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屏”的!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前,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他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在书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地球村”概念。
  大概20年前,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中描述了未来的生活方式:比特重建世界、媒介再革命、虚拟现实。
  约10年前,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作《世界是平的》,认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国间的隔阂将被碾平。
  今天,移动互联和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正将前人的种种预言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屏”的!
  无处不在的屏,进化轮回
  屏真的很多。曾几何时,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屏只有电视、电脑和电影。而今天,随着移动互联和智能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屏”不仅已随处可见,而且几乎和我们的一举一动息息相关。
  手机这块屏无疑抢占了人们日常生活“第一屏”的位置,与之紧密相关的是电脑、电视、平板。早上起来在家里一边听着平板播放自己喜爱的音乐,一边吃好早饭;出门上班,地铁和公交里,音乐列表在手机里继续播放;到了工作地点,上班的间隙,电脑里依然可以跟上自己播放的曲目和进度。下班前5分钟用单位的电脑找到一部精彩大片的视频,又可以推送一下,轻松地一路从手机看到平板,还能投影到家里的大屏电视上尽情观赏。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屏,内容在多屏间的无缝共享和互动已经成为必备的生活方式。
  屏可以很小。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这些可穿戴设备上的小小屏幕,承载着人类了解和改造自己身体的宏大梦想。而谷歌眼镜这样的产品,已经把视网膜这块神奇的“屏幕”作为自己的滩头阵地,将来真正是只要脑子想一想、眼珠转一转、手指抬一抬,作为控制中心的屏幕就会随时“无中生有”地出现在人们身边,各类信息任你处理,每个人都成了现在电影里描述的“超级黑客”。
  屏可以很大。不用羡慕影院的IMAX或者4D、5D,有了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平板等小屏的触发,立方体房间的六个面可以同时成为你的屏幕,并且按照当时的季节、天气、气温、时间,结合用户设定的情景,自动调节屋内的光线、温度、湿度、风力大小、色调、背景音乐等等元素。全息投影更是把身边的无限空间都当作屏幕,谁说邓丽君只能和周杰伦“同台”?谁说只有MJ能开虚拟演唱会?人人都有屏,人人都能让自己心仪的人出现在身边的“大屏幕”上,让都教授来回穿梭时空、时刻陪伴左右似乎也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纸张可谓是人类最早面对的一张“屏”。但屏幕的进化直接导致了纸张的没落,各种电子阅读器、App或者统而言之“新媒体”,已经取代纸媒,成为信息传播的第一载体。纸质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生活方式,而非获取信息的必经之途。欧美的某些读书组织为了提倡人们回归纸质阅读,还想出了让性感美女陪读作秀,在赚足眼球的同时可谓煞费苦心。
  但实际上,许多主打阅读和写作的电子屏的发展方向,都在向纸张固有的一些便利的特点靠拢。Kindle等电子阅读器采用的E-ink技术,几乎完美地模拟了纸质书的舒适阅读体验,看久了也不晃眼;某厂商近期宣布即将在5月上市的电子纸,可以配合专用笔流畅地还原书写的感觉,总重量不超过60克;某些手机采用的曲面屏幕、柔性屏幕开始恢复纸张的材质特点,如此看来,完全可反复折叠的“纸屏”离商业生产也不会太远。屏的发展在经历轮回。
  这些也是“屏”的,全面占领
  上面说的“屏”是自然而然的:它们赖以存在的核心元素就是屏。还有不少东西,原来可能和屏搭不上什么联系,甚至现在也根本看不到屏幕的存在,但它们依然包含了所有屏幕发展的共同方向:互联、智能;它们功能的实现都要依靠智能屏幕终端的显示。它们,也是“屏”的。
  苹果公司的CarPlay项目曾被认为要为汽车打造一套专属的智能操作系统,后来证明只是iPhone在车载系统上的延伸。当然,安卓手机也具有类似的功能。通过软硬件的配合,智能手机内的App投射到汽车的屏幕上,就能让独立的GPS导航仪、行车记录仪、车载电话等系统下岗了。
  说到智能汽车就不能不提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这辆智能汽车已经无故障运行了数十万公里。在今年的TED会议上,Bran Ferren发表演讲称,能让无人驾驶汽车成功的五个“超级元素”都已经具备了:超级云计算中心、超敏感应器、实时高速无线通讯、汽车的电力控制和发动、制造能力。因而他认为这项技术不久将投入使用、改变历史。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感应器与中控的云端数据沟通,随时了解路况,并接收其他汽车的行驶数据,选择最佳的行进路线;因为感应器的存在,也不会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整个系统里的交通信号灯因时因势而变,更灵活地管控交通。在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大都市里,智能汽车有望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汽车毕竟本身已经在中控等系统运用了部分电子智能技术,而你能想象吃饭用的餐具也能“屏”一下吗?已经上市销售的一款智能叉子内置了传感器,能够记录你吃了多少口,甚至还能记录将食物从盘子里送到口中花了多少时间。这些都通过蓝牙传输到App里显示和记录下来。发明者认为,东西吃得太快会导致发胖;因此,如果你吃得太快,叉子会振动,提醒你放慢速度。
  好吧,水杯也能智能。一款叫Cuptime的水杯能精确地记录你的每一次饮水及饮水量,配合水平衡算法,将在最适合的时间提醒你该喝水了。目前该项目已经在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成功募集到了130多万元人民币的资金。
  看到这里,于是“智能文胸”也见怪不怪了,何况还有总喜欢发明奇异物品的日本公司参与。该国某高端内衣品牌研发出一款“真爱文胸”,据称这款智能产品的特点是在文胸上附有传感器,当穿戴者遇到“真爱”,心律、呼吸和血压上升到一定指标时,文胸会自动解开。另外,也还有类似的“真爱睡衣”、“真爱内裤”……
  日本人并不寂寞。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参与研制的“减肥文胸”,通过传感器收集皮肤和心脏的数据,并传输给智能手机进行分析,从而提醒佩戴者何时可能会产生“情绪化进食”的冲动,并提出建议,来帮助她们防止暴饮暴食。美国某公司的乳腺癌检测智能文胸看上去似乎是最靠谱的,据称,利用该智能文胸对650名妇女所做的检测中,对于可疑肿块的检测准确率高达92%,这甚至超过了乳房X光检查的70%准确率,且在成本上也更具优势。   如果说这些智能吃喝产品还处在试验阶段,那么接下来的这位实在是个厉害的主儿。她每天让成千上万的人观看自己吃饭赚钱!
  Park Seo-yeon在餐桌上摆好鞑靼牛肉(yukhoe)、泡菜砂锅和米饭,随后打开电脑调好摄像头,在成千上万粉丝的观看下开始吃饭,并与粉丝在网上聊天。这是韩国最新的流行时尚,即看别人吃饭(gastronomic voyeurism)。
  这一时尚不仅可让成千上万的在线食客获得数额惊人的收入,同时还在韩国营造了社区归属感。Park Seo-yeon以“TheDiva”闻名,她每天在首尔郊区的公寓进行长达3小时的吃饭直播。播放过程中,观众送给她每个价值100韩元(9美分)的虚拟气球,这令其平均每月收入可达9 400美元左右。现年34岁的ParkSeo-yeon称,她直播一次赚得最多时是110万韩元(1 000美元)。
  生活因“屏”而变,是福是祸?
  世界是“屏”的,因而世界更是平的。屏的技术把世界变平了,每个人都可能变成世界的中心,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辐射他人,但这个“世界”,是为你而私人订制的:你接收到的信息是自己想看到的,或者是由大数据后台根据你的偏好推荐的;你所传播出去的一切也都只被设定的特定群体接收,他们围绕你设定的主题和你互动;现实世界中,各种智能设备会领会你的意图、执行你的指令,帮助管理好你的一切。
  但屏的世界带来一个问题:碎片化。注意力分散的生活方式导致人和屏要不停地接触,否则就可能因为获取不到信息而感到焦虑不安。最典型的就是“手机依赖症”、“Wifi依赖症”,当这类人的手机没电或者进入到没有网络的环境,他们几乎就和“失联”一样恐惧。有人还为此发明了专门的术语“FOMO”(Fear of Missing Out);相对地,能有节制地接触屏幕,享受线下生活,则被称为“JOMO”(Joy of Missing Out)。
  尼克·比尔顿,《纽约时报》研究与发展实验室编辑,在传统媒体工作却是屏幕的“狂热信徒”。针对FOMO,他认真地去求证了大脑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大脑的学习能力很强,通过训练可以令其与技术一同“进化”。他认为,将来人们都不得不训练自己的大脑适应多重任务,学习计算机的多任务处理方式,因为技术一定会将“碎片化”变成一种常态,就好像大数据在网络中的分布状态一样。FOMO与JOMO,在他看来都是正常的。
  发展技术,让作为媒介的屏更加先进,从而增强人本身的能力,这正符合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理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以智能手机为例,集成的众多传感器其实已经让它拥有了接近人类的部分感官和功能:摄像头是眼睛,麦克风是耳朵,喇叭是嘴巴,触屏、指纹识别、心律感应等是皮肤,处理器以及云计算能力是大脑……手机的感知能力好像已经是无所不包,难怪“幽灵雷达”让人半信半疑;某搜索巨头号称对手机吹一口气就能检测出人体的详细健康状况,就让人几乎没注意到这条消息的发布日期是4月1日。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有一天,屏幕们真的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它会“叛变”吗?
  技术的支持方提出:早在1996年,尼葛洛庞帝的经典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就描述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比特重建世界、媒介再革命、虚拟现实等。他对由技术创造的新世界持乐观态度。现在已经快过去20年了,书中的许多预言已经实现。每当新技术出现时,公众和媒体上都会出现针对其弊端的批判,就在最近几年,还能看到“何弃疗”的电击疗法治网瘾的新闻。把新事物看作洪水猛兽,最后只能被这股浪潮裹挟,“死在沙滩上”。
  这些说法当然有道理。不过,反对方的想法也不容忽视。有人建议,无论技术发展得多快,一定要在人的本能与技术之间筑起一道樊篱;否则,必然带来无穷后患和本性的迷失。一个例子是安全上的担忧。例如,汽车如果全盘智能化、依赖云计算,万一中控系统或者云网络被攻破,一部高速飞驰的汽车就能轻易成为“夺命于千里之外”的杀人机器。另外,像前面提到的智能文胸、智能睡衣,听上去很好玩;但是仔细想想,如果连真爱这样的东西都要靠屏幕来确认,那岂不是人性的极大悲哀?
  (来源:《新民周刊》 王 煜/文)
其他文献
营养摄入严重不足,维生素C的摄入量几乎为零,生长迟缓率近12%,72%被调查的寄宿生上课期间有饥饿感……这组数据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来自近期一项针对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另据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与全国农村学生体质平均标准相比,在广西等西部贫困地区,13岁男、女学生的体重分别比平均水平低10千克和7千克。所有这些数据,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改善农村学生营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现状篇  ◎聚
期刊
新华网消息 香港高校招收内地生的工作陆续完成,其中8所由特区政府资助的院校今年共录取了约1 500名内地新生,当中包括多名高考尖子和少数民族学生。  香港大学今年收到超过1万份内地本科生入学申请,最终录取了291人,当中包括17名在其所属省市考获最高分数的高考生,其中省级高考成绩最优者的人数较去年上升1倍。他们报读的专业包括经济金融、社会科学、法学、精算、文学等。港大将为部分成绩突出者提供每人每年
期刊
把13英寸屏幕“塞”进11英寸机身会如何?正处于群雄割据时代的超极本领域又怎么能少了戴尔的身影?戴尔XPS 13一出现,便以更出位的个性牢牢抓住消费者眼球。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款超极本新星!  精致生活 纤薄出位  外观设计一直都是戴尔XPS系列的强项,而在追求极致轻薄的XPS 13上,戴尔颠覆传统地将13英寸屏幕放入11英寸机身中,超窄边框凸显屏幕,保证用户获得出色视觉体验的同时,有效提升了
期刊
第一个学期放假回家的那天夜晚,杨继斌兴奋地和父母聊得很晚很晚。他对父母说,我们学校可好了,是省级重点大学,学校也很漂亮。教我的老师也特别好,我和同学们也相处得很融洽。在我大学毕业前,你们二老一定要来学校看看啊!  2008年3月29日,杨继斌的父母来了,来到了云南农业大学,是为了兑现那个承诺吗?虽然云南农业大学校园里落英缤纷,绿草茵茵,满园春色,可杨继斌的父母无心观看眼前的美景,只是不住地抹着眼泪
期刊
◎北京:打造教育新地图,以增量缓解择校矛盾  北京市着力调整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择校等重点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点问题。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主要变化:一是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凡年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县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完成小学教育的学生,应当进入初中继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各区县教委在市
期刊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 近日,中央财政下拨45.68亿元,对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解决较好的省份给予适当奖励。  资金主要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或挪作他用。  财政部、教育部对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提出要求:一要切实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二要在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时,按照“
期刊
由于工作的需要,老周经常要与同事分享文档。他习惯使用SkyDrive进行操作,不过每次分享文档时,链接地址相当长,操作起来颇为不易。其实,现在老周可以将长地址转换为短地址。  选择需要分享的文档,右击选择“共享”,会弹出分享对话框,这里提供了发送电子邮件、发布到、获取链接等三种选项。切换到“获取链接”面板后老周自然是选择“仅查看”,单击“创建”按钮,但链接地址似乎确实太长了。后来他发现只要单击后面
期刊
本刊综合消息 面对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表示,虽然美国经济面临困难,但教育方面的投入必须保障,并且还要不断增加。  其实,奥巴马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要加强教育投入。今年3月,奥巴马在迈阿密的一所高中发表学说时声称,美国如果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在全球领先,就必需投资教育。美国政府需要在教育方面多投入资金,即使在削减其它方面的预算时,也得这样做。他强调说:“如果美国不致力于教育,它就是在牺
期刊
日本作为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之一,灾难随时考验着这个国家的管理文化、精神文明和教育理念。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灾难后,网络上一个被多人多次转发的微博消息称:日本几百人在广场避震,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在帮助女人,他们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了,地上没有一片垃圾。有人回应说
期刊
因为毕业求职的艰难,性学研究方向女硕士生彭露露成为今年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应届毕业生。她是华中师大彭晓辉教授带出来的第4个性学研究方向硕士生,也是全国第3个性学硕士,她想继续做专业研究,但全国所有大学都没有人类性学研究方向博士点;她想到中学当老师,但中学里根本没有“性教育教师”的编制。  最初的新闻出来后,反思、同情、起哄、讥讽、调侃甚至谩骂等跟帖在几天之内就超过了数万,键入“彭露露”搜索,相关网页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