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因素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关键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灰色关联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F7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062-02
1 引言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稳定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通常情况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受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影响,而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不仅受到自然条件和环境的约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科技进步、农民素质、农产品市场价格和比较利益等的社会因素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投入能力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政策、制度、国际大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主要就是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前者是一些可以量化的因素,如化肥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劳动力、自然灾害等;后者是一些不能或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如政策、制度、价格等。
本研究就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直接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选用我国1990年至2008年各年份粮食总产量代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选取8项影响粮食产量的指标,分别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粮食生产劳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成灾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主要采用灰色關联法分析各因素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影响程度。
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2.1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关联度计算为基本手段的一种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关联度是指对两个系统或两个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即影响产量的各个因素与粮食总产量之间关联性的度量,关联度越大说明这些因素之间协同变化的态势越接近,其相互关系越密切。关联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求各个影响因素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主要关系,从而分清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潜在因素,哪些是优势而哪些又是劣势。关联度分析是对粮食安全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
2.2 指标选取及计算结果
2.3 结果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指出:在关联分析中,关联度的大小(r0i)反映关联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关联度大的数列与参考数列关系最为密切,也就是说关联度越大的影响因素与粮食总产量关系越密切,也即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大,反之则影响较小。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导因素是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因此我国应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使粮食单产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还应该利用基础设施,改良各地水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突破水土资源的约束,从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其次粮食生产劳动力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人文技术生产因素也是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成灾面积的减少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平。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提高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是当务之急,同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提高有效灌溉面积,选择良性生产模式,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是提高粮食综合生成能力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然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大学,2005
[2] 喻翠玲.冯中朝;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
[3] 吕向东.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4] 原松华.确保粮食安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题"[J].中国发展观察, 2008 [5]李昌平,张敏.政府政策关乎粮食安全[J].中国改革,2008[6]姚高宽.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全省粮食安全[J].中国粮食经济,2008
[7] 叶慧.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效率评价及政策建议.农机化研究,2009
【关键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灰色关联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F7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062-02
1 引言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稳定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通常情况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受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影响,而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不仅受到自然条件和环境的约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科技进步、农民素质、农产品市场价格和比较利益等的社会因素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投入能力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政策、制度、国际大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主要就是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前者是一些可以量化的因素,如化肥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劳动力、自然灾害等;后者是一些不能或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如政策、制度、价格等。
本研究就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直接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选用我国1990年至2008年各年份粮食总产量代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选取8项影响粮食产量的指标,分别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粮食生产劳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成灾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主要采用灰色關联法分析各因素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影响程度。
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2.1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关联度计算为基本手段的一种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关联度是指对两个系统或两个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即影响产量的各个因素与粮食总产量之间关联性的度量,关联度越大说明这些因素之间协同变化的态势越接近,其相互关系越密切。关联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求各个影响因素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主要关系,从而分清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潜在因素,哪些是优势而哪些又是劣势。关联度分析是对粮食安全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
2.2 指标选取及计算结果
2.3 结果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指出:在关联分析中,关联度的大小(r0i)反映关联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关联度大的数列与参考数列关系最为密切,也就是说关联度越大的影响因素与粮食总产量关系越密切,也即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大,反之则影响较小。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导因素是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因此我国应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使粮食单产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还应该利用基础设施,改良各地水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突破水土资源的约束,从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其次粮食生产劳动力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人文技术生产因素也是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成灾面积的减少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平。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提高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是当务之急,同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提高有效灌溉面积,选择良性生产模式,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是提高粮食综合生成能力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然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大学,2005
[2] 喻翠玲.冯中朝;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
[3] 吕向东.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4] 原松华.确保粮食安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题"[J].中国发展观察, 2008 [5]李昌平,张敏.政府政策关乎粮食安全[J].中国改革,2008[6]姚高宽.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全省粮食安全[J].中国粮食经济,2008
[7] 叶慧.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效率评价及政策建议.农机化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