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学本身的发展,数学的应用已日益升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习动机的诱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只有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因此,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课堂和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也要大加赞赏,即使他们有失误,也要热情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创新。另外,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尽量做到教学民主,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从而消除一切心理障碍。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无拘无束,思维也就非常流畅,于是便常常会有创新的见解涌现出来。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小学生又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针对这样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寓教于教学活动之中。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课前备好两组题,并把它写在卡片上,以及写有得数的信箱八个。12×3+14、78÷3-9、50-45÷3为第一组,第二组为12×3+7×2、35×3-42÷7、96÷6+45÷9。我是这样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个小邮递员?同学们:“想。”那好,老师这里的每张卡片你们把它当做“一封信”,算出后送到前面的信箱里(注意算出的得数要跟信箱上的一样,才能放进去)。这样满足了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又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又如讲多位数、百分数、统计图表等内容时,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认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重要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做,使学生“乐学”,建立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模式,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有关数学知识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起点。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小鸟会哭吗”,有的孩子还会把家里的钟表、玩具拆开来,看看里面的究竟。这些好奇心正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有创建的物理学家,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毅力、像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得到启发而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水的浮力而发明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鲁班因手指被小草划破而发明了锯子,牛顿由苹果落地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例子虽然和他们的其他素质有关,但莫不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创新有关。
  四、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指依据思维任务,利用已知信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范围进行思考而获得大量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对旧的突破。没有发散思维,墨守成规,就谈不上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作为一个重点。
  由于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的教学观,那么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相对较多。数学课堂中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变、一题多式的练习诱导学生进行发散的求异的思维训练,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不定框子、不设卡子、不追究所出现的错误、不求全面准确,可以寻根探底,可以推广发散,可以归纳类比,可以联想假设,鼓励标新立异,这又将推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能力是通过其自身的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多种条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计算24+24+48,绝大多数学生是按照运算顺序计算,教师启发学生说:“有没有更简便的更好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计算情绪高涨,积极探索,出现了两种更好的解法,即24×4=96或28×4=96。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以上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几种成功做法。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小学数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发挥学科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有所创见、有所创造的人。
其他文献
介绍自我类的习作常常用作写人作文入门之妙方,分析自我介绍类作文,就会发现写人的习作多了,就难免雷同,出新就没那么容易。本文试图从一些较为成功的自我介绍类作文入手,简单介绍一下自我介绍类作文写出个性特色的妙招。  一、抓住特点,细细描绘  例文一:  这就是我  大家好,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也许你们认为我很自恋,确确实实,这就是我,一个极度自恋的人,但我有这样的自信。  我的自恋首
期刊
摘 要: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和工具,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其作用的发挥十分关键。本文结合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谈了谈具体做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和工具,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其作用的发挥十分关键。下面,结合农村信
期刊
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是由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的。要想在新形势下,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三点,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政治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  初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
期刊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可见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没有音乐审美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满的教育。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手段,同时,它能以音乐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作为一名音乐教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以往的作文教学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对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死,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学生说、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对作文兴味索然,提起作文,学生怕学、怕写。作文教学必须一破过去的陈旧模式,大胆创新,构建一种与新课标相协调的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愿写、乐写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及“高效课堂的高效”入手,分析了传统数学课堂的某些弊端,从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阐述了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合作探究  “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人的内在潜质开发、启蒙出来,也就是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求知的习惯。所以必须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运用
期刊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数学家怀尔德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由数学传统和数学本身所组成的文化系统。《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课程理念之一,与之相应的近几年数学高考和各地质检中,富含数学文化价值的试题备受命题专家所青睐。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践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倡导数学文化教育理念的人文教育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承接传统、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倡导阅读教育,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参与“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呢?笔者在教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给学生一份快乐,引导学生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
期刊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动而辞发。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命题激趣,诱发想象思维  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才能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
期刊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数学与数学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养成好疑好问的习惯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尼尔·波斯特曼曾这样批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醒,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旧的教育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