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添:到最后每个人都一样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叶锦添接到了李安的电话。大导演说:“你真幸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看我,只能拍电影,有怨无路抒。”李安指的是叶锦添的个人艺术展。6月至 9月,叶锦添的个人艺术展“梦渡间”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展出了近两百件叶锦添的摄影、录像和装置作品。
  叶锦添对这个展览非常看重。他被人们所熟知的身份是电影和舞台设计师,但他觉得那些并非真实的自己。做电影不纯,做舞台也不纯,做艺术展览却可以收录他自己个人的东西和感情,还有他对生活的好奇。采访叶锦添的过程是有趣的,我必须用尽全力听懂他“蹩脚”的国语,在我拿出录音笔的同时,他也掏出了自己的手机,打开了录音模式。“你知道吗?每次采访我都会录下来,而且我以后也都会听。”他解释道。“我脑子里想的和我讲的东西太海量了。我已经写了三本书了,第一本已经出版,第二本三个月后出版,还有第三本,这三本书完成了,我自己的理论就大致有了一个完整的基础。当然,我以后还会接着写。”


  创造Lili:每个细节我都很有兴趣
  叶锦添被人们所熟知的身份是电影和舞台设计师,实际上,摄影却是他的老本行。叶锦添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对他来说,透过取景器来观察世界就像走路、说话一样自然。
  “梦渡间”和一般的展览不一样,他设定了一个主人公——一个叫做 Lili的年轻女孩人偶,叶锦添用镜头跟随着她的日常生活。毫无疑问,Lili脱胎于叶锦添自己的记忆,尽管他没有告诉我们那段具体的记忆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叶锦添凭借记忆创造了她,追随她——她陪着叶锦添一起登上前往台北的飞机,在一所公寓里住下,坐上轿车,去餐馆吃饭,在台北、北京的各个场合穿梭……
  尽管迄今为止那些令人瞩目的成就都在电影或者舞台设计上,但叶锦添说,那些并非真实的自己。做电影不纯,做舞台也不纯,其他任何方式都没有办法把那么纯的东西表达出来,除了 Lili和艺术展览。“自己做美术时,我可以照录很多自己个人的东西、感情,有时还有我对生活的好奇,我好像不像其他艺术家,他们只制造他们的风格,但我只对生活有兴趣,到最后我的作品全都是细节。每个细节我都很有兴趣。”他对细节的兴趣超乎常人。第一次见面,他便好奇起我为什么要穿这样一双鞋子。“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很有趣。就像做 Lili,一直想她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穿什么衣服,多大,在这里干嘛,去买东西要拿什么袋子,每个东西都会讨论。 ”叶锦添说。在他看来,Lili已经不单单代表任何一个个体,从 Lili的空虚躯壳中,我们可以投射进任何关于我们自身的记忆。
  有趣的是,叶锦添这一次并没有在Lili身上施展他所擅长的东方元素。Lili如同任何大城市街头都可以遇见的任何一位年轻女性。她衣着打扮时尚,但又很平凡、随处可见。“做 Lili的时候,我一直在研究古老的东方的东西,但是我没有刻意加入中国符号。我把她做得很现代、很国际性。这种国际性是越来越雷同,没有特色。我刚从加拿大回来,在那儿的街上看到有个年轻的老外戴个帽子、穿件 polo衫,我在北京看见过这种人,在印度也见过这样穿的。你会注意到,到每个大城市,也都是那几个站点,那几个连锁店,到最后每个人都一样。”


  如果一开始不住在香港,我会更强大
  叶锦添有过很多次机会可以留在内地很好地发展,《大明宫词》之后他没有留下,《橘子红了》之后他也没有留下,每回在内地做完很有影响力的作品,都会有好长时间再也找不到他。叶锦添说他的命运就是这样,总是在一个地方做了一件蛮成功的事情之后离开,然后在另一个地方慢慢地等,等待幸运女神的再次垂青。
  1986年,还没有毕业的叶锦添在徐克的引荐下,进入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剧组出任执行美术指导,同时,他也是一家报刊的摄影专栏记者,穿梭于摄制组之间,拍摄了很多艺人和工作人员在银幕背后的照片。
  当徐克找到叶锦添时,叶锦添根本不认识徐克是谁。那会儿,正在读大学的叶锦添很是厉害,在香港的绘画和摄影公开比赛中都拿了冠军。在一个大型国际会展上,叶锦添的绘画作品铺满了整个巨大的背板,徐克看到了,就找到了叶锦添,最开始就是想请他过去画画。
  拍完《英雄本色》,叶锦添意识到在香港拍戏,他很少有机会干一些特别的事情。他当时很迷 60年代的欧洲艺术电影,看不起香港的商业电影,虽然现在看起来,那个时代却是香港电影的最高峰。刚刚踏入社会的叶锦添急于把自己的态度表达出来,拍一些有想法的电影。他觉得如果留在香港他可能很快可以再拍一部戏,但却不知道出来的是不是他想要的完美。他不想等了。于是,在香港初出茅庐之后,叶锦添去了台湾。
  1993年,自己带着两个裁缝,叶锦添来到台湾,加入了吴兴国《楼兰女》的团队。叶锦添把自己关在一幢小公寓楼里,花了 3个月时间来制作这出“东方新戏剧”的服装。叶锦添回忆说那时候他非常不专业,跟他做衣服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当时服装做出来之后,叶锦添也不敢开太高的价,基本上就是“半卖半送”,最后连同制作和成本,只有不到 100万新台币。
  在台湾,叶锦添一呆就是七年。这七年间他做了很多东西,收到国际邀请代表台湾地区到国外参展。在澳洲的艺术节上,整条街上全都是他的作品。但叶锦添渐渐发现这些还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他还是做不了自己的东西。当李安因为《卧虎藏龙》找到他时,叶锦添正处于人生的“不高兴”阶段。
  “我觉得如果我一开始不住在香港,我会更强大。好多时间都被浪费掉去搞清楚这事情究竟是什么。我真的总是要到很久以后才能搞清楚,这个事情是这样,那个事情是那样。”叶锦添说。
  和太阳握握手你有感觉吗?不见得   大多数国人听说叶锦添的名字,大概还是在 2001年。那一年,一股叫作《卧虎藏龙》的武侠风劲吹好莱坞,这部电影也让叶锦添得到了那一年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1994年,拍《饮食男女》的时候,李安到台湾找到了叶锦添,但是当时叶锦添婉拒了李安的邀请。2000年,李安再次找到叶锦添,邀请他一起拍摄《卧虎藏龙》,自知自己说服不了叶锦添,李安还暗中动员了好几个人来找叶锦添,帮忙说服他加入《卧虎藏龙》的剧组。最后,李安问叶锦添:“你可以来吗?”叶锦添问:“什么时候?”李安说:“明天。”后来的故事就是,叶锦添去了,那会儿离电影开拍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切还都是一团糟,“你不知道做多少事情才能帮他救回来”,叶锦添回忆说。最后,他还帮李安重新改剧本,毙了很多东西,提了很多意见,那段时间每天像上战场一样,很是疯狂。叶锦添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之前李安找了另外一个人当美术指导,但后来不行就炒掉了,才又来找他。
  “那次得奖对你来说意义大吗?”我问他。
  “你说呢?当然很大,它有很多重要的层面。它的意义全部中国人都有感觉,不只是我们几个人。那次得奖的影响范围很广,持续很久。现在的人和以前不太一样,我们拿奖的时候内地人大部分还蛮淳朴的,而现在就感觉什么都见过一样,拿什么都没有感觉。和太阳握握手他有感觉吗?都不见得。”叶锦添说。
  《卧虎藏龙》刚拍完时,内地的评论并不是很好,因为它和我们原本想象的不像,而和我们原本想象不一样的,就是不好的。在香港也一样,评论很差。当李安和叶锦添他们拿着《卧虎藏龙》去申报奥斯卡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不受自己人的支持。尽管自己做的一丝不苟,却担心观众看到某些桥段时会笑场。
  没想到的是,在大洋彼岸,他们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围观的人群都好像一条龙一样,外国人对这部电影的喜欢超乎想象。现在回想起来,叶锦添依然用“恐怖 ”二字形容老外们对这部电影的痴迷。拿完奥斯卡之后,有一次叶锦添去意大利的一家皮具店买东西,有人对店老板说:“这个是《卧虎藏龙》的美术指导”,结果过了没一会儿,店老板全家老小都站在了店门口,就是为了来看看叶锦添长什么样子。每次通过海关,总会有人围过来要求和他合影。
  2008年初,在今日美术馆完成了自己在北京的首个个展“寂静·幻象 ”之后,叶锦添遇到了个令他头疼的问题:展览过的那些东西没地方摆。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找到了现在这个工作室,就是为了能有个地方放那些展品——那会儿,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后来渐渐地,他觉得在这里工作也不错,不像在二环里面,叫辆计程车都会发疯。叶锦添也想买个很大的房子,可惜理想的不是那么多;想买独栋的,管理又让他吐血。而在这里他可以安静地想事情、做雕塑。于是开始有助理,开始做各种不同的事情,工作室也就应运而生。
  顾长卫的工作室和叶锦添比邻,两人见过一两次,但是大家都各忙各的,很少有机会好好聊天。本以为在内地有了工作室之后,叶锦添和内地的导演交流会更多起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我的问题是我很少出席活动,我喜欢独处,而且经常阴差阳错没时间。很多时候都是有工作的时候见见面,这样不太好,没办法。我想现在自己能集中做一两件事情就好。呆在内地,每个工作的变数很大,每个谈谈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所以也不敢只接一两个,不稳定。所以要谈好几个,有时候却好几个都要做。我的工作范围很广,比如我出书,很多大学的演讲就来了;比如搞小电影,小电影那边又来了;搞这个展览,又有展览邀请,再加上国外的事情……总是去这里去那里,接一个工作就得耗费一大段时间,很恐怖。 ”采访的头一天,叶锦添刚从加拿大回国。


  叶锦添位于一号地的工作室成立于 2008年,与顾长卫工作室毗邻。工作室中,是他每次工作后存留下的“物资”。


  如果不把它丢掉,它就会永远缠着我
  刚刚出来做设计的时候,叶锦添买了一件军服,那种老式的美军军服。它的领子很奇怪,不是西装领,是立起来的,很有感觉。他睡觉也穿,去哪里都穿,去多大的宴会都穿,冬天夏天几乎都穿。后来,他去了欧洲旅行,也每天都穿着这件衣服。那时候叶锦添走到哪里就住在哪里,有时候会睡地上、睡火车上,就穿着这件衣服。久而久之,衣服上开始出现磨破的、刮破的地方,叶锦添发现了,就会在破洞旁边写上哪天、在哪里破的。他还在衣服上画画,留下很多画画的痕迹。这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后来这件衣服呢?”我忍不住问道。
  “我自己把它扔了,在香港丢掉的。”说这话的时候叶锦添如释重负。
  “去台湾之前,我母亲过世——其实我去台湾很大程度是这个原因。去台湾之后,整个人是空白的,很长一段时间像发疯一样,做事情很疯狂。那时候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敢讲我做的衣服不行。”扔掉那件衣服之前,叶锦添意识到,如果不把它丢掉,它就会永远缠着他。“你看我现在看起来很温和吧?我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叶锦添说。从《卧虎藏龙》开始,叶锦添开始穿黑色衣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过。
其他文献
2013“加拿大,你来代言 ”旅游明星代言人全国选拔活动第二赛季在大家的关注中圆满落下帷幕。自信、开朗、阳光,对旅行充满热情的“清风小胖徐 ”夫妻组合成功吸引了评委的眼球,最终成为“加拿大,你来代言 ”2013年第二季夫妻档“明星代言人 ”。此组合将于 9月中下旬赴加拿大安大略北部地区,开展一段充满探索之趣的秋季探索之旅。另外,在 2012“加拿大,你来代言 ”终极 PK胜出的 “左手与千里 ”组
期刊
BMW宝马 i3 是一辆怎样的车?  还记得《碟中谍4》中那辆未来感十足的宝马 i8吗?它的“兄弟”宝马 i3已经从概念里走出来,明年就将在中国正式销售。宝马 i3是一辆怎样的车呢?  首先,它是宝马首款纯电动车。宝马 i3的续驶里程在 130-160公里之间,根据宝马集团 MINI E 和 BMW ActiveE电动汽车实路测试项目结果,这样的里程数值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驾驶者的出行需求。如果真觉
期刊
罗杰·维维亚(Roger Vivier)创意总监布鲁诺·弗里索尼颠覆经典,本季推出别出心裁的兼具中性与甜美的性感设计。Prismick系列延续3D效果元素,从德国艺术家 Joseph Beuys 的毛毡艺术品中汲取灵感,将不同材质的面料、皮革、珠饰巧妙搭配,加入神秘的感光色彩,充满诗意。本季主推Prismick Mirror包袋拼接灰色绒呢和几何形状的镜面漆皮,极富现代优雅气息。Metro Squ
期刊
北京时间 8月 21日,201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日前公布了单打正赛球员名单。女子阵容中拥有8位单打大满贯冠军得主、六位前任或现任世界第一,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阿扎伦卡都位列其中,李娜和彭帅凭借各自世界排名直接进入正赛;男单赛场更是迎来十年最强阵容,世界排名前五的选手中德约科维奇、纳达尔、费雷尔、伯蒂奇均预订十月中网之行。  女单明珠之争:前冠军集体出战  作为全球惟有的四站 WTA皇冠明珠级赛事
期刊
2004年,当陈赫走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班的时候,他和同班的许多男同学一样,梦想着自己成为偶像的那一天。只不过,人生往往事与愿违。“每个戏剧学院的男孩都抱有一个偶像的梦,演完《爱情公寓》之后我发现我是一个谐星。”  2009年,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在各大卫视首播。一间青年公寓,四男三女七位租客,一段段离奇搞笑的桥段。很快,《爱情公寓》第二季以及第三季相继播出,观众们在为这部别具一格的情景喜剧感到疯狂
期刊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尽管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摧折,但整个世界却似乎都沉浸在对于科技伟力的膜拜当中,这种情绪感染抑或言其感召了人们在各行各业勇于尝试创新。战争集团在欧陆泥泞沟壕中的对决,让怀表彻底演变成为腕表。随之而来的需求,则是制表师们集体向时计诞生之日起便要对抗的天敌——水侵(water)、灰尘(dust)、磁力(magnetism)和震动(shock)发起最后的攻关。1
期刊
BQ =《北京青年》周刊X=徐峥  【《泰囧》之后,没有压力,如何持续才是问题】  BQ:《泰囧》大获成功,《摩登年代》随后上映,也引来不少关注,对此有无特别的压力?  X:不太有,《摩登年代》是在《泰囧》之前拍摄的,我只是在做演员的本职工作,守着演员的本分而已,希望大家用正常的心态看这部电影,虽然《泰囧》是一个爆发,但有没有《泰囧》我都会接《摩登年代》这部电影。  BQ:《泰囧》给你带来了什么变
期刊
导演郭敬明说,《小时代》本来就是拍给女孩看的电影。监制柴智屏说,男生那么帅,拍一些慢镜头嘛。  从成品来看,郭敬明是一点儿都没浪费男演员们的美好的外貌和青春的肉体,慢镜头长镜头大特写,各种美男出浴,各  种秀腹肌秀人鱼线。只要你走进电影院看《小时代》,都有机会体验到短短一两个小时里姑娘们花痴的尖叫声,特别提神醒脑。从女神到男神,从四小花旦到天涯四美,人们对于美好外在的追求其实一直没变,变的是女性对
期刊
越来越多年轻人宣称:“我从不看电视!”  电视位居家庭客厅正中央,在过去几乎是一家休闲的最佳娱乐方式。大家坐在沙发前,茶几上摆着零食,看电视剧,看综艺晚会,一起说道说道。更不用提春节联欢晚会,那几乎是除夕的一项传统民俗了。可是现在,年轻人更愿意窝在屋子里上网,网上什么都有,电视在渐渐地失宠。  而最近,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Nielsen)最新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网络也能提升电视的收视率。  尼尔森
期刊
光看海报,人们会以为《激战》是一部以拳击为题材的电影,实际上,《激战》讲述的是MMA,也就是综合格斗。这是一种规则极为开放的竞技格斗格斗运动,简单来说就是在打斗过程中,拳击、巴西柔术、泰拳、摔跤、空手道 ……总之一切你想得到的拳种都可以运用其中。这种格斗方式对选手要求极高,但出来的效果却极好看,因为开放,因为多元。美国很多电影都是以 MMA为题材拍摄的。  而在亚洲,《激战》是第一部。  对导演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