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初探

来源 :人文社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立足于“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以人为本”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人权为目的,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反映群众意志的群众路线来实现这一目的,真正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在理论上实现了人之为人的目的和工具的统一,在实践上使人民群众的自主、自为、自觉成为可能。正确理解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贯彻习总书记的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以人为本 人的本质 群众路线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要准确理解毛泽东的“以人为本”含义,关键是要理解“以人为本”的“人”和“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思想中的“人”侧重的是现实的整体的人,即人民群众,“本”指的是价值论意义上的“本”,即是说人是最高的价值存在,没有人的存在,一切都是无意义的。毛泽东的“人”与马克思的“人”是一致的。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⑴P56,他的“人”实际上就是处于相互联系中的社会整体中的人,他虽然也谈个人,但谈得更多的却是群体,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毛泽东秉承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结合民本思想的传统,创造性地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从人的本质和特性来看,毛泽东对马克思人学思想作了独特的阐发。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三个方面的规定:第一,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亦即能动的实践活动或劳动。对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得很清楚,“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⑵P517 第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⑶P514。黄楠森概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即是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制造生产工具,从事生产活动⑷P6,但他总结的是前两个方面,却忽略了人的需要,因此全面的讲,人的本质就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生产活动。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他在《论持久战》中说:“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主观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⑸P477,毛泽东概括人的基本特性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人是阶级斗争的动物(一定历史时期),一句话,人是社会的动物。”⑹P81 而人的生产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人的本质又被归结为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他在《实践论》的开篇即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⑺P282
  毛泽东从人的本质出发,提出“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体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价值。“人的根本就是人自身”⑻P460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⑻P461 ,人作为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和谐统一体,作为自己活动的本体,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自然属性是人之求生存的属性,人为了生存必须首先获得生活资料,“人必须先有衣食住的需要,然后才能从事科学、文化、艺术及其他。”人与动物都有自然属性,但是人之所以为人,不仅在于人有自己独特的形体,有其自然属性,更根本是在于人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正是通过人有意识的社会化生产和创造活动,才使自然界的存在人化,才有了人的世界、社会,从而使人成了“作为人的人”的存在。“作为人的人”即“人之为人”,不仅意味着人是人的世界及其历史的根本、主体,而且还意味着人本身是人的主体,这也就表明,“人之为人”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及其历史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而人作为人的根本意义和最高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创造价值、生成意义的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才明确指出,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⑼P1512 因而从价值角度区分了人与动物,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存在。
  人的精神虽然在本体论上是第二性的东西,但在价值论上却是第一位的,这不仅是说人之为人在于能够过一种精神生活,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精神能够使人按自己的需要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丰富多彩的属人世界。黑格尔就曾讲过:“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⑽)P38 马克思也曾写道:“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地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⑾P50
  其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尊重劳动人民的意愿,以人民群众为本。历史的基本推动力是生产力。毛泽东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产力是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破坏旧的生产关系,破坏旧的社会关系。”⑿ 针对“唯武器论”的论调,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战争中“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⒀P70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⒁P1031 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财富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自己创造出来的”⒂ ,他认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作为人民的主体部分,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其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就可以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毛泽东认为人民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理所当然的也是精神活动的主体,只有尊重精神主体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主动性才可以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成功地从事实践活动。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变革的主体。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革命本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他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⑸P625   二、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人权是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的目的
  勿庸质疑,“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人,关注人的存在境遇。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权利,一个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论是称不上“以人为本”的。早在领导安源工人罢工时,毛泽东就提出了“从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
  生存权是人民赖以存在的基础。“人民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1)P32毛泽东指出,所谓生存权就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取得保持他生命的食物的权利。”⒃P9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众多,而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成了最头疼的事情,“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为了解决这一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毛泽东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占全中国总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身上,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也就等于解决了全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要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就得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综观中国历史,土地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土地者可得生存并丰衣足食,而无土地者则要受尽剥削和压迫,生命随时受到威胁。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土地革命,因为为了解决最广大贫农的最基本、最迫切的生存权问题,无论在革命的什么时候,土地政策和土地改革都贯穿其中。
  人的本质是劳动,人们为了生存必须通过劳动去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的权利也就是劳动的权利,是对人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的尊重。尊重人的生存权,必然包括尊重人的劳动权;剥夺人的劳动权,也就等于剥夺了人的生存权,必然要置人于死地。1922年5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更宜注意的问题》一文,对工人的劳动权作了规定,“一个人在十八岁以上六十岁以下有气有力的时候,除开他自己发懒不做工可以让他饿死不算数外,在理都该把工给他们做,工人就有种要求做工的权利。若是工人有力而社会无事可以买他的力事实上工人不得不赋闲时,社会就应该本着罪不在工人的理由而给他们平常的工资,这就是劳动权。”⒃P9毛泽东不仅关心工人的劳动权,还关心和尊重所有人的生存劳动权。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说:“对于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坏,不捣乱,也给土地,也给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⑼P1476 同时,毛泽东尊重和关心所有人的生存权还突出地体现在其优待俘虏上。他不但不杀俘虏而且给予他们与士兵们同样的甚至更好的待遇,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愿意留下的留下,想走的就给其盘缠,毛泽东的这种善举不仅感化了俘虏,还更团结了自己的士兵,使士兵为了一致的目标踊跃地积极地击溃敌人。
  毛泽东认为人的发展权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上层建筑的权利。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时说:“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⒄P129 人民管理上层建筑,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人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其标志就是真正的当家作主,即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
  三、 群众路线是实现毛泽东以人为本的根本途径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出发,认为要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走群众路线。毛泽东经常教育干部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来自人民群众,力量来自人民群众,智慧也来自人民群众。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概括起来说,群众路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正是通过这一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把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利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挫败了敌人的进攻,实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与自由。
  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的精髓,是实现民主的方式之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所谓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⑼P1475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⑼P1475。因此民主也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众对少数反动派的统治。毛泽东始终关注民主政治建设,并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民主的具体实现方式之一。他认为,尽管政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者,但仅有政党组织的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投入到民主建设过程中。他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群众路线有机地把群众与政党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群众路线也体现在“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中,领导是从群众中来的,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因此,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工作中要善于组织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毛泽东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高到高级的程度。”⒁P898 因此领导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生活,关心群众需要,才有可能真正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衡量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准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的宗旨,是衡量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号召我们全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他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应有之义,他强调指出:“我们的共产党人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在毛泽东看来,人民利益不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而且是其归宿。   1944年6月至7月,延安来了一个中外记者团,一位名为斯坦因的外国记者一见面就挑衅地问毛泽东:“你以什么权力在这里指导政府和军队?”毛泽东回答说:“靠人民的信任,靠当前在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各政府之下的八千六百万人民的信任。”⒅P16-17 正是因为人民的信任,他们才会把权力托付给政府,政府就应该对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⑼P1128“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⒆P610 ,既然人民把权利委托给了能代表他们的、能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中国共产党人,那么共产党人就应履行好义务,切实代表人民利益,保护好人民的权利,为人民群众多干好事实事,而不计个人私利,更不能以权谋私。毛泽东意识到,在共产党执政以后,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的情绪可能生长,有的同志可能淡化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一定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要为人民着想;共产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而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居‘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么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共产党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是行不通的;一定要失败。”
  概括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完全的、彻底的、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和群众建立鱼水般的关系,了解并反映群众的疾苦、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二是一切言行都应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就是对的、正确的,就要坚持;反之,则是不对的、错误的,就要改正。
  三是党员干部要为人民用好权。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用人民给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在政府中成为廉洁正直的模范,而不是利用权力为个人谋福利。
  五、 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虽然“以人为本”思想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毛泽东晚年在人的问题上也犯过严重的错误,但这也无法抹杀“以人为本”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
  作为新中国第五代领导人的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群众利益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⒇p6在2013年6月18日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说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第五代领导集体把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更深化和细化了,这恰恰说明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应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贯彻群众路线,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设想。
  注释:
  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972年版
  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⑷ 《马克思主义与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版
  ⑸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⑹《毛泽东文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⑺《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⑼黑格尔 《小逻辑》 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⑾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的讲述》(1956年11月15日)
  ⑿《毛泽东文集》第5卷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⒀《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⒁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1955年9月12月)
  ⒂《毛泽东文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⒃《毛泽东文集》第8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⒄陈晋《毛泽东之魂》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⒆《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⒇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杂志2013年第1期
  作者简介:
  于文娟,女,1983年6月生,湖南永州人,研究生学历,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德育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参与民主的视角分析这一制度对于群众政治效能感的培养、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以及实现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作用,对于该制度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政治效能感;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公开选拔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1,它“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向社会采取公
期刊
引言:  从秦始皇派徐福去东海求取长生药,到后来的各种炼丹术士不停地鼓捣各种丹丸:从儒家的修心养性,到道家的吐气纳息……长生不死一直都是世人心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导: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寿命最长的动物——一只活了510多年的蛤蜊。也有人认为,陆生龟有500多年的寿命……自以为是的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对生命乃至对寿命的认识,甚至还不如那些没有智慧的蛤蜊……  这是一部全新的理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铝合金炉前分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铝合金炉前分析走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期刊
摘要:一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除正式的雇用协议以外最重要的、非书面化的契约形式,它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预防和纠正这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心理契约违背;工作态度;工作行为  引言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经营战略和管理方式上做出了重大调整,如精简人员、兼并重组等,这些变革一方面使组
期刊
摘要:在星体(球体)内部探索方面,我们不断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星体(球体)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已经被我们解开了。  关键词:星体内部;物质;摩擦;斥力;空档区  1 引言  科学家用光谱检测发现太阳含有氢元素,又用太阳的体积和质量算出了太阳的密度,得出了太阳是气体球的定论。太阳的温度非常高,用“核聚变”来解释恰到好处。本文重点解释了星体(球体)内部是如何运作的。  2 太阳的形成
期刊
你相信吗?看起来很憨厚的羚牛也有狡猾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为给一头羚牛佩戴无线电项圈,我们对它进行了麻醉。往常羚牛在注射回苏剂后的短时间内就会慢慢起来迅速跑走,但这头羚牛在预计苏醒的时间到后,却似乎还没有醒过来。这种情况使人紧张,以为麻醉过量致使它昏迷不醒,得赶紧看看是否要给它补一针回苏剂。于是,参与麻醉工作的老浦走到羚牛身旁查看情况。刚一接近,羚牛就立刻睁开双眼,并站起身直接冲向他。说时迟、那时快
期刊
羚牛和麝牛是同属于牛科羊亚科中的两种体型庞大且大小相似、生活环境迥异的物种。这两种动物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已经困扰了世人多年。由麝牛学名中的Ovibos可见,这种动物与牛和绵羊有相似之处,而羚牛学名中的Budorcas的词根有牛和瞪羚的含义,暗示着它与后两者有相似之处。  早在1850年,当羚牛首次被科学描述的时候,有人就开始认识到它与麝牛很相似。从1850年中期开始,科学家将羚牛和麝牛的口、鼻、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第三代领导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前提下提出的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一定的价值维度。其价值维度不仅仅在于它自身内容上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础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方面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其对于政治、经济
期刊
一位朋友曾经讲过一句有哲理的话:一切智慧都是生存的智慧。生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之一。它不断复制,并且超越了氏族、部族、民族、国家,一切政治的和疆域的界限,在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文学艺术等等不同文本中不断演说新的版本。古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祭祀仪式上隐喻的向死而生,阴山岩画上的生殖巫术、汉人择址建寨的风水信仰,这一切,都是人类不断吟诵的生存主题,也是人与自身生存环境签订的各种“契约”。人类要生存,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直接生产铝硅钛合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直接生产铝硅钛合金技术走持续、稳定及健康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