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部浅刺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 90%以上[1].痛经是一种不良刺激,可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2].付于教授应用皮部浅刺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等多种疾病[ 3-6 ],收效颇佳.本研究采用皮部浅刺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患者,男,73岁,于2020年6月18日就诊.主诉:右侧外耳及耳周疼痛18 d,伴右侧口眼歪斜15 d.现病史:18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部疼痛,耳周区域不可触摸,疼痛程度及范围呈进行性加重,伴口苦口干.15 d 前突然出现右侧面肌无力瘫痪,采用止痛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疗效.刻下症:右侧外耳部及耳周疼痛难耐,风吹即痛,不可触摸,入夜尤甚,疼痛范围为整个右头部及右侧面部,右侧外耳道可见数个疱疹.
总结针刺参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应用价值.围手术期针刺不仅可在术中阶段有效镇痛并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在术前也可缓解以术前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在术后则对手术造成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针刺作为一种安全的非药物疗法展现出参与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学科干预的核心优势.未来的研究需多维度地探索与评价围手术期针刺的作用,在建立围手术期针刺循证依据的同时,逐步揭示围手术期针刺的作用机制.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肿瘤防控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内容,肿瘤防控,登记先行.中国的肿瘤登记,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历经50年代艰难萌芽、70-80年代起步发展、90年代项目维持、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已走过63年的发展历程,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肿瘤登记道路,产生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登记成果,在世界肿瘤登记领域彰显了中国影响.该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肿瘤登记发展历程,梳理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肿瘤登记现状,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不同时间段结肠远端、中段、近端黏膜损伤及结肠远端黏膜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纤维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1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7 d对照组(8只)、7 d模型组(7只)、7 d艾灸组(7只)、14 d对照组(6只)、14 d模型组(14只)和14 d艾灸组(9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均予2%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UC模型.造模3 d后,7 d艾灸组及14 d艾灸组予艾灸“足三里”干预,每天1次,每次10 min,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瘫患儿(脑瘫组)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11例)和康复组(9例),并纳入1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每次训练30 min;针刺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大椎、身柱、命门等,其中四神针(左右两穴)和同侧颞三针各连接一组电极,断续波,频率2 Hz,留针30 min,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评估两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取穴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26日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处方并使用SPSS24.0、SPSS Modeler14.0软件,统计高频腧穴、中药,并进行腧穴、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穴位贴敷处方122首,涉及腧穴32个,核心
总结符文彬教授针灸治疗神志病的思路和取穴特点.符教授认为神志病表现为“心”“身”共病,在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基础上,提出“疏肝调神、心胆论治”的治疗思路.临证重用阴阳调和组穴以安神定志,八脉交会穴、五脏俞以调节脏腑功能,鬼穴、膀胱经第二侧线穴、特效穴以镇静开窍、巩固疗效,同时关注兼证的处理.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模式,共奏气血冲和、心身安宁之效.
目的:探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观察组予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穴取耳和髎、手三里、合谷、阳白、瞳子髎、足三里等,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清相关指标[5-羟色胺(
[目的]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16年骨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骨肿瘤预防控制措施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00-2016年骨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骨肿瘤发病和死亡粗率、标化率,应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CI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16年发病粗率为2.00/10万,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0.63%,死亡粗率为1.10/10万,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0.63%;骨肿瘤中标发病率在男女合计(APC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现有证据证实可以通过有组织的人群筛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全球多个癌症研究机构和专业组织已形成不同的乳腺癌筛查指南以规范群体筛查行为.针对一般风险对象,这些指南均推荐乳腺X射线摄影术作为筛查手段,而对于筛查间隔时间和筛查开始年龄的推荐则有所不同.关于开始筛查年龄,各个指南主要的争议在于是否应该对40~49岁女性进行筛查,而对于筛查间隔时间,各个指南推荐的范围从1~3年不等.本文通过对基于证据评估的乳腺癌筛查指南中针对一般风险女性的筛查建议进行对比,为制定中国乳腺癌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