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画里画外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7日—2019年3月10日,在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故乡上海,规模空前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举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告诉记者:“董其昌学遍晋、唐、宋、元时期的名家古画,在此基础上自成一派,形成自由超逸、秀雅空灵的艺术风貌,其后又被清代书画大家八大山人、石涛等承袭。可以说,董其昌是位承上启下的书画宗师。”
  书画家之外,董其昌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他出身寒微,以科举入仕进入精英阶层;3次出仕入仕,将明哲保身的政治哲学运用得出神入化;归隐期间,以京官与书画家的双重身份享受着崇高的社会地位;还懂得经营,凭书画生意成为腰缠万贯的大商人。

平淡中有拙厚


  董其昌的艺术启蒙始于书法。17岁时,他参加松江府的会考,写了一篇自己很得意的八股文,以为一定能夺魁。谁知发榜时,他竟然位居自己的堂侄之后,原因是知府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丑——文章再好,也只能屈居第二。董其昌因此受了刺激,于是发奋练习书法。
  几年后,他自以为已经学成,十分自负。直到后来他偶然见到王羲之的《官奴帖》真迹才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之前狂妄得可笑,惭愧不已:“然自此渐有小得,今将二十七,犹作随波逐浪书家。翰墨小道,其难如是,何况学道乎?”
  此后董其昌就一直以古为师。他最初学习唐人颜真卿的《多宝塔帖》;中期改学魏、晋风格,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后来又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中寻找借鉴之处。凌利中总结说:“晋唐讲究韵与法度,董其昌学得严谨;包括米芾在内的‘北宋四大家’下笔狂狷,董其昌便学得更奔放了。”
  万历年间,民间收藏之风盛行。董其昌的师友圈中有很多收藏家与古董商。他的老师韩世能藏有陆机的《平复帖》,另一位老师莫如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贴》、怀素《自叙帖》、苏轼《寒食帖》,他的好友、收藏大家项元汴则藏有米元晖的《云山图》等。这些难得一见的名家真迹,为董其昌的模古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董其昌50岁前学古模古,这一时期是他的“汲取传统期”;51—62岁期间,董其昌迈入了“兼容并蓄风格形成期”,这时他学古更懂变古,复古之下寄托着创新。
  初看董其昌的书法,用一个“淡”字形容最为贴切。然而凌利中认为,“其实董其昌的字,平淡中有拙厚”。尤其是他晚期的字,“有轨不使大力,有迹不留骨道”,是力在内,不外泄的。“研究者将董其昌艺术创作的最后两个阶段称为‘成熟期’(63—72岁)和‘人书俱老天真烂漫期’(73—82岁)。普通的书画家过了成熟期,可能就泄了气,作品出现衰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董其昌的笔下却流露出返璞归真的气息,笔力愈发老沉练达,甚至一泻千里。”

每一笔都自带生命力


  《山居图》被公认为董其昌现存最早的画作。1585年,30岁的董其昌与挚友陈继儒一同参加了应天府举行的科举考试,却双双落败。这是陈继儒第3次科举,一连3次没有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科考。两年后,陈继儒归隐山林,董其昌画了一幅设色山水《山居图》送给他,并在画中题款:“余尝欲画一丘一壑,可置身其间者。”
  《山居图》皴法柔和,山石造型圆浑,能明显看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作的影子。董其昌绘画,正是从学古开始的。22岁时,董其昌开始师法黄公望,从此他在画作中融入了黄公望的笔法。此次展览中,浙江省博物馆首次跨省出借“镇馆之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请来这位老师为董其昌“站台”。
  后来董其昌又学董源、巨然、倪瓒等,博取众家所长。其现存最长绘画手卷《赠珂雪山水图卷》,就是以米芾的云山为基调,熔铸董巨、黄公望诸家技法,画出云蒸霞蔚、山色空蒙的江南景致。这幅画作于1626年,彼时71岁的董其昌,个人风格已经十分成熟了——和书法风貌一致,他的画同样清秀淡雅,《赠珂雪山水图卷》中,淡墨一抹而就,墨色清新似春雨,松柏秀丽中透着苍劲。
  在凌利中看来,“从董其昌的画作中单拎出一根线条,这根线条虽然孤零零的,但它能自带生命力。正如西方的音乐,每一个单独音符都可以是天籁之音。中国文人书画讲究立意,文人画家强调写意。在董其昌之前,画作的意境多生于构图造型,而董其昌真正实现了将每一笔都填满绳墨情趣。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堪称中国文人画里程碑式的人物”。
  此次展览的名称为“丹青宝筏”,其中“宝筏”借用了清初著名画家王鉴评价董其昌作品之辞。“宝筏”原为佛教语,喻指事物由困惑到解决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董其昌的丹青犹如“宝筏”——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等一大批优秀的画家,正是在他的艺术观念上,将中国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据说“冷眼看万物”的八大山人,80岁时还找友人索看董其昌的画册。

风平则例,浪涌则止


  董其昌的书画虽是承前启后,但与前后辈米芾、黄公望、八大山人等人的作品相比,明显多圆润、少锋芒。而这或许可以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找到一些原因。
  董其昌生活在明代晚期。1588年,也就是他为好友陈继儒赠《山居图》的第二年,屡败屡战的董其昌终于中举。一年后,他去北京参加会试,又从4000多人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第二名。两年内中举、登科,董其昌之后的仕途一帆风顺。他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为官,还担任过明神宗的皇长子朱常洛的老师。
  曾经极其自负的董其昌学会了收敛锋芒。入仕后,他通过源源不斷的书信往来,交了很多朋友。在政治领域,董其昌与激烈斗争中的各政治派别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艺术领域,他也能放下身段,结交一些艺术风格与他截然相反的人,比如擅长精密工笔的丁云鹏,就和他交情不错。《明史》评价他“性易和”,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李慧闻则在论文《董其昌政治交游考》中指出,董其昌是一个“圆滑的人”。
  董其昌懂得审时度势,对局势异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辞官归隐。从35岁中举到82岁去世,董其昌一共3次为官,3次求退。他第一次入翰林院时,正值明朝历史上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朝廷内部为册立太子一事党争不休,风云诡谲。1599年,董其昌告病回到松江,在家“养病”隐居了20年。
  第二次出仕是在1620年。皇长子朱常洛即位光宗后,想起了自己的老师董其昌,于是任命他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可惜光宗不到一年就驾崩了。熹宗继任后,魏忠贤把持朝政,看眼局势大乱,党争不断,不愿蹚浑水的董其昌在1626年再一次退隐了。8年后,崇祯继位,魏忠贤已死,政局逐渐开朗。时年77岁的董其昌“起故官,掌詹事府事”,这是他的第三次出仕。不料过了不久,魏忠贤的余孽又掀起了党争,董其昌无奈又退归田里。
  亦官亦隐45年,董其昌的这种“风平则例,浪涌则止”的政治智慧、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表现在他的书画里,便流露出“深有藏掩,不主喧扰”的艺术品格。
  董其昌在世时,作品就已经“名闻天下,争购宝之”。他凭借倒手名家古画、经营自己的画作,成为一个成功的书画商人。解读他的处世之道、多重身份,有人觉得董其昌是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凌利中却认为,“无论为官还是卖画,这些身份更像董其昌的保护伞,是他从事文化活动的先决条件,为他模仿古画、创作新画提供了帮助。董其昌的心思其实一直都放在艺术创作上,他留下的那些千古名作、画学思想便是最好的证明。”
其他文献
一、小型电动机的绝缘目前,标准的小型通用电动机为E级绝缘,东芝公司采用聚酯漆包线和聚酯薄膜加工产品作主要材料,采用溶剂漆和无溶剂漆作处理用漆,从保护环境和干燥性等方
期刊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68例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差异分
随着我国可卡因滥用情况的增加,有关可卡因诱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报道也在增加。可卡因滥用引起的心脏毒性包括冠状动脉硬化、AMI、心肌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保障食品安全,不但要建立健全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体系,还要食品从业人员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在高职院校开展《食品标准与法
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在饮食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各部分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对饮食行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分析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在饮食行业中的应用,为饮食管理构建优
<正> 布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国内外学者对布病的病理组织学和发病机理作了许多研究。但还没有揭示全部病变及其发病机理,尤其是人和动物布病的甲状腺病变的研究,
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中,随着初中教育的整体改革,体 育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作为现代化的新型教育模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作为一名教师,真诚的热爱每个学生是一个老师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所取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2018年3月1日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盲选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常规组100例
<正> 为探讨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理,1987~1988年于农安县重氟区华家乡叶小铺和逯家屯,非氟区滨河乡小王家屯、前岗乡桑家沟进行水化学元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