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课堂的激情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是一门博大的学科,知识点含量丰富,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什么知识点都学。所以教师在订立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达致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结合实际 活跃气氛
  最近几年以来,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轻负高效”。但是,与之相违背的是,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断加课、补课的手段使学生学得更好,使“轻负高效”成为空话。针对此种情况,不少专家认为,“轻负高效”就必须走“有效教学”的道路。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学者解释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目的,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
  那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学者认为,新课程“有效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心智和情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应当成为学生释放学习潜能的过程,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出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上(有资料显示,一般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为三十分钟)。并且要求自己在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后,让他们有讨论,发言的充分机会。总之,点燃学生学习激情,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达致效益最大化。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笔者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近几年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将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1.结合实际,知识集中
  语文是一门博大的学科,知识点含量丰富,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什么知识点都学。而且学生是多变的,不同的生源、不同的集体、不同的年龄,学习的重点不能一成不变。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浮在表面,知识点不落实的结果。这样明显违背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以教师在订立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大放小,根据文本的主要特征设立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相关教学,努力让学生“一课一得”。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用较少的师生经历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前几年笔者教体育特长生和派位生所组成的班时,面对的就是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每天上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就只有最重要的那一个,而且关键的是当此教学内容完成后,会利用课堂提问的形式,让不同学生重复回答同一个问题,既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让他们知道,只要用心听,其实自己是可以学好的,是懂回答很多问题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所以,当时的语文课,是他们喜爱的科目之一,很愿意在课堂上发言。
  现在笔者所教的是基础比较扎实,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但每天上课的教学目标也不会多,有时候也只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是,面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设立的教学内容较简单,学什么练什么。但现在面对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教学内容会深一些,有一些是要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实践才能掌握的,并且经常会有拓展的题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因该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非常多,是学习的重点,而修辞又是中考必考的题型,因此,学好修辞的作用就成为该文的重要教学目标。该文章的修辞手法以比喻、拟人为主,区分这两种修辞并说出其作用,对于这批学生来说并不难,于是笔者就向外拓展,从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出发,教他们分类,回答的技巧与格式,再利用该文为材料,练习判断并分析修辞的作用,一课下来,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修辞的判断与分析了。
  2.合作探讨,各抒己见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理解、运用知识。否则就会出现教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同学鼾声轰轰的尴尬场面。又或者就算教师硬把知识塞给学生,学生也会因为不理解、不掌握而很快淡忘,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样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布置预习时先布置学生仔细阅读,想象“紫藤萝瀑布”是怎样的,上课时则请学生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之后,请学生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眼前没有“紫藤萝瀑布”,却能想象出来呢?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有学生马上回答是用了修辞手法,所以显现出来。笔者继续提问,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可以显现?学生回答是用了比喻和拟人,就可以显现了。笔者继续追问,全文都运用了吗?能否举出例子?就有学生找到了开头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笔者继续追问,这句话使用了这两种修辞,为什么可以在脑海中顯现?连续的追问使学生陷入了思考。这时,笔者让才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下子,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探讨原因。讨论过后,有学生回答,因为瀑布我们见得多,脑海中有其形象,运用了比喻使我们脑中展现出紫色的瀑布盛开的场面,而“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拟人让我们感到紫藤萝花生机勃勃,很有活力,整个瀑布好像在不断扩展,不断流动,非常形象。
  由此可见,激发兴趣后的讨论是热烈的、有效的,回答正确后,笔者趁机让学生自己数出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并简略介绍,并强调回答此类问题的常见格式与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自己阅读本文,选取自己喜欢的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向全班介绍,并说出该句好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非常渴望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告诉别人。于是,在讨论中,学生掌握了修辞手法这一能力点。   3.活跃气氛,吸引学生
  一般认为,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为三十分钟,而更多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只能坚持十分钟。所以,笔者会尽量在每一节课渗入一些可以活跃气氛的环节,以求凭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专注。气氛轻松,经常可以开心地笑,只要学生形成这样的信念,喜欢语文课的学生自然就多,学起来自然更有热情,知识当然更容易掌握了。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学到“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頂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舍先生运用比喻的贴切,笔者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是像看护妇?好像‘日本消防员’行不行”?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日本看护妇’?像‘美国看护妇’行不行?像‘非洲看护妇’行不行”?
  这两个问题的抛出,全班哄堂大笑,大家激烈讨论,思考为什么老舍先生要用这样的比喻,经过思考讨论,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因为“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更像头戴白色护士帽的看护妇,而不像头戴绿色、橙色帽子的消防员。又说日本人较娇小,符合“矮松”的形象,而且有温柔美好之感,而美国、非洲看护妇则给人粗壮的感觉,不符合济南的冬天那种温晴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好笑,全身心投入去想,去讨论,才得出这么富有创意的答案。同时,也因为印象深刻,他们也会体会“语言大师”的魅力,永远记住老舍先生语言准确的特点,这个知识点也会一直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还有一次上《猫》一课时,学到芙蓉鸟被害,大家都怀疑是花白猫干的“案件”时,笔者请班上的学生充当前线记者,为同学们报导“案件”,又请学生充当侦探,分析文章有哪些疑点证明行凶者不是花白猫。同学们兴高采烈,纷纷要求扮演记者或者侦探,还有学生模仿记者口吻说话,说“某班记者某某某报导”,引起哄堂大笑。
  教学要看对象,当老师面对的是活泼天真的初中生时,采取各种方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活跃气氛,会令他们喜欢你的课程。
  4.科学回忆、分段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是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3]
  所以,如果学习只是上课学一学,回家做做作业,知识点会很快遗忘。到了大考的时候再重新复习,临急抱佛脚,精力和时间都花很多,但经常会出现因知识点复习不全面,有些题目明明觉得有印象,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现象。这样,之前的努力白费了许多,学习效率不高。同样,我们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名篇背诵,都是学生花不少时间背的,如果只是学的时候背一下,学过就放下,学生会很快遗忘,基础就不够扎实。如果重新背过,又要花费和原来一样多的时间。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定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以保持学过的知识成为终身的记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达到以较小的投入达到较大的收益的效果,笔者通常在每一节课花5分钟抽查,随机提问2~3名同学,有时是背名篇,有时是解释文言词句,有时是理解经典文句,一学期,甚至一年学过的内容都会提问,务求班上的学生每天都有机会起来回答,不会的同样内容第二天会再提问,直到记住为止。虽然这样会花费不少时间,但是由于这样不断的反复,点燃学生经常背诵复习的激情,学生的背诵非常扎实,学到的知识记得非常牢固,从成绩看,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文言文答对率由中段考的8736%和81.43%提升到期末考的96.43%和95.10%,排除试题难易差别,应该也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记忆越来越牢固,成绩自然也越来越好。
  以上便是笔者对过往“有效教学”经验的一点总结,可能不够全面,可能还不够科学,但无论怎样,已算是迈出了第一步。盼望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有效教学”方法的研讨中,让大家学到更多的有效方法。
  “有效教学”已经改变了老师的传统观念,使课堂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去想,去思考,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会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彭青,赵恒春.“有效教学”研究2007年度述评.
  [2] 彭青,赵恒春.“有效教学”研究2007年度述评.
  [3] 百度百科“遗忘曲线”
  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的课堂教学概括为“三化、三题、三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是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其任务不是培养某门学科、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所以,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应当给学生最基础、最一般、最通用的知识,这些知
期刊
【摘要】  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②学生活动,建构新知;③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激发兴趣 导入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下面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新的《国家教学课程标准》也同样提出:数学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应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面貌走进新课程。教师作为新课程第一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是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素质 心理素质 思想道德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老师的教学生活。  新课程中的学习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
期刊
【摘要】  创设物理问题的情境是悟理的基础,生成物理问题是悟理的关键。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悟理 观察和实验 质疑和讨论 实践和精练 科学方法  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物理规律的掌握有一个理解和领悟的过程。实践证明:真正地物理学习不是靠老师灌懂
期刊
【摘要】由二次函數的图像确定有关系数及代数式的符号,形象直观,由一个图像可以推导出一系列的结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再遇这类问题能够得心应手。  【关键词】二次函数 图像 系数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题型:已知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让考生根据图像确定其系数a、b、c及有关代数式的符号的题型。对初学
期刊
【摘要】  物理题是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的一种方式,习题教学是巩固概念、深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应当很好地掌握给学生题的质与量。本文对题的结构、形式和技巧作一些讨论,重点是阐明“迷雾”跟“推理”的区别,以及它的作用和作法。  【关键词】物理题 技巧 推理 迷雾 结构 形式  1.题的结构与形式  物理题由題型和题意两大部分构成。题型部分常为题头,由规定解与答的书写方式所组成。题意部分
期刊
【摘要】  对2012年安徽省中考、高考语文试题的形式与结构、内容与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高一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当调整高一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以期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  【关键词】语文试题 教学策略 比较 思考  1.试卷的形式与试卷的结构之比较  安徽省中考与高考语文试卷外在形式的异同主要表现在试卷结构、试卷内容、试题类型、各部分的赋分、各部分的题量和阅读字
期刊
【摘要】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 培养 小组合作 学习能力  1.什么是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
期刊
【摘要】 原地投掷轻物,是低年级投掷内容上的提高。而投掷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通过投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参与练习,掌握正确的抛、掷动作方法,并能描述出这些动作方法及技巧,提高判断力和目测的能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活动,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投掷活动的良好兴趣。  【关键词】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 投掷轻物 激发兴趣  原地投掷轻物,是低年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课堂教学中静态与动态的关系、知识的传授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关系、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常规课程与研究性课程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效益 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