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八旗军及其衰败的原因探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世纪前期,在白山黑水间崛起了一支弓马无敌天下的铁骑,如同狂飙横扫华夏万里江山。八旗的威名,曾令半数配备了火器的明军胆寒,也成为满清王朝的最大骄傲。200年后,努尔哈赤、皇太极的雄风却在后代那里荡然无存,这支世袭的军队成了最腐朽无用的一群军人,“八旗子弟”一词在中国竟成了骄奢淫逸、不求上进的败家纨绔儿孙的代名词。那么八旗军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支军队?又何以从彪悍变萎靡呢?
  
  一、八旗军的历史概况
  
  八旗军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军事组织。他起兵后不久,便对女真族氏族社会时期就存在的兼具生产和军事职能的社会组织——牛录进行改造,先后建立了黄、白、红、蓝、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八旗。从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到1644年清军攻占北京这一阶段,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兵丁平时狩猎务农,战时自备武器粮秣,随军作战,“出则为兵,人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堪称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劲旅。作战时军纪颇严,有进无退,甚至在死伤惨重、尸相枕藉的情况下仍很少有人退缩逃阵。它在建立清王朝、统一全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军入关并建立全国政权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度,将整个八旗组织原封不动地移入新的社会体系之中,成为完全由国家供养的职业军队和职业预备役军人集团。八旗官兵携家带口,按建制集中居住在军营之中,驻于京畿地区的部队称“京营八旗”,驻于全国各战略要冲之地的部队称“驻防八旗”。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支柱,酬谢八旗军功贵族,清廷开国之初即给予八旗将士相当优厚的待遇,以期免除官兵后顾之忧,专心练武,保持原有的军事素质。然而,事与愿违,从顺治、康熙年间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现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八旗军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绿营兵所取代。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如柴达木之战中,尽管参战的八旗官兵数量有限,其中一些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却不如绿营兵,昔日敢打敢冲的作风已不复存在。
  嘉庆至清末,八旗军逐渐演变成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失去了起码的战斗能力。1799年清军在镇压白莲教大起义时,曾一度把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派往前线,结果因军纪败坏、不听约束,未及投入战斗就被迫撤军回京。清朝末年,有人建议从八旗军中挑选壮丁加以操练,使之恢复人关时的骁勇善战。而深知其弊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此时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回答说:选练八旗丁壮是多年前的老办法了,你们却不知今天的八旗兵早已无可练习。
  
  二、八旗军由盛变衰的原因
  
  八旗军从兴盛走向衰败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八旗军的兴衰与清王朝的兴衰是一致的。作为与广大人民利益根本对立的封建贵族政权,清王朝的统治最终走向腐朽是历史的必然。作为这一政权的统治工具,八旗军由盛而衰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且是清王朝走向没落的一个缩影。清朝封建政治的腐败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八旗军官兵,这是导致八旗军衰败的最根本原因。但八旗军本身在治军指导思想以及相关制度、决策上的种种谬误弊端,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直接加速了其衰败过程。
  其一、对变化中的国家安全环境缺乏清醒意识,缺乏整军经武、进行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清军入关以后,所面临的社会历史环境发生了四大变化:由以游牧狩猎经济为主的满、蒙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入到以农业经济为主、汉族占绝大多数的关内广大地区;由部族军队变成国家军队;由战争时期进入到相对和平时期;由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进入到火器时代。上述变化客观上要求清朝统治者从实际出发,对确立于战争年代的八旗制度进行改革。但清朝统治者却无视这些客观需求,他们死抱住“祖宗成法”不放,片面强调“办理一切事件,皆法祖宗”,把建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军事制度与优待八旗军功贵族对立起来,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保持旗人的尚武精神对立起来,军事改革严重滞后。一旦有人主张对八旗制度做这样那样的变革,都遭到严厉斥责。另一方面,抱着“天朝上国”自大心态的清朝统治者,以为凭着老祖宗“马上打天下”的骑射功夫足以扬威天下,因而无视近代西方军事技术的高速发展,无视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现实,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听任自己的军事技术停滞落后。
  其二、军事功能与社会功能混为一体,军队臃肿不堪。为了维持八旗成员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清廷将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全都包下来,给予他们授官袭爵,占有土地、人丁等许多方面的好处。而长期供养“数十万不士、不农、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于王家”,必然要给清朝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带来十分沉重的负担,不得不竭尽全力搜括民财予以支撑。清朝入关后,八旗主力驻京师,另外分出几部镇守关内各大城市。清政府为防止武功退化或被汉人同化,规定在旗之人都吃皇粮。旗人不仅兵丁领饷,家属也由朝廷供养,兵将父老子袭。正是这种建军治军体制使得八旗军滋生了不劳、不练、不出征也可安享富贵的心态。不少八旗子弟一出生就有官衔,年老的旗兵满头白发为照拿全饷也不离营。不出两代人,各旗都几乎成了老少参差不齐的养老扶幼机构。
  其三、治军不严,训练松垮,姑息成风。清廷给予八旗官兵特殊的优待政策,也使得“从严治军”的信条在他们身上无法真正实行。事实上,八旗士兵在社会上惹事生非、打架斗殴、作奸犯科,久已成为京城和各八旗军防地的一项公害,各级旗营军官总是曲加庇护,地方官吏也很少敢出面拿问,致使旗营无赖的气焰愈加嚣张。八旗军的训练,大都是虚应故事。不仅平日射箭拉弓,视为具文,就连三年一次的大阅兵,也不过临时稍为演习,过后即置而不问。负责监督军训的御史大臣们虽心知肚明,却仍层层欺瞒,不愿意说出真相。以体恤八旗官兵为由,不愿利用宝贵的临战机会对八旗军队做适度使用。清廷和八旗将领为了优待旗人,保存“国之根本”,以体恤生命为由,不愿意在一些小规模战争中适度地使用八旗官兵。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八旗官兵的体恤优待,从长远观点看却是坑害了他们。在相对和平时期,每一场战事都是检验军人素质和军事训练水平的难得机遇,也是将帅们积累作战指挥经验的极好机会。然而从清朝统治者到八旗官兵都千方百计逃避上战场,只满足于在平日的操演教阅中走过场、摆花架子,以领取粮饷度日。
  其四、实行封闭的用人制度,人才危机日益严重。军队是担负专政职能的特殊武装集团,只有广泛吸纳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才能有效地履行这一职责。但八旗军始终是关起门来,在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搞军队建设。八旗制度规定军职世袭。兵员都从旗人子弟中选募,旗人不得与汉人通婚,以保持血统的纯洁;初级军官主要靠世袭或由官学中学习满汉语言、骑射功夫的八旗军官子弟中间选拔。由于世袭范围十分广泛,八旗军职的升迁失去了竞争力,失去了公正性,使得八旗军官队伍中充斥昏庸无能、不思进取之辈。特别是清廷常派缺乏行伍经历及战争阅历的皇亲国戚担任大军统帅。这些人从小生长在深宫官府之中,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大多不具有担任军队统帅的素质,却硬被置于关系到战争胜败、国家安危的重要岗位上,由此往往埋下失败的种子。清军在征讨噶尔丹、平定准噶尔等作战中屡次受挫,都是由于任用了昏庸无能的八旗贵族做主帅所致。
  
  (作者简介:薛磊(1986.7—)男,蒙古族,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解放军史。)
其他文献
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颁布之后,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长期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生存率,并对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
美国学者Somers等最近对坦桑尼亚同一非洲部落在不同地区居住人群的调查显示 ,膳食中以鱼为主的人群与以蔬菜为主的人群相比 ,其血中的瘦素 (leptin)水平明显低 ,该论文发表在 7月 2日在
期刊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企业绩效管理的优化构建,是盘活企业发展活力,实现战略性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立足对KPI理论的研究,分析了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后,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遭遇公子纠的师傅管仲等一干人马
开展政工研究是丰富基层单位政工学习、实践、知识等方面的活动形式之一,是为更好发展政工工作而提出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政工工作更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变化性、科学性而展开的
单纯性血尿是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一个临床类型,比较常见,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本文1990-06~2000-06,采用中医辨证施治6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rn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建构注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会得到更大的提高空间。本文首先
进步思想是柯林武德历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该文就是试图弥补这种状况的一个尝试.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证明柯林武德对进步思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治疗后及中期随访的左室功能变化。【方法】对45例PDA患者封堵术前、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行经胸超声检查(TTE),测量左室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