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371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信息技术学科2020年开始执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意味着本年度入学的学生将要在2021年底参加学测。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标准、新教材背景下,如何确保学生顺利通过合格性考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早谋划,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应对之策。新课标将信息处理过程中隐含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重点凸显了出来。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网络调研的形式,针对目前中学人工智能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需求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503名中学教师,调查内容包括人工智能教学资源使用的外部条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需求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中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过程中存在资源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观念待更新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学的开展,而加强资源建设、积极开展师资培训被认为是有效破解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应用难题的途径。
在《哈利·波特》情节中经常会看到一个神奇的道具,只要穿上它就可以实现隐身。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拿铁熊猫智能终端来模拟实现视频前的隐身效果。本次实验利用颜色传感器采集检测衣服的颜色(单色),将其变成“隐身衣”,从而实现在视频前隐身的效果,如图1所示。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主体,由于内容侧重逻辑思维分析与抽象建模,如果没有较好的项目案例,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味,也无法达到应用算法与编程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开发兼具趣味性与应用性、凸显真实生活情境或中国优秀文化色彩、蕴含算法思想的项目案例,展示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算法模型并加以解决及优化,有利于触发学生自主探索、持续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