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757.4+2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就是遵循美学和生态学原则,通过艺术手法,对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进行科学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和季相、层次等群体美的特性。本文分析了植物景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重点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设计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作为园林造景的主体,在城市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中有着非凡重要的意义。其丰富性、多样性及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等特性施彰显出比其他园林构成元素更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作为植物种植前最核心的工作,其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植物综合效益的发挥。本文重在探讨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一些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科学规划,促进园林行业科学发展。
植物景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美化环境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不同植物不同的形态、色彩、观赏特性构成了不同的视觉景观。园林植物孤植美或群体美或与山石、建筑搭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大大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绿化的观赏性,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人美的享受。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在调节温湿度、光照、固碳释氧、净化空氣、杀菌、降噪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营造城市小气候和改善环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护作用
除了美化和改善环境外,园林植物在防震、防火中有重要作用。许多植物枝叶含有大量水分和厚木栓层,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阻止、隔离火势蔓延,如珊瑚树等;绿化植物还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此外还有防雪和防风等作用。冬季公路旁边的防雪林带可起到防滑作用,在海边种植抗海潮风的树种可有效阻止海风对陆地的侵蚀。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充分把握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种间关系,适地适树
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应与栽植地立地条件要一致,这是构建生态园林的基础;同时对植物的耐荫程度、遮光率、适应性、抗性也应做细致的了解,做到适地适树。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应清楚,避免随意搭配。
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植物景观特色
乡土树种不仅能够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对于不良环境及病虫害方面具有较强的抗性。并且乡土植物种植后能在短期内体现地方特色,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乔灌草科学搭配,构建复层植物群落,生态与景观效益并重
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还能在土地利用紧张的情况下提高人均绿化率。这是提高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标志,同时立体结构有助于最大生态效益的发挥。
常绿与落叶结合,注重植物色彩、质地和季相景观变化
注重常绿植物的比例,避免冬季单调的植物景观;注重不同植物叶色彩、叶质地、观赏特性、花期的搭配,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可赏的季相景观目的。园林设计师要明确不同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具体花期、果期,同时植物配置要做到与周围环境协调,如白墙周边种植紫叶桃或开红花的海棠类,红白相称,大大美化了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综合功能
根据城市、绿地性质,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植物的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注重节约原则,遵循“开源节流”的原则。规划设计时,在满足美观、防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结合生产;珍贵的树种只作点缀;大量使用乡土树种。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体方法
根据不同场所选择针对性的园林植物
因地制宜。如儿童乐园选择色彩鲜艳、造型可爱、没毒、没刺的植物,园区可利用植物进行营造迷宫,增加趣味性。 医院绿地可选择一些松柏类植物,其挥发出的松柏类气体有益于病人恢复健康;街旁居住区绿地可选择枝叶稠密的绿篱植物,营造降噪林带,减轻附近交通噪声对人们生活、休息的影响;滨水绿地选择耐湿的植物, 缺水性城镇绿地选择耐旱型植物;立体绿化选择攀援性植物如五叶地锦、爬山虎、紫藤等等。屋顶绿化选择抗风、浅根性、耐旱的小型植物,如佛甲草、小乔木龙爪槐等。
根据不同功能需求选择相应的植物
如行道树为了美化和防护功能选择枝下干高、观赏性高、抗性强的植物; 庭荫树为了遮阴选择冠幅大的植物;声景型园林可选择芭蕉、梧桐等植物,借助风吹或雨打等外力条件发出特殊的声响;春华秋实、鸟语花香游园可选择荚迷、荀子、忍冬属植物等,利用植物春天开放的芳香花朵和秋天灿烂的果实招惹一些鸟类,营造鸟语花香的氛围。
城市整体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方法
首先对全市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其基础上确定基调 、骨干和乡土树种,在城市的重要场所如广场、公园、重要路口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树种,并控制不同类型树种应用比例,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全程统一基调的树种,重要场所突出骨干树种,打造地方市树、市花及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考虑树间距、树冠生长,掌握不同植物生长模型
规划设计时务必清楚不同植物生长模型,如乔木不同生长阶段胸径与冠幅之间的关系,不同灌木冠幅所占面积,不同花卉在一定面积应种植的株数。平时要多注重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植物景观,培养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认知度,了解植物观赏特性,以及植物不同树龄阶段的树冠结构特征,这对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图纸最终要落实到现实中,所以我们要立足现实。有些绿化设计师不切实际,在图纸看上去两株植物间距似乎合理,但其备注的植物胸径对应的现实规格的冠幅与图纸设计冠幅严重不符合,在现实如果采购这些苗木种植,植物冠幅交叉会十分严重,对于阳性植物,会影响采光,不利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植物设计师对植物冠幅与胸径间的关系不了解而导致的,因为设计标注的是植物冠幅,而采购苗木常以植物的胸径为标准。
植物景观近期与远期关系
植物景观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中,一般为了经济效益常常选用苗圃中移来的小苗,但近期植物景观效果差。可适当用同种或不同种树种进行填充绿地,加大栽植密度,以多取胜,从数量上增加近期景观。但设计图上应注明“减法造景”。并在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即当植物空间满足不了其生长时进行移植,但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要严禁违背适地适树原理而盲目进行的大树移植进程的现象。
考虑植物多样性及绿化率
植物多样性是丰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基础,对于丰富园林景观和维护群落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一定要使用一定种类的植物,同时要达到最基本的绿化指标,即满足国家对不同场所如小区、公园等绿化率的要求。
园林植物景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就必须立足现实,做到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植上的艺术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使设计真正落实到现实中。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观察、学习和完善。只要我们用心勤思考,多学习优秀的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图例,多总结经典的园林植物配置模式,我们就一定能做一个合格的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者。
作者简介:
曹培珍,女,74年12月15日出生,96年毕业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现从事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工作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就是遵循美学和生态学原则,通过艺术手法,对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进行科学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和季相、层次等群体美的特性。本文分析了植物景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重点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设计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作为园林造景的主体,在城市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中有着非凡重要的意义。其丰富性、多样性及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等特性施彰显出比其他园林构成元素更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作为植物种植前最核心的工作,其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植物综合效益的发挥。本文重在探讨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一些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科学规划,促进园林行业科学发展。
植物景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美化环境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不同植物不同的形态、色彩、观赏特性构成了不同的视觉景观。园林植物孤植美或群体美或与山石、建筑搭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大大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绿化的观赏性,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人美的享受。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在调节温湿度、光照、固碳释氧、净化空氣、杀菌、降噪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营造城市小气候和改善环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护作用
除了美化和改善环境外,园林植物在防震、防火中有重要作用。许多植物枝叶含有大量水分和厚木栓层,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阻止、隔离火势蔓延,如珊瑚树等;绿化植物还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此外还有防雪和防风等作用。冬季公路旁边的防雪林带可起到防滑作用,在海边种植抗海潮风的树种可有效阻止海风对陆地的侵蚀。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充分把握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种间关系,适地适树
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应与栽植地立地条件要一致,这是构建生态园林的基础;同时对植物的耐荫程度、遮光率、适应性、抗性也应做细致的了解,做到适地适树。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也应清楚,避免随意搭配。
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植物景观特色
乡土树种不仅能够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对于不良环境及病虫害方面具有较强的抗性。并且乡土植物种植后能在短期内体现地方特色,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乔灌草科学搭配,构建复层植物群落,生态与景观效益并重
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还能在土地利用紧张的情况下提高人均绿化率。这是提高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标志,同时立体结构有助于最大生态效益的发挥。
常绿与落叶结合,注重植物色彩、质地和季相景观变化
注重常绿植物的比例,避免冬季单调的植物景观;注重不同植物叶色彩、叶质地、观赏特性、花期的搭配,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可赏的季相景观目的。园林设计师要明确不同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具体花期、果期,同时植物配置要做到与周围环境协调,如白墙周边种植紫叶桃或开红花的海棠类,红白相称,大大美化了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综合功能
根据城市、绿地性质,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植物的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注重节约原则,遵循“开源节流”的原则。规划设计时,在满足美观、防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结合生产;珍贵的树种只作点缀;大量使用乡土树种。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体方法
根据不同场所选择针对性的园林植物
因地制宜。如儿童乐园选择色彩鲜艳、造型可爱、没毒、没刺的植物,园区可利用植物进行营造迷宫,增加趣味性。 医院绿地可选择一些松柏类植物,其挥发出的松柏类气体有益于病人恢复健康;街旁居住区绿地可选择枝叶稠密的绿篱植物,营造降噪林带,减轻附近交通噪声对人们生活、休息的影响;滨水绿地选择耐湿的植物, 缺水性城镇绿地选择耐旱型植物;立体绿化选择攀援性植物如五叶地锦、爬山虎、紫藤等等。屋顶绿化选择抗风、浅根性、耐旱的小型植物,如佛甲草、小乔木龙爪槐等。
根据不同功能需求选择相应的植物
如行道树为了美化和防护功能选择枝下干高、观赏性高、抗性强的植物; 庭荫树为了遮阴选择冠幅大的植物;声景型园林可选择芭蕉、梧桐等植物,借助风吹或雨打等外力条件发出特殊的声响;春华秋实、鸟语花香游园可选择荚迷、荀子、忍冬属植物等,利用植物春天开放的芳香花朵和秋天灿烂的果实招惹一些鸟类,营造鸟语花香的氛围。
城市整体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方法
首先对全市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其基础上确定基调 、骨干和乡土树种,在城市的重要场所如广场、公园、重要路口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树种,并控制不同类型树种应用比例,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全程统一基调的树种,重要场所突出骨干树种,打造地方市树、市花及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考虑树间距、树冠生长,掌握不同植物生长模型
规划设计时务必清楚不同植物生长模型,如乔木不同生长阶段胸径与冠幅之间的关系,不同灌木冠幅所占面积,不同花卉在一定面积应种植的株数。平时要多注重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植物景观,培养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认知度,了解植物观赏特性,以及植物不同树龄阶段的树冠结构特征,这对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图纸最终要落实到现实中,所以我们要立足现实。有些绿化设计师不切实际,在图纸看上去两株植物间距似乎合理,但其备注的植物胸径对应的现实规格的冠幅与图纸设计冠幅严重不符合,在现实如果采购这些苗木种植,植物冠幅交叉会十分严重,对于阳性植物,会影响采光,不利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植物设计师对植物冠幅与胸径间的关系不了解而导致的,因为设计标注的是植物冠幅,而采购苗木常以植物的胸径为标准。
植物景观近期与远期关系
植物景观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中,一般为了经济效益常常选用苗圃中移来的小苗,但近期植物景观效果差。可适当用同种或不同种树种进行填充绿地,加大栽植密度,以多取胜,从数量上增加近期景观。但设计图上应注明“减法造景”。并在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即当植物空间满足不了其生长时进行移植,但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要严禁违背适地适树原理而盲目进行的大树移植进程的现象。
考虑植物多样性及绿化率
植物多样性是丰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基础,对于丰富园林景观和维护群落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一定要使用一定种类的植物,同时要达到最基本的绿化指标,即满足国家对不同场所如小区、公园等绿化率的要求。
园林植物景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就必须立足现实,做到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植上的艺术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使设计真正落实到现实中。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观察、学习和完善。只要我们用心勤思考,多学习优秀的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图例,多总结经典的园林植物配置模式,我们就一定能做一个合格的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者。
作者简介:
曹培珍,女,74年12月15日出生,96年毕业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现从事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