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梦”不同情?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200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温庭筠和李煜皆在词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二者在词作中都大量使用梦意象。本文通过对温庭筠和李煜词作中的梦意象的分类比较,指出其在内容指向、情感基调和抒情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二者迥异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李煜 温庭筠 梦意象 比较
  中国古代文本中的梦意象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占梦卜辞①,而后在《诗经》《左传》《庄子》等著作中皆有涉及。到了晚唐温庭筠和南唐李煜在词中大量使用梦意象来抒发情感,为梦意象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温庭筠词中的梦意象
  温庭筠是晚唐花间词派的鼻祖,刘熙载《艺概》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的词作大都收入《花间集》中,共六十六首,其中有十三首词中使用了“梦”字。其词作中梦意象的内涵可分为以下几类:
  1.伤春相思之香梦 温庭筠的词大多写思妇闺怨,伤春相思,以细腻的笔法、婉约的情思将这类人物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这类梦词以男女分别之后女子日夜盼望心上人归来为题材,写出女子的相思难捱、辗转反侧。
  《菩萨蛮》(十三):“雨晴夜合玲珑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雨后初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味儿,夜合花此刻悄然绽放,馥郁芬芳,惹人沉醉。红丝花瓣随着微风在空中翩然起舞,拂过溪流,也拂过心田,不禁让女子想起自己的心上人。慢慢睡去之后,女子梦到了过往的美好和甜蜜。那时在金碧辉煌的庭前相遇,庭中还长满了翠绿的萱草,勾起了女子的相思之情。终究梦一场,女子在帘子下徘徊,眉头间的愁苦烦闷如远处青山一般。望着潺潺溪水,想到自己年华老去,愁更愁。温庭筠所写的闺怨词,女子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孤单一人,独守空房,孤单寂寞,只好在梦中重温往日的甜蜜时光,在梦中抚慰自己的孤独伤心。所以,梦是女子感情的寄托,是女子心灵的慰藉。
  不仅如此,这种香梦还体现在其他几首词中,如《更漏子》(其二):“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菩萨蛮》(二):“水精帘里颇黎枕,暧香惹梦鸳鸯锦。”
  2.久忆失落之残梦 浦江清先生曾说:“往日情事至人去而断,仅有断片的回忆,故曰残梦。”②人虽然能够通过梦境来获得暂时的欢愉,然而梦境不是现实,也无法成为现实,一旦人们从梦中醒来,梦里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两相对比,会更让人觉得凄凉绝望。并且,梦里人们能够暂时相遇,但是醒来后却被迫分开,形成阻隔感,梦的价值也随之破碎。香梦、美梦固然让人留恋,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渐渐地转为残梦,阻隔感随之加深。
  《菩萨蛮》(六):“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词的上片奠定了离别的基调。思妇久久地站在楼上对月忆人,柳丝随风无力摆动,想起当日送别的场景,怕是恍惚醉梦中吧?下片视角由楼外转为室内,翡翠鸟用金线绣在帘子上,可香烛正一点点熔去,变为蜡泪,可这何尝不是思妇的泪呢?梦中的场景只剩下一些片段,长时间的思念,已经让思妇精神恍惚,残梦还是现实,已然分不清了。窗外落花杜鹃,窗内思妇残梦,惹人心疼。
  温庭筠的词作中同样表达这种残梦的还有如《遐方怨》(二):“花半坼,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归国谣》(一):“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
  夢中的美好只剩下一些片段,由于长时间的思念,早已分不清是残梦还是现实。梦中的欢快甜蜜,此时支离破碎,断断续续,留给思妇的只剩怅惘失落了。
  3.悲士不遇之迷梦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梦是愿望的满足。③现实中的温庭筠出身于官宦世家,然而却终身未第。所以,温庭筠作梦词也是借梦来表达自己渴望入仕的抱负,而不能简单一概而论为香艳词。而且,因宣宗爱《菩萨蛮》词④,温庭筠共作了十四首《菩萨蛮》词,由此可见,温庭筠是渴望入仕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最终怀才不遇,潦倒终生。所以,借梦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不平、凄苦无奈之情,也是温庭筠词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具体来说,温庭筠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抑郁不偶的情感往往是借词作中女子的梦来表达。“今所传《菩萨蛮》诸作,非一时一境所为,而自抒性灵,旨归忠爱,则无弗同焉,张皋文谓皆感士不遇之作。”⑤所以,对温庭筠词作中梦的理解并不能拘泥于女子的伤春悲秋、情爱相思之类,还要看到温庭筠借此所融入的个人情感体验。
  二、李煜词中的梦意象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⑥但是李煜流传下来的词作较少,现存仅三十六首,其中“梦”字出现了十七次,现根据梦意象的内涵分为以下三类:
  1.男欢女爱、离愁相思之春梦 亡国前的李煜处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彼时的李煜地位尊贵,春风得意,所以词作中所描写的大都是宫廷中的绚丽奢靡,充满着刺激欢乐,偶或有些离别的小情绪,也是轻盈鲜亮的。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宴会之上,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歌曲让人深深陶醉其中。宫女与后主四目流转相对,宫女含情脉脉,不禁让后主动了心。两情相悦,约会绣阁之中,感情和谐甜蜜。但最后一句,笔锋陡然一转,写到宴会过后,一切变成空了,失意之情充满整首词,只能在梦中,才有可能尽欢。整首词都在描写男女情爱以及最后的离愁之苦,借梦来表达自己失意的烦恼。
  描写这类春梦的词句还有《喜迁莺》中的“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谢新恩》中的“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等。
  李煜前期的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相思之春梦,借梦来表达欢快甜蜜或是烦恼忧愁,总体情调轻盈明亮。语言自然凝练,富有表现力,但是风格还限于花间词派窠臼,绮丽柔靡,但是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   2.回忆往事、怀念故国之伤梦 李煜被俘入宋后,从帝王变为阶下囚,往日的荣华富贵此时都化为乌有。他人或是背井离乡,但只是思乡心切,而李煜承受的是亡国之痛,椎心泣血。李煜日思夜想,怀念故国,就连梦里都是故国的模样。至少,梦中的南国还是那么奢华靡丽,梦中的自己还是那么高贵自由,逃脱现实桎梏,陶醉梦中美景。
  《浪淘沙令》中:“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已是暮春,屋外的雨不停地下着。单薄的被子抵不住暮春夜晚的寒冷。他贪欢于梦中,让自己沉醉其中。沈际飞评:“‘梦觉’语妙,那知半生富贵,醒亦是梦耶?”⑦李煜饱受亡国之悲,只有做梦才能暂时忘却现实的苦恼和烦忧,获得片刻的休憩。然而,梦是虚幻的、短暂的,梦中虽有拟实的氛围,可人却无法永远活在梦里,不能长久地借助梦来缓解内心的伤痛。借助梦只能获得转瞬即逝的快乐,这表现了人生的沉重和无奈,增添了词作的感伤美。下片写到词人独自一人凭栏远望,看到眼前的江山,便想到自己的故国,离别是容易的,可是想再见却很难办到了。流水落花标志着春天已去、时光飞逝,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除了《浪淘沙令》外,还有《望江南》中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中的“闲梦远,南国正芳春”和“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这些也都表现了回忆往事、怀念故国之伤梦。
  心早已千疮百孔,身也是被困囹圄,倘或能有一线生机,只怕也是在梦中,但明知梦是虚幻无望,能得片刻安慰,李煜也是心甘情愿的。这种回忆往事、怀念故国的伤梦,给李煜带来的只是短暂的休憩,而留下的是无尽的伤心。李煜借伤梦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凄苦悲怆之情。
  3.白云苍狗、命运难测之幻梦 李煜如果没有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巨变,他可能不会有这样深邃的感悟及沉重的生命体验。世事无常,斗转星移,李煜的一生是富有戏剧性的,正是这样的戏剧性让李煜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梦,虚妄无常,甚至出现了幻觉,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上片写道:昨夜风雨交加,飒飒秋风频频吹动帘幕。蜡烛快烧尽了,屋子内频频漏水,不停地依靠着枕头,起来又坐下,思绪久久不能平复。过片两句中,一个“漫”字,表现出了虚妄之感,世事终究难料,“算来”二字,正是李煜回想自己的一生,悲喜交加,发出了人生如梦、命运难测的感叹。结尾两句,醉酒时倒是可以回到家乡,除此之外又能去哪里呢?借酒消愁愁更愁,一生如梦,醉后入梦,李煜不想让自己清醒,因为无法改变现状,只能被迫接受,只有幻梦一场,才能暂时解决苦痛。
  三、温庭筠和李煜词中的梦意象比较
  1.内容指向:不遇之愁与亡国之悲 由前两部分的分类可以看出,温庭筠和李煜前期词风相近,所写内容也差不多,多是描写女子(思妇)的情感或是男女情爱。
  温庭筠出身官宦世家,特定的家庭背景,使温庭筠很早就想入仕做官,无奈由于种种原因,终身不第。这样的人生遭遇使得温庭筠借词来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终身未第的愁苦烦闷之情。如《更漏子》中“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女子独守空闺,相思愁苦。女子背对着烛火,坐在绣帘下,长夜漫漫,觉得梦都变长了,可是远方的心上人却不知道女子的衷肠。这首词表面上是在写一个女子春夜愁苦之情,實际上可以引申出温庭筠拥有一身才华,想要考取功名做官,大展宏图,然而皇上却不知晓。抒发了温庭筠才智终将被埋没的叹息和忧愁。
  李煜虽有一身才华,无奈政治昏聩,最终断送了江山。正是这沉重的打击致使李煜后期作品主题指向亡国思乡,意境深远,感情沉痛悲伤。如《望江南》中“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李煜入宋后,悔恨不已,每日以泪洗面,到了夜晚,魂归故国,梦中的南国车水马龙,繁华依旧。但是现实却是自己早已是一名俘虏,李煜只能借梦来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悲和故国之思。另外两首《望江南》都以“闲梦”起笔,“闲梦远,南国正芳春”“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可惜江南的春景和秋景只能在梦中才得以见到,抒发了一种孤苦凄清之情。
  2.情感基调:哀婉忧伤与悲痛凄苦 温庭筠的词题材狭窄,主要以描写女子为主,或是思妇之愁,或是秀阁伤春,所以词风婉约,辞藻华丽,香艳绮靡,温婉精致。受题材限制,温庭筠词中的梦意象主要用来抒发女主人公的伤春悲秋、相思愁苦之情,因而情感基调是哀婉忧伤的,比起李煜的悲痛凄苦,程度要浅很多。如《诉衷情》:“柳弱蝶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温庭筠借梦来表达女子的殷殷思念之情,十分忧伤愁苦却不悲痛欲裂。
  李煜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了大起大落,以喜剧开场,以悲剧收尾。前期词风与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词派相差无几,但后期由于深沉的生命体验,李煜的情感由欢快愉悦,陡然变为悲痛凄苦,写进词中,感情也是如此。从一国之君变为阶下囚,如此沧桑巨变使得李煜终日以泪洗面,思念亡国,悲恨不已。其后期词更能显示出李煜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情感体验,哀婉沉痛。如《子夜歌》中写道:“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亡国之后,李煜不禁朝思暮想,时时想要回到故国,可是这一切只能在梦中才能实现,梦醒之后,更添一层感伤之情。唐圭璋评:“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⑧李煜后期词中借梦来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悲,感情主要是喷发式的、直接的,其情感基调往往是悲痛凄苦、深沉绝望的。
  3.抒情方式:婉约含蓄与直抒胸臆 温庭筠一生恃才傲物,放荡不羁,导致他虽心系仕途,却终身抑郁不偶,漂泊闲居。温庭筠的词多以女子为写作题材,语言华丽,风格婉约,不直接吐露女子心声,不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从旁人视角来隐约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多是普泛化的抒情。如《菩萨蛮》中“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词中的女主人公想要在梦中与心上人相见,可无奈太过思念,竟难以成眠,只能背对着窗子,独自守着那一盏暗灯。温庭筠通过描写忆梦难成,空守孤灯来衬托女主人公的孤独凄凉之感,表达婉约含蓄,情感细腻绵密。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初,田汉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大致创作了六十多部话剧作品,话剧剧本中体现出的艺术思潮之流变,以1930年为界线,大致分为新浪漫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前后两个时期。田汉前期剧本拥有诗化、写意的特征与小资产阶级的唯美派感伤,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田汉公开批判了自身前期的戏剧创作,并表示向无产阶级“转向”,后期更倾向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  关键词:田汉
摘 要: 刘震云的小说《手机》不仅从口耳相传、固定电话和便携手机的发展角度呈现了技术物对现代人言语方式的影响,小说更从根本上关注了技术物与人类相处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技术物与人的欲望共同构建的空间入手对小说进行文本分析,以此认识技术物如何影响人类,同时借助拉图尔的理论来重新审视现代社会中技术物与人的关系。  关键词:《手机》 技术物 欲望 空间  电话或手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口耳相传,也在改变传统的言
摘 要: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在《静夜思》的诵读与教学中,很有必要以文化人类学的方式来解读和思考一些经典唐诗的人类学特征,同时需要超越我们对唐诗在传统观念上的理解。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李白的《静夜思》,同时将文化人类学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结合起来分析这首诗歌,力图突破这首诗在传统意义上呈现出的时代意义与人类学特征。  关键词:经典唐诗 文化人类学 特征  所谓文化的“轴心时代”到来
摘 要: 杜十娘与简·愛分别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底层妇女形象。她们性格相似,都表现出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特点,但性格内涵又表现不同,最终结局迥异。造成她们这种结局迥异的原因主要是由她们各自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下的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杜十娘的女性意识有其局限性,而简·爱的女性意识则更彻底。这对现实鼓励女性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简·爱 杜十娘 女性主义 反抗 爱情观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在那个温暖、多情、缓慢的时代,我们的中国四处散落着民间技艺,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手艺人。木匠、铁匠、篾匠、瓦匠、补鞋匠、弹棉花匠……身怀各种技艺的手艺人是民间社会一个亲切、质朴、活跃的人群,为我们的生活打上了溫暖的底色。  然而,在新时代工业技术和商业大潮的冲击下,手艺人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村庄、城市
企鹅是个特别爱买鞋的姑娘。每次去逛街,她基本都会买一双新鞋。我曾问她为什么对鞋情有独钟?她大笑着说,因为穿上新鞋,感觉自己很有气场,走路带风。  企鹅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副总监,30岁刚出头的年纪,在公司里干得得心应手。高价租住在寸土寸金的CBD商务区复式公寓。她说,她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不满的,工作圆满爱情顺利,别无他求。  就在她感觉自己会顺利走下去的时候,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检查出了胰腺癌。企鹅心
摘 要: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主张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洞察作品所隐含的社会现实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考察作家创作背景,关注文学的教育作用。《孤独者》揭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命运结局,蕴含着鲁迅对“五四”启蒙者的审视,同时作品主人公魏连殳还影射鲁迅本人,与其生平遭遇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对其进行社会历史视域下的文学批评,有助于生发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探讨其中隐含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
曾有一则叫做《低头人生》的动画,虽然看起来有点夸张和荒诞,但却让所有看过的人都“心有戚戚焉”  繁华的都市街道上,自远而近传来了噼噼啪啪按手机的声音,一名白领拎着提包,低头投入地玩儿着手机,他和一位穿着连衣裙的女士擦肩而过,不小心扯下了对方的连衣裙,自己也一头撞在了电线杆上。而那名女性也只顾低头玩手机,丝毫没发现自己是穿着内衣在大街上行走,她走进一家咖啡厅,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上原本有一只猫咪,被
胡可的人生看起来出乎意料却又格外顺畅:误打误撞去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当上主持人,误打误撞演了电视剧,误打误撞结了婚,而她的“走红”,也是一个误打误撞的意外: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及她的育儿观念成了“新时期妈妈如何教育孩子的范本”,她也越来越被人们熟知。胡可说,自己是自由散漫的射手座,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宏伟目标,机会来了她总能欣然接受。  表演让我觉得自由  胡可从小就有个武侠梦。在众多武侠
摘 要: 石一枫近年的小说创作是一种典型的现实主义创作,在塑造典型人物等现实主义技法的帮助下,他寻回了经典现实主义作品中对现实的“干预”功能,通过塑造各种形象,试图将更具生命力的“异质性”精神力量引入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怀和唤醒当代疲软的个体精神。  关键词:石一枫 《我妹》 现实主义 干预生活  一、从青春题材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石一楓近年的小说创作对社会现实与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多有关注,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