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暴力 硬伤害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很美好,历经数千年,人类建立了互利的价值观体系,制定了很多生存规则让我们免于人祸。但人性的两面性也决定了再如何井然有序的国度、地区、组织,也有灰暗的一面,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有斗争、有欺凌和被欺凌。职场上的排挤、欺凌一般比较隐晦。被排挤、被欺凌的人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反击,甚至不能辨识排挤、欺凌行为,因为实施软暴力的人往往会伪装自己或者伪装暴力行为。如果我们不能识别、拒绝和反击职场软暴力,就会把自己陷于勤杂保姆、背锅侠、被小人的境地。所谓的职场软暴力,指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求职者(主要是职场新人)遭受到的精神或物质的不公平的“暴力侵犯”现象。

软暴力让职场年轻人很无奈


  我们不想施暴于人,但也要保护自己免受软暴力。让年轻人头痛的是,和肢体暴力行为相比,语言暴力、无故打压等软暴力更为隐秘,让人求助无门。罗天是某银行的一名80后职员,他入职10多年,在公司部、审批部等部门工作过。很多工作都有指标,而且一级压一级,领导的作风也越来越粗暴。罗天说,经常一个任务布置下来,要求明天一定要完成,如果没完成,轻则被领导骂脏话,重则可能被领导打压边缘化,调到偏远地区的岗位。有时下班了,领导还会在工作群里发布工作安排,有的同事因为看孩子、忙家务没及时回复,就会惹来领导一顿训斥。
  罗天所在单位新来的年轻人,因为受不了气,或是觉得待遇太低,每年都会有几个辞职的。但单位一把手在开会时却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
  这种氛围,让罗天感到就像一个遭遇冷暴力的家庭一样,人与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灰。他工作的这些年,从来没有体验到团队的温馨,平时大家都是各干各的,在一起除了忙工作,很少会有别的交流。领导和职工只有工作上的交集,下班后形同陌路。
  有时,同事会将领导的软暴力行为向上反映,上级最多会对领导个人的“修养问题”提出“工作中要克服急躁情绪”的建议;而下属越级对直接领导提意见是职场大忌,“除非他已经做好离职的准备,否则后患无穷”。这种事情也是不了了之。
  此外,职场软暴力也并非只存在于上级和下属之间,同事之间也同样存在。有的人自认为有亲属在上级部门工作“有靠山”,在与同事交往中会不自觉带出一种优越感。一旦在工作中发生摩擦,言语中就会很不客气。具体来讲,职场软暴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经常性把一些含金量低,和绩效指标无关,又耗费时间、精力的杂事推给同事,把自己从这些事情里摘干净。同事加班不协助,出了问题不担当。如果你现在正做着很多并非你本职的琐碎杂事,疲惫不堪却得不到同事的理解和帮助,有问题还被同事指责挑刺,你可能就被软暴力了。
  ●因为利益关系(薪资、晋升、岗位选择、领导态度等),你明显被某个同事甚至某几个同事针对。如工作上被同事挑毛病并在公共场合揭露出来,让你丢脸;和同事发生工作争执总是被对方添油加醋地放大矛盾;被对方在背地里散播自己的缺点、弱点、出丑的事情等。
  ●遇到难度大的工作任务时,同事甚至领导都习惯性地找你负责去做,但功劳却不被提及。同事、领导习惯于把困难丢给你,把功劳抢过去。如果经常被同事、领导安排做一些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对你的付出没有相应的物质奖励,那么你的劳动价值正在被压榨,你的工作业绩正在被窃取。
  ●多岗位、多部门合作完成工作时,即使你不是关键岗位或管理人员,工作出现问题,无论和你的关系大不大,别人都能把责任推给你,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就和你有關系,说明你可能成了大家最好的背锅侠。
  ●职场上最严重的软暴力就是施暴的人连前4种都不屑了,只想把你逼出团队,逼出企业。你的工作失误,对方会无限放大,甚至暗地里推一把,把你工作失误的损失、影响扩大。如果施暴的人是你的上级、领导,那么会有很多种办法轻易让你自动离职,比如考核、降薪、超负荷工作量、恶劣的态度、发动同事孤立你、岗位调动等等。

软暴力各有各的不同


  职场软暴力在各个行业、各个公司可以说表现不同。在销售行业,经常遭遇软暴力的是销售助理。很多从事过销售类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下班后被领导叫去某某饭局,变相加班加点,陪客户吃喝玩乐。这样的软暴力应该是各种软暴力行为中伪装得比较好的一种,打着工作和争取业绩的名号剥夺员工私人时间和休息时间,员工还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在设计行业,许多游戏设计员表示,自己就是上司的义工。从事游戏创意工作,特别是那些缺乏背景和经验的职场新人,都会碰到这样的尴尬。上司安排的一些额外的工作,对于新人来说就像是一种对工作能力的肯定,加上为了求得表现,很多职场新人都会情愿帮上司做义务劳动。
  在一些公司,行政人员就是上司的私人保姆。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在很多大型外企和国有企业,办公室的行政人员都会帮自己的上司处理一些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务,比如帮上司缴纳水电费、买早餐等等。这种举手之劳并不是什么很难完成的事情,但是久而久之便成了行政人员的“本职工作”,谁会冒险对上司说“NO”呢。
  职场软暴力是存在的,但程度差别很大。许多职场人士表示,自己在刚入职场时经历过上级的语言软暴力。有的人选择当场反击了回去,然后离职走人;有的人则选择隐忍。“家长制”“一言堂”之类作风,在农耕时代可能利于经验传承、避免年轻人冒险犯错,但明显不适用于现代社会,这是压抑人性、摧残自尊的行为。
  职场软暴力的存在有几个原因:一是“尊重长者”“为尊者讳”“官大一级压死人”的传统习惯普遍左右着下属。“顶撞领导”往往又和不尊重长辈相联系,所以有了矛盾往往归咎于年轻人。而一些缺乏人格魅力、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都不高的领导,以暴力或软暴力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威行之有效,下属一般都不会“反抗”,最多只是在背后抱怨了事。

  二是“明哲保身”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领导手中有让人生畏的“人事权”,遇到领导的呵斥,据理力争或与领导的意见相左,很可能会被领导“穿小鞋”。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成为很多人的做法。
  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单位,如果一个领导实施软暴力,对下属爆粗口,要么是为了彰显权力,杀鸡儆猴,让别的同事看到不服从安排管理的下场;要么是个人修养差,江湖习气重,有人提意见,领导自己也会反思,但之后还是照常骂人,因为这种作风和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
  职场软暴力的存在,与领导干部的个人作风和心理素质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制度方面的欠缺。在基层单位或者民营企业,由于上级领导有很强的“生杀予夺”权,下级的工作业绩和提拔可能都跟直接上级有紧密关系,而下级与上级形成抗衡的手段很少、力量很弱。

消除软暴力滋生的土壤


  遭遇语言暴力等霸凌行为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年轻人因为觉得就业困难,辞职再就业不容易,大部分会选择忍气吞声,或是以不变应万变,等待领导调走从而出现转机。
  一味忍让是没有用的,如果有些作风差的领导觉得你软弱,会继续捏软柿子。一般来说,领导实施语言暴力,肯定是因为对下属的某个工作和某些行为存在不满,发生这种情况后,可以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去找领导沟通。一方面表达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对领导管理的服从;另一方面也要提醒领导,要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把疙瘩解开,才能有利于之后的工作开展。
  对于软暴力,人们要有充分的认识,不去做“施暴者”,也不能总当“受虐者”。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备的社会干预机制,有相关的法规或制度来约束软暴力,也要有更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机构来帮助受到软暴力伤害的人们,做好心理上的调节。面对职场软暴力,56.7%的人选择了沉默、躲避,在现有职业环境下,这或许是最为现实的一种选择,但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所以,面对职场软暴力,我们应该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第一,对自己的性格、习惯、形象进行自查和纠正。职场软暴力,往往会挑人,挑会做不会说的人,挑乐于助人的人,挑背景弱势的人,挑没脾气好说话的人,挑看起来就很“菜”的人。遭遇职场软暴力,如果别人和你并无过节,也无利益冲突,反而夸你真好时,可以自我检查一番,看看自己是性格软弱好拿捏,还是习惯了乐于助人,还是自己在同事中树立了家庭负担重、离不开这份工作、不敢得罪人、被动弱小的形象。如果是性格习惯问题,一定要刻意地从小事上练习改变。如果是形象问题,可以改变你的衣着、锻炼你的气质,从你的言谈举止来进行改变。
  第二,加入和建立情感联盟。职场上,站队、分阵营是常见的事儿。如果固守中立,而且只是个小职员,基本上会成为炮灰,不至于离职,但得不到晋升加薪是必然的,工作超负荷也是正常的。为此,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选择加入某个阵营,和企业里一些有话语权、有能力的人搞好关系。在这样的联盟里会免于职场软暴力,并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提升的资源和晋升加薪的机会。职场小白会想,我只要能力强,领导就会看得见,可事实是,领导看得见,但到了晋升、加薪时,你还是会排在关系人员后面,且领导手里的资源也只会倾向自己联盟里的人。
  第三,改善和领导的关系。多数在职场遭遇软暴力的人,都是和领导关系一般或者较差的人。如果和领导关系较好,彼此信任和支持,又有几个人能够对你实施软暴力。很多工作的分配权限、绩效标准、对错评定权都在领导手里。很多别人用于攻击你的事情只要领导一句话、一个态度就可以变得云淡风轻。所以在职场,一定要和上司维护好关系,你的上司其实是你在职场中最大的客户,因为你的工作成果是要交付给他的。当然,如果有选择,一定要在入职时选对上级领导,选错了,价值观、行事风格等相差太远也很难搞好关系。
  第四,有理有据,亮剑反击。遇到针锋相对的挖苦、指责、挑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如会议室、大会厅、工作群等,对于对人不对事的刻意欺压行为,一定要以事实反击。我惯用的方法是,承认自己的问题,但对方如果有更高明的解决办法、改善办法可以建议给自己或者给领导,而不是看着问题发生后在公共场合咆哮,显得对方多么精明,自己多么愚蠢。对方以问题攻击你,你一定要以事实说明他的恶意。不要期待你不说会有人帮你说,或者大家看得见,会明白,很多公共舆论事件就是在当事人没有发声的情况下被恶化传播的。你要敢于、乐于为自己正言。
  第五,无视影响圈以外的人和事。如果遇到的职场软暴力对工作没什么影响,比如同事传播你的个人负面信息(属实),人际关系上孤立你等。除了反击,有时候无视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真的可以做到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心情糟糕。对于一些跳梁小丑的小打小闹,反正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利益,可以选择屏蔽。比如很多企业高层管理对于下属同事的越级小报告、负面评论等会选择无视,因为完全在自己的影响圈以外。时间久了,施暴的人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没有得到回应,自然就无趣了。
  第六,找到更合适的平台,抽身离开。如果施暴的人是你的领导甚至老板,而你手上没有可以撬动他们的筹码,比如资源、不可替代的能力,也没有能够和他们改善关系的办法,那么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找好退路。退出一家公司并不是丢脸的事情,职业发展不是一个梯子往上走才能到达目的,有很多梯子可以选择,总有适合的、愿意给你提供平台的,只要自己努力,都能到达目的地。
  无论是来自上司还是同事的软暴力,增强自身“免疫力”是非常关键的。职场人士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为人要低调一些,太过张扬的性格容易引起他人反感。要尽量培养自己豁达开朗、乐观幽默的个性,不要將同事的不良情绪统统认为是针对自己。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十分重要,因为同事只是为工作目标走到一起的工作伙伴,不必奢望过多。职场中软暴力也许难以避免,但是只要用理智的心态看事情,多与上司和同事沟通交流,适时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会让自己的职场之路避开许多暴力的障碍。
其他文献
重新阐释左翼革命叙事及其文化政治,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阐发被压抑的知识分子主体性构成了这些研究的共识,其中“新启蒙”主义期待从“救亡”中拯救“启蒙”,
历史虚无主义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政治企图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偏概全,打着所谓考证和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旗号,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倾向.
期刊
一、大是大非:“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无理”?rn2006年,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举办的太平天国专题研讨会上,章开沅先生作了“从清史编纂看太平天国”的发言.在论及太平天国的
期刊
近年来,一线员工招聘成了各大企业心头之痛,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尤为严重,有订单少员工、有订单无员工的异常现象已常态化,各大企业苦不堪言。  2021年的招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往年节后“金三银四”的求职旺季,变成了招聘淡季;以往人山人海的火爆场面,变成了“门可罗雀”,企业的HR们猝不及防。  面对困难,各大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提高福利待遇、加大内推奖励、走出去招聘、加强校企合作、尝试劳务合作、放宽
期刊
基于评价体系和耦合关系,以寒亭区为例探讨县域乡村发展格局及优化,发现:①多数村庄得分较低,中高值村庄集中于寒亭区中南部,各子系统得分结构具有差异化特征,社会经济方面对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交往活动对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积极作用,深入理解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的影响,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5年“第四
〔中图分类号〕B266;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6—0096—11  为了克服现代性的理性危机,即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所批判的工具理性的异化困境,哈贝马斯致力于建构以同质型主体间性(homogenized inter-sub-jectivity)、普遍语用学(universal pragmatics)与公共领域(the public sphere)为核心要
本研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构建反映劳动者工作转换前后收入变动的收入等级差变量,基于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析男性和女性在工作转换后收入的不同变化对当前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劳动者的工作转换经历,从历史的纵向角度对当前的性别收入不平等现象给出了解释.相关的实证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劳动者在工作转换后收入的变化不同,而这种差异是影响当前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在工作转换后,男性劳动者收入等级向上流动的比例大于女性而向下流动的比例小于女性,同时在收入
〔中图分类号〕K1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6—0037—10一、古代“中国”观与“东方”意识的起源  讨论中国的东方学,就要追溯中国“东方”意识的起源。“东方”本来是一个空间方位概念,世界上的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空间方位感,以便将自己与他者加以定位,但感知的方式有所不同。相比而言,印度人的空间感觉是天地上下的结构,以天上的神为中心,神笼罩着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6—0069—10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进入了深度融合阶段,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核心内容,代表着“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方向”。面对业已到来的智能化浪潮,我国仍有大量的传统制造企业处于工业2.0和3.0阶段,面临着“彻底淘汰、渐近式升级、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