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启发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思虑久后,睿自然生。”程颢、程颐认为张旭(唐朝书法家,人称“草圣”)之所以能“见担夫与公主争道”和“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出笔法,是因为他“心常思念至此而感发”,这里的“至此”就是遇到一个让张旭能够受到启发的事物的瞬间,而这个“让张旭受到启发的事物”就是“原型”。“双程”认为,灵感是思维的结果,人们只要对问题持久地思考,原型就能产生启发作用。学生写作就是一个极需灵感和创作动机的行为,“原型启发”能够对语文写作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原型;写作教学;启发
  一、 原型启发概述
  原型启发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研究,张庆林等人提出的“原型激活”理论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谓“原型”,就是对目前的创造性思维起启发作用的认知事件,而“激活”就是将原型事件(以及其关键性启发信息)与当前问题形成关联,并指引当前问题空间的启发式搜索,从而促使当前顿悟问题的顺利解决。近几年,原型启发逐渐在教育学领域得到发掘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之中。简单地说,原型启发中的原型就是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写作教学中的原型启发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实例,引发学生的顿悟,从而达到“举一隅而反三隅”的写作效果。原型启发中,原型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发掘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将学生作为对象进行原型启发,也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
  原型启发的心理特征有以下两点:第一,当学生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时,经过持续的思索,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百思不解时,头脑中偶然呈现出某一知识点,顿时受到启发而“柳暗花明”的感受。第二,学生富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善于联想,善于迁移,将掌握的知识方法应用于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只有这两点相结合,学生才能将“原型”化作启发思维的灵石。
  经过长期的实践,原型启发被视作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新颖性和适用性是创造性思维应具有的两个关键特征。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诞生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并且创造出的事物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原型启发最早被应用于仿生学这种科学技术领域,由此诞生了许许多多改变人们生活的科技发明。而将原型启发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写作上的创造性思维也未尝不可。
  二、 原型启发的种类及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原型”的种类可将原型启發分为以下六种:
  1. 实物启发
  实物启发的优点是直观,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效果更加明显。实物启发时,教师可以把实物带到课堂,也可以带领同学们到课堂外去观察。例如:教师以“树与人生”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树林中去观察,树桩上刻印着时光的年轮,落叶代表着生命的凋零,树杈象征着生命的延伸。大自然的一切都能够让学生感悟人生,获取灵感。
  2. 言语启发
  言语启发是最传统的启发方法,可以追溯到孔子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可以说言语启发的策略也是发展最成熟的。言语启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辅助其他启发方式进行,单独使用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运用反问、延伸、复述等策略让学生顿悟。在写作教学中,当学生缺乏写作灵感,无从下笔时,教师就可以在言语上给予一些刺激,给学生提供可行的思路,让学生找到思维的突破口。
  3. 图案启发
  人们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小时候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看这个圆是什么。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图案启发案例。图案启发相对于实物和言语启发来说想象的空间更大,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一幅“太极”的图案,学生可以进行充分地联想,确定主题,进行写作。太极图可以理解为世界万物的对立统一,阴阳、正负、老少、男女等等,继而引申为中庸、和谐等内涵,这样就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
  4. 声音启发
  声音启发是听觉器官给予学生刺激,这种刺激更容易直指学生心灵深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启发方式。《命运交响曲》充满激情,迸发出生命的呐喊,给人以鼓舞;《梁祝》哀婉凄美,令人心生恻隐;《渔舟唱晚》喜悦欢快,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令人心生愉悦。不仅是人为的创作,大自然的声音也能给人启发,许多艺术家选择到大自然采风,才得以创作出悦耳的乐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写作的主题下选择适合的音乐,给予学生一些倾向性,制造一种有助于学生创作的写作氛围。
  5. 行为启发
  这种启发方式的原型大多是人的行为,有时也指动物,比如说,怀孕的羚羊给屠夫下跪的动作,虽然不能给羚羊赋予人的思想,但就教育意义来说,教师可以站在人的角度思考这个行为,所以对学生来讲,还是有启发作用的。当然,我们还是主要谈人的行为。在一个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才得以互相影响,有时候一个动作、一个行为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等表现方式呈献给学生。双手接住从高楼坠落的孩子、推开险些被大巴车撞到的学生、雨中为过马路的残疾乞丐撑伞,这些行为不仅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还可以作为真实的例子进行德育。
  6. 现象启发
  许多科学家都是从现象到原理慢慢揭示出科学的奥秘,由此可见现象对人的启发作用。可以说,现象无处不在,但学生要有质疑精神和充分的想象力才能从现象中发现真理。同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能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有些学生就只是作为旁观者看过罢了。
  现象启发对学生本身的素质要求高,在写作教学中,一般为学生提供社会现象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启发有限,这是语文本身的人文性决定的。
  三、 原型启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原型启发在写作指导中需要注意两点问题:一是避免机械的模仿,原型启发由于存在一个明确的原型,所以容易陷入机械的模仿当中,学生应以原型为启发点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二是注意启发的时机,古人指出“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是启发的好时机,不能学生有一点创作上的困难就去提点,至少学生要有一定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型启发。
  作者简介:陈鑫,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管理学校资产已成为高校建设发展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仪器设备占高校资产的绝大部分,因此如何管好仪器设备也成为资
创新教育的主旨就是教师以创新型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变成创新性劳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的漂移补偿模型的建立上海大学自动化学院49号信箱(上海:200072)郎文鹏,赵维琴,闻国富,黄环轩引言由于传感器的精确度及可靠性对整个仪表系统的精度产生致命的影响,因而要设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我国根据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桩基在浸水时桩周土将对桩产生负摩擦力。规范规定,正负摩擦力数值,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目前关于负摩擦力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单桩上,但在桩基工程中,群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一些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新课改中,小学教育的模式、目标、要求、内容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也要随之改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针对小学教育模式逐渐显露出的弊端,为了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
黄土坡滑坡的稳太如何,无论是政府移民部门还是工程地质界都十分关注,因为其关系到新巴东县城的安全,关系到三峡水库能否顺利兴建和正常运营。但是黄土坡滑坡的机理还很不清楚。
黄土坡休病害是危及人类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分布广、变形速度快、危害严重,一些治理工程实施难度较大。该文针对这些问题在大型野外实地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滑坡本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