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动态增强核磁技术(DCE-MRI)测量眼外肌参数指标用于评定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临床病程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136例双眼受累的TAO患者,男性64例,女性72例,年龄24.0~ 65.0岁,平均年龄(40.5±10.9)岁。根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AS)标准,将136例TAO患者分为活动期组(88例)和非活动期组(48例),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MRI及DCE-MRI眼眶扫描。记录每条眼外肌的信号特点;利用西门子3.0 T后处理工作站绘制每条直肌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计算参数,并评估相应的诊断价值。参数包括早期强化系数(EEC)、峰值强化系数(Emax)和清除系数(WC5 min)。3组间信号强度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检验。3组动态增强核磁技术参数比较(早期强化系数、峰值强化系数和清除系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平均EEC、平均Emax和WC5 min对TAO的诊断价值。
结果活动期组88例患者的高信号患者45例占51.1%,等信号23例占26.1%,低信号20例占22.7%,与非活动期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间T2WI不同信号强度眼外肌(高信号、中等信号、低信号)分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P<0.05)。TAO组各条眼外肌的EEC、Emax和WC5 min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TAO活动期组各条眼外肌的EEC分别是0.63±0.06、0.61±0.05、0.56± 0.09、0.57±0.09,非活动期组的各条眼外肌的EEC分别是0.49±0.05、0.50±0.08、0.57±0.10、0.55±0.09。TAO活动期组各条眼外肌的Emax分别是1.35±0.09、1.28±0.09、1.21±0.17、1.25±0.10,非活动期组的各条眼外肌Emax分别是1.04±0.06、1.05±0.10、1.20±0.19、1.16±0.11。TAO活动期组各条眼外肌的WC5 min分别是0.13±0.03、0.13±0.03、0.13±0.06、0.13±0.03,非活动期组的各条眼外肌WC5 min分别是0.08±0.02、0.79±0.03、0.11±0.06、0.09±0.03。非活动期组内直肌和下直肌的EEC、Emax及WC5 min与上直肌的WC5 min均明显小于活动期组(P<0.05 ),两组间外直肌和上直肌的EEC、Emax及外直肌的WC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平均EEC、平均Emax和平均WC5 min的相应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1,0.879 ,0.898。
结论DCE-MRI测量眼外肌参数可显示TAO患者的临床活动情况,可考虑作为TAO活动分期的量化指标。(中华眼科杂志,2017,53:43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