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日本读者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展望》月刊2002年7月号有关日本皇宣文,说到当今皇太子之女“敬宫爱子”名及其尊称中的“爱”和“敬”字,均选自中国的《孟子》一书;当今天皇名“继宫明仁”选自《明治天皇诏书》和中国的《易经》;皇太子名“浩宫德仁”选自中国的《中庸》;同时说明皇族女子起名时往往参考《万叶集》等日本古典作品,而皇族男子起名时则引用中国古典著作,“这充分反映出日本同中国之间的密切关系源远流长”。
  的确,我们两国的密切关系确确实实“源远流长”。很可惜,这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曾被日本军国主义者所点燃的无情战火烧断过,使两国人民和整个东亚各国人民遭受过空前广泛而沉重的牺牲和苦难。对这一段历史,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只有正视历史,汲取教训,才能更好地建树未来。
  就我个人言,我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不论是国际战争还是国内战争。大家永远和平友好相处,为自己更为子孙后代创建越来越美好的未来。
  当然,在我们中国,也有责任为自身的繁荣昌盛而更加严正地“以史为鉴”,坚决清除近半个世纪来的封建君主式统治的流毒。这本拙著,就是为了正视并肃清这种流毒的作品之一,受到正确面对历史、力求改革创新的众多读者的重视。我希望它在日本,也能够得到使这源远流长的两国密切关系更加远长的友好人士的理解。同时,就此机会,向不辞劳苦地将此书翻译出版、呈现于贵国读者面前的横泽泰夫先生和川端幸夫先生再次表达我的衷心谢意,热望二位先生和其他所有珍视我们两国文化的人士,源源不断地作出新的交流。
其他文献
意想不到的打击是最沉重的,没有预感,没有征兆,灾难说来就来了。哲人其萎,朋友们无不感到震惊、愕然,继而是深深的悲痛。慎之已经走了七天,我仍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我和慎之的交往是近四五年的事,初次见面都有“相见恨晚”之意,我俩同年出生(他比我年长几个月),都是在抗日烽火中投人救亡运动的,又同在丁酉年中了“阳谋”。我们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发表一些文字。慎之在破门而出之前就是名人了,文章一出手便有大
期刊
编完《一切诚念终将相遇——解读王元化》一书(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一直在想:应该怎样评价王元化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的意义?加拿大《文化中国》杂志主编梁燕城博士称王先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199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梅凤女士专至沪上访问王先生,言谈中王先生称自己只是一个过渡人物。这不是一种姿态。沉潜的王元化面对古今中外的卓越思想自有谦卑逊志的一面,然而英锐的王元化则决不是一个刻意自谦的人
期刊
本来,我对于各种从制度架构和从法律条文方面进行政治制度比较的研究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是,读了彭宗超博士的《公民授权与代议民主——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制度比较》之后,这一想法有了动摇。我开始考虑这种比较研究的做法及其限度。  首先,彭著不是仅仅对几个国外的选举制度做比较,而是大胆地将中国与英国、印度作比。在一些对中国现有政治制度中一些缺点十分不满的学者那里,中国的选举制度并不民主,也就没有将其拿来与其他民
期刊
《博览群书》2003年第10期刊登的周继厚的《民国初年党派证章拾趣》,文章虽短,却有不少疏误,现指正如下:  1、“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史料管理处”应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即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该处成立于1951年2月,馆址在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即原“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旧址,1964年4月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2、“《天锋报》”应为“《天铎报》”。
期刊
本书是原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先生及其家属蒙受苦难的一部记录。它记载了戴煌先生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被扣上“右派”帽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二十一年间,被作为“右派”剥夺了从事文字工作的凄惨的经历。但是,阅读本书时不应该把它仅仅看作一个右派的苦难生活的记录。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面加以叙述。’在此,我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戴煌先生的经历。  戴煌1928年2月12日生于中国的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他父亲是一位
期刊
引 子  再读起这些文字,不免又回到了和朋友们在浙江温州莘塍镇调查时酝酿写这类东西的情形。那时,贺雪峰君在镇上调查,鼓动我和几位同道一起前往,前前后后半个月,天气炎热,但大家求知的欲望和各村选举与治理的新奇素材,使大家热情高昂。加上富有理想主义的该镇镇长李国民先生的精心安排,调查非常顺利。这次调查是他私人资助的。晚上我们经常会在一起交流调查收获到很晚。邻近走的一天晚上,谈及将来的学术产出,大家都
期刊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考试选 官制度持续达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传统社 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科举制度 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中国历史、传统 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可以总 结它作为一种考试制度在形成稳定的运行 机制过程中的经验训,为今天的考试管 理和人才选拔提供借鉴。鉴于科举制度的 重要地位,它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热 点,近代以来已积累了较为可观的学术成 果(
期刊
何光岳先生的新作作《北狄源流史》近期  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这是何先生《中  华民族源流史丛书》中的又一项重要工程,  是一部较全面系统研究北狄族源流的史学  著作。  如同已出版的诸本源流  史一样,旨在论述中国古代各民族自身的  发展道路、文化特点,更重要的是阐述该民  族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相  互融合的过程,从而肯定各个民族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贡献。  历史资料表明,所
期刊
在战后《账的一段时间,研究近代中国史的美国学者中间基本存在三种研究模式:“冲击—回应”、“传统—现代”与“帝国主义”,根本上,这三种模式都认为近代中国变革的动力来源于西方,’是由于接受西方的刺激而引发的,鉴于此,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三种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写概括为一种模式:即“冲击—回应”模式。后来美国史家柯文(Paul A.Cohen)在1970年代后期对战后美国近代中国史研究中的这三种模式做了深入
期刊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唯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年年岁岁一床书”,他吟咏不绝于口;《年年岁岁一床书》,我读之不愿释手。江晓原教授的新著《年年岁岁一床书》读起来很美。这美是透过文字的一种意境,一种氛围,一种风格,一种态度,让我神往、羡慕、敬佩,让我想起“世外桃源”,“闲云野鹤”。  此书目录后面所列出的长长的书目,展示给我们一种与世无争的襟抱和气质;一个喧嚣红尘中的精神家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