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师魂著华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li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在孩童时代,人人都有很大的梦想,长大要当科学家、歌唱家、企业家、将军……但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少青少年失去了人生梦想,失去了信念,失去了远大抱负。这一现象不仅是青少年个人的可悲,而且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败,更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有位西方教育家说:“学校是现代社会人性的最大压抑机构,有时候它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灵魂堡垒。”当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这样,教育理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者当属此类。
  笔者在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接触了太多中小学阶段在家长的打骂、教师的训斥、周围人的冷漠中“挣扎”过来的青少年,对于这类学生,家长无奈、教师头疼、自己自暴自弃。职业学校的教师每天面对比较多的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去做呢?
  《中国教育报》曾登载青少年学生的八大需求:“被尊重、享受自由、享受被爱、享受浪漫、安全感、被体贴、希望引起注意和重视、希望与更多的人交谈并成朋友。”其实“双困生”更需要这些。近年来,笔者对所带的学生进行过这样的调查:让每个学生把时光追溯到童年时代,把自己在童年时代朦胧的梦想写在纸上,签上名,然后回到今天的现实中来,把现在的想法写在另一张纸上,签上名。经统计对照,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在十八岁时的梦想和童年时代的相同,而是天壤之别。有不少学生,今天几乎没有梦想可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无奈、空虚、无助、自卑、厌世、叛逆,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看起来活泼奔放的少年,内心却是如此凄凉和暗淡。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狂人日记》的末尾这样写道:“救救孩子。”教师应该救救这类孩子。
  1.帮助“双困生”找回丢失的梦想和信念
  “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渴望”,这是梦想一词的哲学概念。一个人如果丢失了梦想,就是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生活的精神支柱。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深藏、深切、深处”的梦想是被谁偷走了呢?《未来导报》如是说:有些青少年学生的梦想是被以下三类人击碎扼杀了:一是不称职的父母;二是失败的教育;三是不负责任的朋友。有不少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他们走到今天,已是心力交悴、疲惫不堪,他们已濒临崩溃的边缘。人在特定时刻逃避痛苦的潜力要比追求幸福的力量大得多。我们要把“双困生”逃避痛苦的潜力转化为追求幸福的力量。这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学生是需要引导教育的,而不是压制管理的。我们应以涓涓流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有朝一日他们会感悟、感恩、感动、感谢。朋友给笔者发过这样一则短信:“删除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设计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谱写醉人的风景,攀登人生的巅峰。”我们应该经常以这类语言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中国的职业教育,国家重视,前景看好,我们要以身边人的故事,给学生大讲职教的广阔前景和无处不在的社会机遇。比尔·盖茨说过,人要成功无非六个字:“眼光,机遇,奋斗。”太阳每天无私地照耀着每个人,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位哲人说:“看不到机遇的人是笨人,抓不到机遇的人是蠢人,不利用机遇的人是罪人。”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外交部长李肇星夫妇教子的十个观点,笔者认为它是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可借鉴的范本:①培养想象力;②不许不劳而获;③身教的力量;④懂得相信自己;⑤学会赞美人;⑥打铁尚需自身硬;⑦不要书呆子;⑧父母罗曼史的影响;⑨让孩子独当一面;⑩该出手时就出手,挫折也是财富。
  《德育报》曾刊登过题目为《与爱同行》的一篇短文:“爱”是人间最崇高的一个字,人们用终生的时间去寻找,但往往也是因此而心力交悴,无功而返,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爱是给予,爱是奉献,爱是信任,爱是真减,爱是忘我,爱是细腻,爱是永远凝视你的眼神,爱是永远在深夜为你点亮的那盏明灯……读完这篇短文,有不少人流露出无限遐思。今天,当我们面对“双困生”束手无策时,还有什么比“爱”的力量更大呢?
  2.帮助“双困生”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都要有一个长、中、短期的目标计划。一个人一生中的净工作时间只有14.7年,人的一生也就是三万多天,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制定人生目标就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人是有思想的万物之灵长,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是以希望而生存,而动物只是以本能而生存。这个“希望”就是心中的目标,人生最可悲的不是输了而是差一点赢了,这个“差一点”就是没有看到目标。《未来导报》曾刊文诠释对人生目标的年龄界定:0~24岁为成长成熟阶段;25~45岁为开创事业阶段;46~60岁为再造辉煌阶段;61岁以上为享受人生阶段。面对“双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制订成长成熟阶段的目标计划。诚然,目标制定之后,就要付诸实践,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克服一些不成熟的缺点——急于要回报、不自律、情绪不稳定、没有自信等。
  目标就是灯塔,目标就是希望。航船没有目标,就随时有可能碰触暗礁,一个人失去目标,犹如无头苍蝇,生活就会一团糟。一个人今天的生活状况取决于他昨天做了什么;明天的生活境况取决于他今天在干什么。我们应指导“双困生”制定好目标计划,每天激励他们付诸行动。
  3.帮助“双困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可不完美却是人生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如果总以幻想中的“完美”去要求学生,那他们永远走不出自卑的泥潭。一个人如果有了自卑心理,往往就会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不善与人交流到孤独地自我封闭,且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因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
  “双困生”大多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不敢憧憬美好的明天。其实,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成长阅历和自我评价中逐渐形成的。自卑心理是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如果一个人从孩童时期就常被人夸奖和宠爱,长大后他就会很自信。而那些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环境中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双困生”大多属于后者。如果一个人很少体会成功的喜悦,或从来没有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能力的人,很容易对前途悲观失望,在竞争中失去勇气,与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   面对“双困生”存在的自卑心理,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让他们懂得:世上没有无用之人,只是没有放到适合位置,只是没有找到用武之地。我们还要帮助“双困生”永远保持积极、乐观、包容、真诚、助人、持久的良好心态。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己无悔、对人无愧”(松下幸之助语)。
  4.指导“双困生”承诺立誓实现目标
  虽然我们努力帮助“双困生”找回梦想,制定目标,重拾自信,但他们有可能只是三天的热情,遇到困难挫折又会重蹈覆辙。我们要引导和激励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监督自己。在某一领域要获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付出的努力与成功成正比,努力拼搏,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在美国,拿破仑·希尔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创造性地建立了全新的“成功学”,在人际学、创造学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地位。他利用20年的时间,访问了包括福特、罗斯福、爱迪生等著名人士在内的500名成功者,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卷本《成功定律》。这部著作用26种文字在34个国家出版,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的重大事件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拿破仑·希尔总结出了最有价值、带有规律性的17条成功定律:(1)积极的心态;(2)明确的目标;(3)多走些路;(4)正确的思考方法;(5)高度的自制力;(6)培养领导才能;(7)建立自信心;(8)迷人的个性;(9)创新制胜;(10)充满热忱;(11)专心致志;(12)富有合作精神;(13)正确看待失败;(14)永葆进取心;(15)合理安排时间;(16)保持身心健康;(17)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双困生”,我们讲这些无意义,但是应该让他们懂得: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说到立誓承诺,好像那是入团入党时会做的。这几年来,通过追踪调查:只要是制定目标计划,立下誓言和承诺,并付诸实践的学生,两三年之后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双困生”立誓承诺呢?
  把最能激励和鼓舞自己的语言写上三五行,贴在自己的床头,以便每天早上起来第一眼就看到,出门之前默记于心。每天晚上上床前对它内心可否惭愧?把这个简单的事情养成习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海尔总裁语)。
  “今天是我新生命的开始,我立志要成为改变自己、家族命运的人,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赋潜能的,我说得到就能做得到,没有人能够想象我的未来有多么辉煌”。
  “当现实的铁锤无数次把我击倒在地的时候,我一定要面向蓝天,背朝大地,大声地说一声:我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我要以自己辛勤的汗水,执著的毅力,营造出一个有风有雨,有泪有笑,但却是始终无怨无悔,潇洒如一的灿烂人生”。
  拾撷几枚学生案牍上的豪言壮语,确实使人灵魂震撼。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速度、多变、危机”的时代,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改变、创业”的重要性。现代教育切记墨守成规,一定要与时俱进,学会预见变化,追踪变化,适应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
  中华民族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双困生”亦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其他文献
摘 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中做改进: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让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制作;教师作“顺、引、助”的适时指导和评价;师幼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中,主动积极地参与角色游戏,激发创新意识和兴趣。  关键词: 角色游戏 自
摘要: 杜甫诗歌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其中不乏身份高贵的贵族妇女、技艺超群的歌舞伎、高洁多情的大家闺秀形象。但是有一类形象我们不得不提,那就是饱受战乱之苦的老妇形象。她们是那个特殊时代底层劳动劳动妇女的缩影。本文对这一类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不仅反映出了戰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创伤,而且反映出了杜甫积极进步的妇女观。  关键词: 杜甫诗歌老妇形象妇女观    杜甫号称“诗史”。他的诗歌堪称是描绘唐代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起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的独特民俗文化风貌,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时期,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
摘要: 一年一届的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已经落下帷幕,激烈的竞争似乎早就忽略了农村学校的存在。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学生素质不高,学校经济“拮据”,音乐课不受重视,直接导致音乐教师激情丧失,纯粹为了能拿出节目参加比赛。种种现象表明,其实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还是存在问题的,它需要我们用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 农村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师资教研    一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毕业后在农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要积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习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需要理解写作思路,作文需要考虑结构的布局。“读”“写”结合,两翼一体,合则美,离则伤。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宋代学者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
摘要: 讨论式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诸多不足,促进大学英语“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英语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应依其要义科学组织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等教学环节。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虽然传统讲授式教
摘 要: 如何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课堂,有效的课堂首先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才能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灵活应用物理规律。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积极性 提高方法  我们都看过NBA篮球赛,在球场上所有的队员都在积极活动,团结协作,激烈对抗。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比
摘 要: 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了新一轮课改前后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结构、内容、方法,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做新课改的推动者,探索更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曲线运动 新旧教材 教材比较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新旧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比较,对落实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及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
摘 要: 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而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具有艺术性的结尾,往往会以其独具的魅力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令人深思。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发散式、回味式、延伸式等语文教学中结尾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结尾 教学艺术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
一、案例背景与课题的选择  (一)提出问题  每每临近高考,奋斗在一线的我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感慨,每天力气出得不少,脑子也动得多,学生成绩却总难提高。是方法不对,还是力气没有使对地方?这是每一个高三老师都有的困惑。辛苦工作之余,我陷入了思考:有没有一种既省时、省力又高效的复习思路和策略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上好复习课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根本保证,所以复习课的教学要有效性,且遵循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