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里的牛肉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im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到3两肉花了33万美元。
  这是发生在今年8月5日之前的一件事。这一天,在伦敦西区的一个活动上,来自荷兰Maastricht大学的教授马克·波斯特(Mark Post)在实验室培养的人工牛肉,被英国明星厨师理查德·麦格恩(Richard McGeown)做成汉堡,分给两位志愿者品尝。
  “它很接近肉,但没那么多汁。”其中一位志愿者,澳大利亚食品科学家汉尼·鲁兹尔(Hanni Rützler)在品尝后评价道。另一位志愿者,美国美食作家乔什·施瓦德(Josh Schonwald)则更挑剔些,说:“(肉里)缺少脂肪让它尝起来有点不一样……我觉得它处于Boca汉堡和麦当劳汉堡之间。”Boca汉堡是一种针对素食主义者的仿牛肉汉堡,由大豆蛋白和小麦面筋制成。
  这两人吃掉的牛肉饼正是波斯特教授经过五年研究、耗资33万美元的最新成果,由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资助。尽管评价尚不如便宜的麦当劳,但波斯特教授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开始,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此前没有任何实验培养出这么大规模的食用肌肉组织。”
  试想一下,二十年以后你走进超市,看到两种外观无异的肉。一种来自被屠宰的动物,贴着“动物为此而死”的标签,并且附加了环保税;另一种则是来自实验室的试管肉,对环境无害。两种肉尝起来味道一样,价格相同,你会选择哪种?
  波斯特教授的这个研究领域被称为组织工程学,专门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培养与再生。作为一名医学博士,他喜欢称自己为“组织工程师”。在他之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开展很久了。
  为了增加产能,现代养殖业在非自然环境下密集饲养动物,并大量利用激素和抗生素,已经给人類带来了健康隐患。根据环境监督组织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几年前的调查数字,每年美国生产的抗生素有七成被用于猪、牛和家禽的饲养。中国的抗生素使用则更为严重,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去年年底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的论文里预计国内养殖业的抗生素使用量是美国的四倍以上。
  除了健康威胁,养殖业也占用了大量资源。目前地球上30%非冰冻土地被用于养殖猪、牛、羊、家禽等食用动物,这些动物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1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的数据,随着贫困人口减少,生活条件改善,全球的肉类消耗将继续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2.28亿吨增长至2050年的4.65亿吨。
  联合国粮农组认为目前的养殖业生产技术已经很难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该组织肉类专家安东尼·贝内特(Anthony Bennett)表示:“我们在寻找为全球所有人提供食物的替代技术。要考虑的不仅是当前的人口,还有未来二三十年。”
  早有人指出为吃肉而饲养整头动物不合理。英国二战时的首相丘吉尔曾在1931年刊发的一篇文章里预言说:“我们将脱离为了吃块鸡胸肉或鸡翅而繁养整只鸡的荒谬行为,而是在适当的媒介下单独培育这些部 位。”
  到1990年代,人工干细胞培养技术的发明让丘吉尔这句话不仅仅只是愿景。干细胞开始能够变成肌肉、骨髓、脂肪等特定细胞,科研人员开始尝试人工培养试管肉。因为试管肉理论上效率更高,不需要为了一块肉繁殖整头牛。根据奥克拉荷马州农林食品部的统计,肉用公牛宰杀后的牛肉重量平均只有生前体重的43%。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率先开始尝试通过干细胞培养食用肉,为远程太空飞行提供新鲜食物。2002年,NSR/Touro应用生物科学研究会在它的资助下,用金鱼细胞培养了第一块可以食用的肉片。之后的试管肉进展主要来自荷兰,荷兰政府自2006年开始投入400万美元资助相关研究—波斯特教授最早就是在荷兰政府的资助下开展研究的。
  到目前为止,这种利用干细胞的技术还没法培养整块牛排,因为肉片厚度超过0.5毫米以后,就需要血管为细胞输送氧气和养分。此外整块牛排必须包含脂肪,才能获得和自然生长牛排相同的纹理和口感。但肌肉、脂肪和血管的细胞生长速度不一,目前研究人员还没法让它们长成大块牛排。
  波斯特也没能解决这些瓶颈,他的做法是绕开。研究人员培养出细小的肉条,然后将它们揉成肉饼—就像麦当劳汉堡里那些碎牛肉构成的肉饼一样。
  波斯特的七人研究团队首先从牛的颈部无害地抽取一种名为肌卫星细胞(Myosatellite Cell)的干细胞,然后放入培养介质中进行培养,让肌卫星细胞分化成肌肉细胞。
  肌卫星细胞本身就被身体用来生长肌肉或修补受损的肌肉组织,不需要很复杂的人工干预便能分化成肌肉细胞。肌卫星细胞分裂次数有限,牛肉生产中必须不断提取新的肌卫星细胞作为“种子”,无法完全脱离动物进行生产。不过波斯特相信这不是问题,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说,“理论上我们能通过几十个肌卫星细胞获得10吨牛肉”。
  肌肉细胞会自然组合成肌小管(Myotube),一种长度不超过0.3毫米的小组织。研究人员随后将这些肌小管绕着圆柱体凝胶摆放,肌肉会自动收缩,围绕圆柱长成长条状的条状肌肉组织。最后研究人员将这些肉条揉成肉饼,再用甜菜汁和藏红花让肉色变得更自然。由于肉里完全没有血液,波斯特教授培养的肉饼一开始颜色泛白。
  目前的培养方式效率还很低,从细胞培养成小肉条需要8周时间,仅在伦敦被吃掉的那块汉堡肉就用了两万根肉条。
  “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扩展规模,让它在合理的成本下进行大规模生产。”New Harvest总监艾莎·达塔尔(Isha Datar)告诉《第一财经周刊》,New Harvest是一家推广试管肉的NGO研究组织。
  除了生产速度以外,达塔尔认为大规模生产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培养介质。培养肌卫星细胞的培养介质含有大量抗生素和胎牛血清,而胎牛血清需要从怀孕母牛的胎儿的体内提取,这些都意味着“试管肉”在生产过程中依然需要现代养殖业的配合。   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胎牛血清的成本极其昂贵,占目前生产成本的90%左右,并且由于人工合成介质研究进展缓慢,目前还没有胜任的替代品。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功能更多的胚胎干细胞培养试管肉,因为这种细胞能够无尽分裂,确保完全脱离动物进行肉的生产。荷兰的Utrecht大学和美国的密苏里大学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但猪和牛的胚胎干细胞尚未被分离出来,这类实验都处于起步阶段,离市场化更加遥远。
  波斯特仍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早在四年前,他就已经通过猪肉干细胞培养出0.2mm厚的猪肉薄片,并计划用几千片薄片做成香肠。但荷兰政府在2010年停止试管肉研究投入,香肠的培养因为经费问题不得不放弃,此时研究人员已经培养出数百片猪肉薄片。
  波斯特曾在接受《自然》采访时透露说自己希望获得一亿英镑研究经费,以完成商业化生产所需研究,但这个数字吓跑了政府。直到2012年年初,他的试管肉研究才得以在布林的个人资助下继续进行。
  伦敦活动后,波斯特预计试管肉还需要10年至20年的研究才能开始商业化生产。尽管市场化遥遥无期、技术挑战也没解决,但同行的反响还是非常积极。因为这块代价不菲的汉堡引来试管肉研究所需要的社会关注,有望带来更多资助、加快研发速度。
  “这次活动并没有展示出组织工程学的根本性突破,但我还是非常支持它,因为它让试管肉的发展更受关注。”挪威科学与技术大学教授、试管肉学会主席斯蒂格·奥姆霍尔特(Stig Omholt)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组织工程学太缺乏关注,我们需要更多核心研究机构加入进来,为更多试管肉生产、干细胞增殖的概念技术提供测试环境。”
  善待动物组织(PETA)也发表声明,声称“试管肉是天赐的礼物”,能够减少动物所受的伤害。该组织曾悬赏100万美元,奖给能够在2012年生产出与养殖鸡口感相同的试管鸡肉,并在2016年之前在全美10个州售出至少900公斤产品的公司。由于研究进展缓慢,PETA早先曾宣布将期限延后至2014年。
  就食品安全而言,波斯特和其他研究人员都表示试管肉至少和传统的肉同样安全,甚至更加安全,因为试管肉可以利用更健康的Omega-3脂肪酸。由于没有改动DNA,转基因食物所面临的质疑不存在于试管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早在1995年就批准了该技术的使用申请。
  眼下最主要的反对声音是“不自然”。波斯特在项目对外公布不久就收到一封邮件,指责他“剥夺了我们最后的自然食物,将肉变成完全的技术和人造产物”。可以预见的是,即便试管肉真正走进超市,这种关于“自然”的争论也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很像波斯特这类研究项目的一种“宿命”,他们就像在跟无形的“上帝之手”进行着抗争。就像最初的“克隆羊”一样,它们一定会遭遇反对的声音。
  不过我们也可以说,把动物关进狭窄的笼子里喂大量激素和抗生素也不属于什么“自然行为”。至少“试管肉”可以给环境带来显著的好處:《环境科学与技术》学刊2011年刊载的一项研究认为,进入大规模生产以后的试管肉有望比传统养殖业节约45%的能源使用、96%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99%的土地资源使用。
其他文献
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欧姆龙只是一个血压计品牌。但事实上,这家公司生产从自动化设备、ATM机到自动售货机,甚至是整个交通控制系统,那些基于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产品—你可以理解为它是在感知整个社会的“血压”,都是它的领域。  这家公司的总部位于日本京都,而只需要两个小时车程就能到达它最重要的工业和自动化产品生产基地草津和绫部。这些灰白色的厂房在一片群山中,从2010年开始,它的目标就是成为环
期刊
香港多久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了?  当然,你会提《壹周刊》,但现在娱乐新闻的制作部门都已经挪到内地,《壹周刊》的地位名存实亡。更何况它的内容只是针对富豪、明星的八卦,对香港的本土文化还是少有涉猎。  所以2013年3月创刊的《100毛》可以让香港人称赞“有如当年《》”也不足为奇。对于一本杂志来说,《100毛》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不加以注释不足以说明这本杂志到底是卖什么的。这本杂志的封面上有一行小字
期刊
全国楼市看北京,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  这里的调控最严最全面,限购、限贷、高税费,就像政策的试验场和风向标;同时,在70个大中城市中,它的房价也最高、涨幅最大。  显然,北京市政府也对此感到尴尬。  眼下,它又开始着手制定新的调控政策了。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北京市住建委已经起草完成一份管理办法,打算将“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纳入限价房管理序列。  一个大致的方向可能是,政府在原
期刊
YikeBike  YikeBike或许是世界上最小的折叠电动车,它通过车把来控制后面20厘米的轮毂,而更大的66厘米轮毂在前面,里面内置450瓦电力马达,驱动YikeBike。它可以达到22.4公里/小时的速度,可最多行驶9.6公里。能在大约20秒内折叠完成。  售价:1.2万元   ECOBOOMER IGO  EcoBOOMER公司推出的这款小车子仅重26公斤。通过轮毂上集成的陀螺仪,可以检
期刊
在求职季,突如其来的电话面试总是让人兴奋而又紧张。  好消息自然是你已经通过了简历初选,但同时,你又必须在难以获得充分准备时间的情况下,通过电话这种无法看到对方的眼神和表情,也不能用自己的现场表现和肢体语言征服面试官的方式,来尽可能去争取对方的正面评价。  这会让很多人在接起一个面试电话,尤其发现对方正是自己心仪的公司HR的瞬间就开始涌起一股焦虑的情绪—怎么办?电话面试来了,但我还没准备好!  相
期刊
这是一场没有座位,也不用语言的演出。  开场前,600名观众挤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西门广场临时搭建的巨大帐篷里,四周近乎一片黑暗。然后烟幕和飞舞纸屑中狂奔的演员、闪耀翻滚的幕布上扭动的演员和头顶透明水池舞台上滑来滑去的演员依次出现,整场表演就是这三项内容不断交错呈现。  这场名为“Fuerza Bruta”的戏剧是阿根廷编导狄奇·詹姆斯(Diqui James)在2005年创作的作品,2006年在伦敦
期刊
7月3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里约和平成员在科帕卡巴纳海滩上竖立三座人体模型,用以纪念在这座城市中下落不明的人们。  7月14日,有人看到有6个孩子的42岁父亲Amarildo de Souza被警方怀疑涉嫌毒品交易,从里约热内卢棚户区Rocinha的一间酒吧带走询问。虽然之后很快就被释放,但从此再没有人看见过他。  这位父亲的例子不是个案。根据和平里约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仅仅里约地
期刊
近来,在开罗发生的所有麻烦中,最糟的莫过于众多的平民伤亡。但是,上周的一段录像也同样让人忧心—一辆埃及警车从“十月六日桥”上坠落。这座桥位于开罗市中心,横跨尼罗河。  这就是埃及的缩影:一个面临着环境和人口问题,亟待发展和重建,却在不断自我毁灭的国家。谁能弥补埃及加诸自身的种种物质损失和民众遭受的伤害呢?  即便是海湾国家向埃及输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也无法无限期地支撑这个拥有8500万人口的国家,
期刊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打击时刻,小到被芥末呛到,大到至亲离丧,都需要恢复期,只是前者只要紧闭嘴巴鼻子出气默默等待几秒流出两行热泪就好,后者却可能需要行尸走肉好几年。“振作起来吧”,“时间会治愈所有的伤痛”,“And all this,too,shall pass away”这种日剧口号式的安慰也很难起到效果,一部分针对情感创伤心理的观点认为,恢复期的长短一般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再开朗的人也不
期刊
《纽伦堡的名歌手》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名作,它或许是世上演出时间最长的歌剧,通常需时五小时完成。这也使得这部名作相比其他歌剧显得难得一见。不过,在今年7月28日至9月1日的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上,观众有大把的机会来欣赏这出作品。  《纽伦堡的名歌手》的故事环绕着鞋匠诗人萨克斯与镇公所书记贝希梅森发展。骑士施托尔青格要求加入歌唱师傅的公会,希望能在歌唱比赛中获胜,赢得金匠女儿埃娃的芳心。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