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互补机制,对于寻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产业升级的驱动力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根据测算的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升级进行理论逻辑分析,其次通过对比粤港澳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结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利用产业优势互补作为区域内部的产业升级驱动力,最后,利用动态集聚指数的实证分析,具体研究了2009—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从实证结果看,尽管各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集聚
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探索建设现代化城市群的先行示范.本文立足经济、科技、产业、文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六大领域,阐述全球标杆城市的发展特征,
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2007—201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研究指标,运用重心分析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重心变化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突破城市行政区划边界的大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建立健全跨行政区管理体制,是我国推进大都市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地面空间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地下空间开发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大多从集约利用空间、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对地下空间使用者的健康舒适这一视角关注较少。在解析健康、舒适与地下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环境心理学中的Vischer舒适理论,构建地下空间健康舒适构成要素的关系框架,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地下空间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通风系统、视觉舒适、安全感、声舒适四个方面提出了健康舒适视角下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思路,从健康与舒适的视角丰富了国内城市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