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腹部手术的的量-效关系。方法将拟行下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等比重液组(I组)和重比重液组(II组),ASAl~II级,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 I组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混合液(平均比重1.006)共3 mL注入蛛网膜下腔。 II组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5 mL混合液(平均比重1.011)共3 mL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均为0.2 mL/s,注药后硬膜外置管(以备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不佳时用),记录麻醉起效时间T0、运动阻滞达改良Bormage评分3级的时间T1、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的时间T2、感觉阻滞消退2节段的时间TR2、运动阻滞消退至改良Bormage评分2级的时间TB2、伤口出现明显疼痛需用止痛药的时间Tp、能自行排尿的时间Tu并进行比较,统计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20 min患者出现明显“难受”感觉的例数,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注药后T0、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6、1.561,均P>0.05);I组T2明显长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3,P<0.05),I组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20 min患者出现明显“难受”感觉的例数明显低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50,P<0.01。 I组TR2、TB2、Tp、Tu均明显短于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3、3.786、5.878、6.387,均P<0.05)。结论等比重局麻药蛛网膜下腔阻滞起效同样迅速,效果满意,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织和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在研究组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的
目的 比较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与微创喉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甲状腺疾病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0例,其中Ⅰ组给予微创喉内镜甲状腺手术,Ⅱ组给予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Ⅰ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3.1±0.2) min、(5.7±0.6) d,显著短于Ⅱ组的(90.4±1.1)mi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监测在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 PetCO2监测组)和对照组(非PetCO2监测组)各29例,对两组错误插管发生率、呼吸机工作故障及其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不良事件发生到医护人员响应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研究组进行进一步分组,按照有无心功能不全分为A组(心功能正常组)和B组(心功能不
目的 总结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畸形(CVM)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SWI序列、常规MRI(T1、T2WI、T2FLAIR及DWI序列)诊断CVM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VM引流静脉检出数,SWI检出56条(100.0%),常规MRI检查中,T1WI检出10条(17.9%),T2WI检出18条(32.1%),T2FLAIR检出24条(42.9%),DWI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的孕鼠DHA干预后,对围产期炎症暴露的仔鼠脑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孕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孕期第1天开始无菌生理盐水灌胃至分娩,于孕第1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圈套”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itides,ODN)对子痫前期大鼠模型母胎界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①NF-κB“圈套”寡脱氧核苷酸(NF-κB dec
期刊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iPSC)是一种应用相关转录因子将细胞重编程、逆转其发育潜能而得到的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ESC)的一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