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知识素养世界第一值得骄傲吗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tus3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公布了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首次参加PISA的中国上海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在第一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官方评价称,上海学生的表现明显领先。
  对于这一结果,笔者并不感到意外。2008年,上海市黄浦等6个区191所中学近2.8万名九年级学生,参加了“2008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试”,测试结果就很“引入注目”:上海已进人世界第一教育方阵,与芬兰、瑞典等国家相匹敌。
  但由于这是一次直接与世界的对话,所以。中国上海学生的这一表现,在参与国家和地区中,还是引起很大的震惊。据报道,此前就大谈美国教育改革十分紧迫,称美国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正在落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述结果公布后,再次提到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距,呼吁教育改革。而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界来说,也甚为扬眉吐气。
  怎样看待这次世界第一?不妨先来看PISA究竟是怎样一种测试。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00年推出,它以15岁学生为调查对象,目的在评量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是否能够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每三年一次。PISA认为学生不可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的所有知识与技能,要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必须在关键领域,诸如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制定了一套标准化指标体系。
  这样的测试,虽说是对学生进行前瞻性的评估,伹从其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看,完全是我国学生的强项,要知道,我国的小学试题。很多大学生也做不出,不少国家小学二年级学生。不识字、不懂加减乘除,而我国三四岁幼儿就会几百字也不稀奇。加之上海此前的课改,也强调学生不但要学会知道(lean to know),还要学会学习(learn to learn),因此,拔得头筹,也合情合理。笔者保守地估计,我国内地如果选择发达地区的10个城市学生去参赛,包揽前10名,难度并不大。
  我并不否认这一测试所展现的我国学生的过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这其实是长期以来学校、家庭、社会(特长班、培训班)以及学生合力取得的成果。内地学生起早贪黑地学习。双休日不是在补课,就是在去补课的路上,假如还难以获得优秀的表现,也太对不起自己的付出了。但是,我们必须同时清醒的认识到,这一测试,反映的仍旧是知识教育的成果,更确切地说,是应试教育的成就,带有很强的“锦标主义”“拔苗助长”性质。学生的创新力如何、想象力如何、身体素质如何、有何个性、兴趣与特长,并不在测试范畴之内,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前不久,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而在2007年公布的一项世界国民体质排名中,荷兰、丹麦和德国排在世界前三,韩国排在第24位,亚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亚洲第二。中国排在第32位,亚洲第三。也就是说。在知识教育之外的个性培育、人格教育、创造力教育等方面,我国教育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实践表明,个性、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才是一个受教育者真正能成才、取得卓越成就的根本。
  如何看待这一测试成绩,将检验政府部门对发展教育的态度。过去10年的教育发展,纵有媒体一再批评义务教育的择校热、农村教育的薄弱、应试教育扼杀学生个性、高考考场的作弊、大学严重的行政化与功利化,以及教育中人“现身说法”,指出存在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学术管理中的严重问题,这次获得世界第一的“佳绩”,会不会给“辉煌”增添一笔呢?
  美国在这方面的态度,耐人寻味。最近一个时期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各种场合,都说美国教育的落后,指出这样的教育将让美国的未来陷入危机。而再观察过去30年的美国教育发展,几乎一直处于“危机”之中。1983年,里根政府发表《国家在危机中(ANatinal-Risk)》报告书,就警告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不仅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而且落后于美国自己以前的水平……而就是这样“危机四伏”的教育,却成就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全球领先,学术创新也独领风骚。
  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知识教育领先,我们当然不必妄自菲薄,可总结其中的好的做法,加以推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与国际比较中,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庆幸地是,就此结果,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上海项目组12月8日解释称,上海虽成绩第一,但学生校内外上课时间总量偏高,课业负担偏重。学生自我调配课外阅读时间和文本的水乎不高。上海首次作为地区参加测评,并非想“比较高低”,而是检测自身教育水平,因学生基数、国家地区分布等差异,并不能以此认为上海的教育就已遥遥领先了。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注意到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严重应试教育倾向问题,在最近启动的改革试点中,确定了“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改革任务。因此,思考怎样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参与实践,这应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当下应该考虑的问题。不然,几十年之后,人们的感慨可能是:中国15岁的孩子早已“世界一流”,为何却始终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呢?这与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少年足球队在国际赛场获得锦标多么相似。而现在中国足球在亚洲已属三流。当然,这不仅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还包括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全面改革。
其他文献
古代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纯美妙的文体,古诗鉴赏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情感培养和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要加强对古典诗词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当下的古诗词教学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
“教师善教之本在于乐教,而乐教之根在于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态度,幸福感不是来自生活经历本身,而是来自人的内心,来自人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人们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人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所感受到的幸福的程度。  教师的幸福,来自对教书育人的职业的美好体验,来自对每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来自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
教学因精心预设而精彩,也因精彩的生成而出彩。纵观我国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无一不充满着信手撷来的睿智。一些突发状况,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会打乱整节课“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他们都善于随机应变,用自己的智慧,对突发状况进行极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善待错误。润物无声  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一句时,学生“卡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阅读的切入点,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深层次,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文本、作者达成心灵的共鸣。实践证明,巧用“设疑”,可以对学阅读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想象,发展思维,使阅读课堂在“设疑”中生成精彩。  一、课堂导入设疑,促进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课堂的导入环节,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一环。语文阅读课堂的导入,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文本
高中地理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所要遵循的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强化学生知识的吸收效果,因此,教材的编写必须要能够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教材不仅在结构设计和内容选择方面做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而且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个人素养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过探究新课改条件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教材的主旨思想,对于课堂内容的布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地理教学面
目的观察芦荟胶治疗局部皮肤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局部皮肤感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应用芦荟胶局部外涂,对照组应用百多邦局部外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