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期妇女行不同子宫术式疗效观察及卵巢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生育期妇女采用不同子宫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卵巢功能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因生殖系统疾病而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35例生育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测其卵泡刺激素(FSH)、血清雌二醇(E2)、血清抗勒氏管激素(AMH),观察其变化情况等。

结果

患者治疗后无更年期现象发生,且术前及术后6个月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术后AMH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子宫切除术后AMH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子宫次全切除术后AM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全切除术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AMH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者术后AMH水平低于手术前(P<0.05)。

结论

生育期妇女采用不同子宫术式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在短期内不会使卵巢功能衰竭,而影响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能与子宫切除方式、年龄、途径等存在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其中38例为急性加重期,作为急性加重组;其余42例为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组。测定三组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加重组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平扫与增强扫描用于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2月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83例MSCTU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U两种扫描方式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准确率。结果MSCTU增强扫描不同期相用于诊断肾先天畸形准确率显著高于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U增强扫描不同期相用于诊断集合
目的分析研究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术,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GI、DI及PI评分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78.79%,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血脂分析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CRAO患者1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眼部症状及全身不适的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患者化验检查血液血脂分析,包含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形成。应
目的以乳酸林格氏注射液为对照,评价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PMCG)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中输注对患者血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术中输注SPMCG,对照组术中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分别在入室后以10 ml/(kg·h)的速度输注500 ml后行麻醉诱导,诱导后以10 m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图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头位难产初产妇212例,根据产程图分为新标组112例和旧标组100例。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科干预措施、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结果新标组第一产程潜伏期长于旧标组,但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短于旧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产程延长所占比例(18.8%)新标组小于旧标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峰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STEMI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记录患者心功能。结果STEMI患者心电图前壁导联ST段抬高振幅之和(∑ST)、Q波之和(∑Q)与心肌酶峰值、脑钠肽(BNP)、梗死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正相关(P<0.05),而与梗死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按照麻醉案分为三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A组行0.5%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B组行0.65%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A组与观察B组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老年单肺通气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老年单肺通气患者30例,手术选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其不同时间点通气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单肺通气后,气道压力(Paw)、肺血分流率(QS/QT)高于双肺通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5 min,氧分压[PaO2,(183.20±23.20)mmHg,1 mmHg=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方法对颈椎前路融合术后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可能导致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7年,平均5.6年。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重,其中2例患者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未再次手术。结论临床手术中可主观避免的导致ASD加重的可能因素:①术中尽量恢复较好的颈椎的生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