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皮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瓜蒌皮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瓜蒌皮注射液低剂量组、瓜蒌皮注射液高剂量组。术后24 h采用Longa评分和翻正反射实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考察,并检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中SOD和MD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onga评分上升,翻正反射所需时间增加,脑含水量明显升高,脑组织中SOD活性减弱,并且MDA的水平升高,应用瓜蒌皮注射液后Longa评分下降,翻正反射所用时间减少,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中SOD活性
其他文献
以2-氨基-5-甲基苯甲酸为原料,与4-碘苯甲酸发生Ullmann偶联反应得到2-二取代胺基苯甲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傅克酰基化得到吖啶酮二甲酸粗品,后在乙醇中酯化,柱层析得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氟-1H-吲哚-2,3-二酮中的基因毒性杂质盐酸羟胺的含量。[方法]:以YMC-PacK ODS-A(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10m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值为2.3)-乙腈(70: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0℃。[结果]:盐酸羟胺浓度在0.055~0.44μg·min-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91894x+531.5
基于GAI-100高压等温吸附装置对煤吸附甲烷气体实验进行分析,通过测试多组实验数据,结合黔北地区煤的吸附性和相关结构特征,对该地区煤吸附甲烷特征进行测试,通过高压容量法分析煤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吸附特性。
为了探究浸润剂对玄武岩纤维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测试三组玄武岩纤维原丝及其涂覆浸润剂后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浸润剂对玄武岩纤维的抗拉强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组纤维涂覆浸润剂前后的拉伸断裂力由0.39~0.44 N提升至0.55~0.70 N;抗拉强度由1700~2000 MPa提升至2400~3100 MPa之间;抗拉强度提高了42.30%至62.79%。浸润剂在玄武岩纤维上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玄武岩纤维的抗拉强度。
目的:以八角莲中4’-去甲鬼臼毒素、槲皮素、山奈酚、鬼臼毒素的含量为指标,探讨不同炮制工艺对八角莲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4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生品中4’-去甲鬼臼毒素、槲皮素、山奈酚、鬼臼毒素的含量分别为0.0675,0.561,1.448,8.121 mg/g;醋制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454,0.681,2.192,8.738 mg/g;蒸制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377,0.538,2.350,7.311 mg/g;姜制
为设计出精美舒适的“童年”系列休闲袜,本文选用玩具和小吃作为怀旧风设计元素,以彩色精梳棉纱编织袜身,尼龙编织提花;选用MD-C310A全自动电脑袜机织造,实现了袜子编织与缝合一体成型;针对袜口组织、袜身图案及编织工艺参数制定了两套实验方案,通过对袜子的外观和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的上机工艺。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的微纳米纤维可以模拟天然细胞外基质(ECM),因而常用作生物医学支架。本文利用实验室自组装的动态水浴涡流加捻装置,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一步制备了负载油性药物布洛芬,且同时具备纳米和微米孔隙结构的聚乳酸(PLLA)支架。纺丝过程中在纤维上一步形成纳米多孔,有助于药物负载和缓释。对支架的形态以及抑制肌腱粘连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取向度高,载布洛芬的基于纳米纤维束集合体的组织工程支架能够抑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的生长和增殖,在抑制肌腱粘连领域有一定应用潜力。
为了调查消费者对女上装袖口设计的感性需求,本文基于感性工学原理,选取了6对感性形容词,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得消费者对15款女上装袖口感性程度评价,采用SPSS软件量化分析评价结果,获得消费者对于女上装袖口造型的感性偏好,为女上装袖口造型设计提供依据。
文章基于对中国传统拼布艺术特征的研究,从款式、色彩、面料和图案等方面分析了将拼布艺术应用于蟳埔女服装的可行性,并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传统蟳埔女服装的款式造型、色彩、面料以及图案进行拼布再设计,指出了拼布艺术在蟳埔女服装创意设计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豆制品生产中的副产物大豆乳清液为原料,采用红茶菌对其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糖添加量,红茶菌接种量,发酵时间,茶叶添加量对发酵饮料感官的影响。依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对大豆乳清红茶菌复合发酵饮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出大豆乳清红茶菌复合发酵的最佳条件:加糖量为140 g/L,茶叶添加量为6 g/L,接种量为60 g/L,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8 d。发酵液色泽均一透亮,酸甜适宜,有发酵特殊的香气,兼有红茶与大豆的香味,风味丰富,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活菌保健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