调整心态,意识到级别虽有差别,但人格平等,领导也是普通人,并应尽快提高业务水平。与领导相处,首先一定是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其次,根据领导不同风格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最后,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把握尺度。
  第二道关:人际关系关
  作为职场新人,处理职场人际关系是最大的软肋。对此,入职才一个月的小由深有感触。由于本部门的位子不够,她的座位被安排在其他部门,办公室里小小的格子间阻断了她和周围同事的交流。“作为一个新人,总是觉得少说少错,所以不敢主动去结识别人。原来的老员工又感觉没有必要去认识新人,这就出现了难以破冰的局面。”
  “上班半个月,我和同事的交谈平均每天两句,分别是‘早上好’和 ‘再见’。”职场新人小颜前不久在校园论坛上发帖自嘲。小颜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企的企宣部门,整个部门一共六个同事,年龄都比他大十几岁,谈论话题多为股市涨跌、子女教育,小颜都插不上话,认为同事们“没什么水平只知道瞎扯”。每到午饭时间,他就拿出饭盒闷头吃或者叫外卖,同事们则结伴到楼下的小饭馆轮流买单吃饭。不过这几天,小颜的境况改善了不少。原来,一位师姐在他的“抱怨帖”下回复:“和同事一起吃饭是融入团体的捷径1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小颜开始一起和同事去小饭馆。没想到,此举收效甚好,同事们开始在工作上关照小颜,一位中年同事告诉小颜,之前同事们都觉得小颜”太清高“,但一起吃过几顿饭后,距离感很快就消除了。
  提醒:人际关系关可能是有些职场新人最难跨过的“坎”,尤其是复杂的办公室政治或人事斗争,常常令职场新人疲惫不堪,那么职场新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什么?新人最不该做的,则是两头倒的“墙头草”和拍马屁的“狗尾巴草”。“两头倒”容易变成办公室斗争的“炮灰”,“拍马屁”短期内或许能占到便宜,但时间久了,会让大家看不起你的人品。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建议,职场新人应端正自我认知,诚心向同事请教,踏实提高业务能力,友善待人,适度表达对周围人的赞美,但要拿捏好分寸,不可谄媚,更没必要卷入办公室斗争。
  第三道关:工作关
  外企部门主管刘小姐向记者讲述了两个职场新人的经历:“我们部门来了两个新人,其中一个名校毕业的新人透着一股聪明劲,开始比较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就有意给他锻炼一下。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此人不踏实,虽然口才很好,但一碰到烦琐的事就往后躲,最大的毛病是懒,几次考核后就被淘汰了。而另外一个非名校毕业的新人,看起来笨笨的,后来发现他很勤奋,很快适应了环境,结果在我们那里发展得最好。所以,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勤快点总没有错,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又懒惰。”
  提醒:对于一些别人都推脱不干的事,职场新人能主动要求接过来做,比较容易融入同事圈中,得到领导或者同事的赏识。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向上司或同事展示自己学识或能力的机会,尽管单位开始不会对新人委以重任,往往让他们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但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逐渐取得上司和同事们的好感与信任。
  企业看中的是一个员工的职业素质。职场新人要提高职业素质一是要迅速学会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比如接受工作要问清职责和目标、请示工作要说备选方案、实施工作讲求效果、汇报工作直接说结果;二是要避免一些职场禁忌,如眼高手低、工作懒惰拖沓、上班打游戏或煲电话粥等。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即了解“我该做什么”,其实就是要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接下来,就是“怎么做”、“怎么做好”的问题。第一,必须要积极主动;第二,要樹立目标;第三,重要事情先做。一个职业人士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零零碎碎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养成一种习惯,重要的先做。
  (小可 23)
其他文献
我曾经瘦过  一女的,超自恋,长相却不敢恭维。30多了,来和一胖子相亲。女人打量了胖子一下;“有车有房?”“没”“那长这么胖还来相亲,浪费我感情。”胖子淡定地说了一句雷死人的话,走了。“我曾经瘦过,你呢?” (22)  有意思吗  今天看见班里的一个男生,在抢一个女生的糖。我看见了。疾速冲了过去,一把把那哥们按在桌子上!冲他吼道:你TM一个大男人欺负一个女孩子有意思吗! 哥们连声说我错了。顿时,那
期刊
孩子还没出生,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辖区的准妈妈张女士已经感觉“操碎了心”。她于今年3月怀上头胎,并按医院指导从6月份开始办理“婚育情况证明”和“准生证”。4个月下来,她往社区跑了近20趟,事情在争吵中一点点推进,但至今,证明还是没有开出来。  行政手续繁琐、办证难的情况,早就是老百姓抱怨多年的老问题。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行政审批的事项和手续都已大幅简化,但无论从老百姓的感受,还是与国际上其他
期刊
又到交税季节,香港税务局的税单陆续寄出。据香港媒体报道,港府10月9日提交立法会的资料显示,2011/12课税年度交薪俸税额达100万元(港元,下同)以上的“打工皇帝”有4000人,占整体工作人口0.11%,按标准税率15%计,估计其年薪至少有660万元。  “打工皇帝”,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自己虽不是老板,却事业成功、收入丰厚的“超级打工仔”。“打工皇帝”也是“纳税皇帝”,虽然税务局出于保护隐私的考
期刊
水上漂功夫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
期刊
在港内地生因授课语言问题与本地生产生“骂战”?高考状元从港大休学复读准备上北大……连日来,一系列“传言”与新闻将香港高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赴港读书内地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港校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内地家长的心。赴港就读的内地生们究竟有怎样的观感?他们在香港是否面临不适应?他们为何选择坚守或离开?记者进行了走访。  “骂战”、休学引发内地人关注  日前,一则香港城市大学内地生和本地生因授课语言问题引
期刊
新浪微博@诗诗雨同学:有个汉子在happy站台旁边那个小喷泉洗澡,洗发水沐浴露都带齐了,目测应该不会脱光。  众目睽睽之下洗头洗澡,而且脱得只剩内裤!博主李小姐日前被江汉路这一幕震到。当日李小姐在江汉路步行街逛街,经过中山大道happy站台旁时,见不少人在围观一男子洗澡。  “我看到他時,他脱得只剩一条白色内裤了。”李小姐告诉记者,等她回头再看时,男子已经上了洗发露,正在洗头发。她发现,该男子身旁
期刊
宠物店里有各种宠物,现在给你4种选择,相比之下你最想养哪一种?  A:不养任何动物  B:变色龙  C:狼犬  D:波斯猫  解析:  A:简言之,你把时间切为两部分,和朋友在一起时,你是一个合群热情的人,你也享受其中;回到家,你是一个安静寡言的人,其实你也颇能享受这种空白的时刻。其实你有一点精神洁癖,属于自己的空间,你不希望受到一点束缚,如果你在人情中感到压力,你比一般人更不能忍受,你是一個外表
期刊
香港人每日兌换2万人民币  限额限制或将解除  香港特区金融管理局官员和香港银行公会代表团近日访问北京。香港金融管理局官员会见媒体时表示,人民银行对他解除香港人每天兑换2万人民币限额的建议表示可行,或将考虑解除限制。该官员表示,每天兑换二万人民币的限额限制是在2004年定下的,现在环境和当年已经不同,设置兑换限额使香港人购买人民币投资产品时不便,因此建议改革。(中新网 04)  港府官员:香港引入
期刊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政坛爆发召妓疑云,相关情治机关负责人近日成焦点,甚至引来“情治内阁变情色内阁”之讥。遭影射为主角之一的台湾警政部门负责人王卓钧,17日在台湾立法机构备询时撂下重话澄清,“绝对不是我!如果与我有关,绝对下台负责!”  王卓钧率先表态后,台湾海巡部门负责人王进旺、移民部门负责人谢立功与前后任调查部门负责人张济平、王福林等4人也齐声否认。安全事务部门负责人蔡得胜及防务部门政战
期刊
换工作,换工作,一天也不想在这里工作了,那么人生中哪些时候我们容易跳槽呢,这就所需要我们懂得,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好好想想,真的离开能找到更好的去处吗?  其一:跳槽要注意至少在职业适用期以后。也就是说任何职业都有6-8个月不等的职业适应期,不要在职业适应没到的时候就跳槽,因为那样就可能不等到对于现在的职业有起码的了解就跳,容易形成习惯性跳槽,也会使得前面的职业对于后面的职业的帮助很小;  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