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沙漠砂贫混凝土治理变电站地基塌陷

来源 :铜业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tong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兰山750kV变电站是宁夏750kV主网架结构组成之一,也是宁夏大坝电厂电能输送的桥梁。在其建成运行后的若干年中,出现了一些常见的变电站地基病害,其原因并非前期设计或施工问题,而是传统填方法无法夯实,且传统的回填土抗冲刷能力差,导致后期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和因冲刷而诱发的塌陷,经过现场勘查和论证分析,提出了对不均匀沉降用变电站附近的沙漠砂制备的贫混凝土进行回填,对于沟槽和管线附近的塌陷,用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进行自密实灌浆处理的措施,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
其他文献
分析船舶通信系统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船舶无线通信系统的必要性.根据无线传输特性和船舶内部环境,提出全船无线通信系统架构.应用试验检测和仿真方法,研究无线信号在船舶钢制环境下的传输特性,并开展可靠性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选择通信频率,构建网络架构、优化通信协议等措施,可以建立全船可靠无线通信系统.
船舶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在船舶建造全生命周期内灵活实现不同的决策目的,并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产业革新的过程.针对船舶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分析船舶智能制造上层关键技术和关键能力要素,搭建船舶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体系.该体系是释放船舶智能化制造转型红利的核心手段,是构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与应用体系的先决条件,可有效引导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智能化转型路线和节奏,推动船海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船体分段合拢对接过程中,需要对合拢面结构对接特征进行位置测量.目前采用的全站仪测量方法依赖人工放置标靶,难以覆盖合拢面上所有对接特征,且安全性低.随着三维激光点云扫描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已经能够对船体分段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扫描采集.因此,提出一种在三维点云中有效辨识合拢面结构对接特征的方法,将船体分段点云与理论设计模型间进行层次化的匹配,自动识别得到扫描点云中的对接特征.最后在实际点云数据上进行了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对国内外水下推进形式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推进形式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据此对水下推进形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推进形式正朝着多样化、轻量化、混合化、高度仿生化、高适应性及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采用专家问卷调研,基于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分析,开展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整合相关行业的领先技术、专家资源,聚焦智能船舶、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潜航器等自主船舶/自主航行装备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探索新机制,致力于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政策链等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在现有共轨喷油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液态天然气(LNG)液喷的新型双燃料喷射器结构,并运用AMESim软件建立柴油和天然气喷射过程的计算模型,研究柴油压力、LNG压力、柱塞直径和控制腔进油孔孔径对针阀运动和喷油速率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也为适用于 LNG液喷的引燃柴油/天然气新型双燃料喷射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简述了侧吹炉的结构,并分析了侧吹炉的应用发展趋势。铜水套作为侧吹炉的核心部件,其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侧吹炉炉体的安全。基于铜水套传热机理的分析,建立了铜水套数值分析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侧吹炉铜水套冷却水温差、铜水套温度场及铜水套冷却强度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侧吹炉铜水套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解决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2#尾矿库安全检查发现的坝体浸润线埋深较浅问题,保证坝体稳定性,首先分析了尾矿库坝体浸润线埋深较浅的原因,然后在考虑尾矿库不同排渗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德兴铜矿2#尾矿库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增设大口辐射井和水平排渗层的降渗措施,并制定经济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通过建立渗流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在增设大口辐射井和水平排渗层以后,尾矿库浸润线埋深明显降低,大口辐射井影响范围128~184m标高浸润线相比现状降低约5~12m,浸润线平均埋深15m,满足设计要求的现状坝体正常工况浸润线
稳定的采场是地下矿山安全开采的前提,数值模拟是地下岩体稳定性分析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开展地下矿山采场稳定性分析研究,以云南某矿为对象,采用FLAC3D软件对自然条件下和锚杆支护条件下采场的极限暴露面积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采场的极限暴露面积为400m2,采用锚杆支护后,能够有效减小采场顶板压力,控制顶板位移变形和岩体冒落,并使采场的极限暴露面积增大至600m2。说明锚杆支护作为顶板稳定性控制措施是切实可行的,也能
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退火工艺对Φ7mm薄壁内螺纹铜管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Φ7mm薄壁内螺纹铜管退火温度为440℃、460℃时,铜管组织细小、均匀,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铜管的延伸率、抗拉强度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退火温度460℃、保温时间37min对Φ7mm薄壁内螺纹铜管进行生产,铜管内部晶粒细小均匀,而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硬度和延伸率,铜管组织状态和综合力学性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