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造影(CTA)中的应用及其辐射剂量的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造影(CTA)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能够清晰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明确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腔内治疗适应证,确定支架植入的部位、形状、途径等,可作为AD支架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1].AD的CTA检查可明确诊断,但固定管电流的主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范围大、辐射剂量高,对被辐射人群存在潜在的增加癌症发生概率的危害性,被认为是造成医源性照射最重要的原因[2-3].目前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有降低kV、mA及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utou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等,ATCM技术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对射线的吸收及扫描对象的体型,计算出有效管电流量并自动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不同指形电离室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TRS-277和TRS-398号报告测量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的差异.方法 针对6种不同型号的指形电离室,依据照射量校准因子Nx分别计算其60Co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ND,W,Q0,与欧洲标准实验室的测定值比较;依据TRS-277号报告分别计算其水中测量6 MV光子束吸收剂量的射线质修正因子KQ.Q0,与TRS-398号报告给出的值比较;比较其依据
对某油田测井公司2009年发生的人员受到放射源误照射事件,在进行现场调查、模拟现场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内、外照射剂量估算计算机软件进行剂量估算.一、材料与方法1.事件经过:2009年3月27日17:30,某油田测井公司在测井刻度场所进行放射性仪器刻度后,误将裸露状态的密度源137 Cs遗留在刻度场所旁边的工房里.放射源类型Ⅳ,原产地美国,进口日期1998年11月,出厂活度为7.4×1010Bq(2
期刊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使用会对公众造成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其防护是公众照射防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对其引起的辐射照射加以控制.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制定了关于使用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防护导则,随后又为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离子型烟雾探测器(ionisation chamber smoke detectors,ICSD)制定了技术标准.后
期刊
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当前,头颈部发生放射性黏膜炎的发生率高达85%~100%[1].Bellm等[2]报道,放射性黏膜炎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最为棘手的不良反应,占到38%.在预防放射性黏膜炎的干预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样本小,或者使用不同的记分方法,这使得结果有差异.本研究对已有的文献,特别是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为防治放射性口腔和咽喉黏膜炎提供依据。
期刊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测量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肿瘤靶体积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共获得173组CBCT摆位误差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 21例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2.73 ±1.85)、
目的 探讨不同LET重离子12C诱发人淋巴细胞的生物效应.方法 采集2名健康男性自愿献血者血样,用60Co γ射线及LET为29和148 keV/μm的12C重离子照射,剂量为0.5~5.0 Gy,剂量率为0.5 Gy/min.采用同时加秋水仙素和松胞素B的方法,检测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双加环)及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9和148 keV/μm的重离子12C诱导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中药对高氡暴露大鼠的防护作用.方法 1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将12只SD大鼠放人氡浓度为40 000 Bq/m3氡室环境中,随机分为氡暴露组和扶正解毒中药组,每组6只,每只大鼠暴露总时间为1890 h,即120工作水平月(WLM),剂量率为0.056 WLM/h;另取6只SD大鼠为对照组,在本底氡浓度小于50 Bq/m3的室温环境中喂养.以酶联免疫( ELISA)法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决定于2012年4月12-1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全国l临床放射生物学研讨会”,会议以“让临床医生掌握与运用放射生物学新知识、新理论”为宗旨。诚挚地邀请国内外同行踊跃投稿、积极参加,为提高我国临床放射生物学水平、促进肿瘤放射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期刊
本刊对于以下放射医学工作者比较熟悉的一些常用词汇,将允许在论文撰写和发表文章中直接使用其缩写,可以不标注中文。
期刊
目的 探讨RapidArc联合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在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10例接受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在ABC辅助下选择吸气末屏气触发方式(mDIBH),触发阈值设定为呼吸曲线峰值的80%,和自由呼吸(FB)状态下分别行定位CT扫描,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FB下的IMRT(IMRT-FB)和双弧RapidArc( Arc-FB)、mDIBH下的3个小弧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