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合理使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以早期精准诊断结核病

来源 :中国防痨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中国新发结核病患者数约83.3万,约占全球8.4%,居全球第三位,其中,仅47%通过病原学证实,低于全世界57%的检出率[1].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切断结核病传播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用于结核病早期诊断的快速检测技术纷纷涌现.2013年WHO修订了结核病的诊断标准,推荐将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TB-LAMP技术阳性检出结果视同于细菌学检测阳性,作为病原学阳性结核病的诊断依据[2];我国也将分子生物学检测作为结核病病原学检查的手段之一写入了《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中[3].
其他文献
异烟肼是抗结核化疗方案中的核心药物,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取决于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2,NAT2)活性,而依据其编码基因NAT2的多态性可将人群分为快乙酰化型、中间乙酰化型和慢乙酰化型.不同乙酰化类型患者服用相同剂量异烟肼后的血药浓度差异明显,影响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检测,判定患者乙酰化类型,并依据乙酰化类型对患者异烟肼用药剂量实施精准指导,针对不同乙酰化类型的判定方法、药物代谢特点、对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相应患者异烟肼用药
新辅助治疗在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在应用指征、方案选择、疗效评估等多个方面仍存在争议。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几个关键结局指标皆是基于病理学的,但病理学取材和报告的不规范及差异性是导致研究结果差异性和不可比性的主要原因。笔者就目前在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有关新辅助治疗后残留肿瘤组织学评估及切缘评估存在的争议和困难,并阐释病理学评估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2月关于运动康复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共计99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运动康复组运动能力优于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MD=108.13,P<0.01)、自我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儿童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拟行纤支镜检查的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58).观察组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浓度为2μg/mL)后再静脉推注0.05 mg/kg咪达唑仑,10 min后以0.5~0.7 μg/(kg·h)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对照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 mg/kg)后静脉推注0.05 mg/kg咪达唑仑,10
目的 探究足月健康新生儿生后3月龄时的免疫功能特点,并分析其与喂养方式及性别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北京及呼和浩特4家医院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84例为研究对象,生后4月龄内喂养方式不变,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26例)和奶粉喂养组(58例).于生后3月龄时采集两组婴儿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及血常规,比较上述实验室指标在不同喂养方式、性别的婴儿中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母乳喂养组T细胞第二信号受体CD28表达比例、免疫球蛋白M、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计数均显著低于奶粉喂养组(P<0.05),
随着疾病发生的关键机制不断被揭示,以及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创新药获批上市。近年来生物创新药临床应用大大增加,但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步增多,因此构建生物创新药安全使用监管标准与体系的意义重大且临床需求迫切。当前阻碍生物创新药临床安全监管的主要问题,一是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不清,缺少预测相关不良反应的特异性检测指标;二是体内药物"暴露量-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三者间关系研究程度不足,
目的 探讨血清miR-922及miR-506表达水平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132例ALL患儿(ALL组)和8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纳入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LL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iR-922及miR-506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iR-922及miR-506对儿童ALL的诊断价值.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LL
目的 对重庆及周边地区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自然病史进行分析,为开展SMA的综合管理、基因修饰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现状.结果 117例患儿中,1型SMA 62例(53.0%)、2型45例(38.5%)、3型10例(8.5%),中位起病年龄分别为2、10、15月龄.1型SMA起病、就诊、确诊时间均早于2、3型SMA (P<0.05),1型SMA就诊时间窗(起病年龄至就诊年龄)短于2、3型SMA (P<0.05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急性胃肠炎患儿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粪便标本共1458份,提取病毒RNA,使用RT-PCR法扩增诺如病毒的衣壳蛋白VP1区,完善基因测序和基因型鉴定.结果 1458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158份阳性标本,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0.84% (158/1458);不同年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2.2% (105/860),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左前臂外伤拟行清创术,心、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术前肌内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 U,无不适,80 min后开始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滴注2 min(入量约8 ml)时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呕吐;血压因患者躁动无法测出,血氧饱和度0.82。立即停止输注左氧氟沙星,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但患者随即意识不清,心率50次/min,血压71/45 mmHg(1 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