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学反思的准备要领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语文课历来被认为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科目,尤其是复习阶段,教学任务比较重,学生的复习旧课程的兴趣和用心性也要把握。因此,在初三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感共鸣,激扬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感引发。
  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学生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能够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构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可以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再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用心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这样,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语文课感兴趣了,喜歡上了语文。
  2.兴趣激发。
  要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就要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因材施教,灵活采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1.教学形式要出奇夺胜。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例如,在阅读课的设计上,可以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相应的,读书的方法也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主角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等。
  2.教学方法要百变多样。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地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可以这样处理:讲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到达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地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
  三、作文下水,思路与学生同步
  好些教师教学生写作文,其实自己并不会写作文,教师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痒,对学生作文的评批也不能对症下药。写好了下水作文,作文的评批才会更加到位。评批作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坚决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
  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的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如果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而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我的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期望也能像他一样。”
  2.和学生建立起一种作文“会商”的关系。
  评语要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教师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反过来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教师的“评、批”。在评、批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评、批”要采取商谈的语气,使学生从心理上十分自觉地理解教师的指导。
  3.评语的形式拒绝程式化。
  “评、批”不务必在作文簿上写,也能够在课堂上讲;“评、批”不务必只有教师评,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评、批”不务必只有教师评学生的习作,也能够让学生评教师写的同题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
  4.评语的导向重在指导和鼓励,拒绝批评式说教。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因此,要保证作文教学的质量,就务必要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多指导鼓励,少批评说教,是写好作文评语的一条重要原则。
其他文献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近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汉字听写大会》等赏寻文化基因的节目,在这片华夏土地上燃起了一场“国学热”。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这些国学的盛宴无疑为我们带来了国学复兴的曙光。  何谓国学?经史子集中,那篇篇锦绣,字字珠璣,是谓国学。她徘徊于“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雁门关前,纵横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赤壁边上,游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总结出了用“三读三批”的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将课堂分成三步走。  一、“初读一批”,用喜欢的方式读文,初步尝试理解字词句  低年级的孩
期刊
古人云:“不食八珍,何以知味之奇?不为文学,何以知世之资?”意思是:不吃山珍,怎么会知道滋味的奇美?不去学习,凭什么来认识世界?为何古人用“吃山珍”这样的美事来引出“要学习”这样的劝说呢?我认为这其中自有深意。那就是,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仅仅是生存的方法,更是精神享受的需要!  当今社会,学习已大多沾染了浓重的功利色彩。大人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为了生存”但学习如果只是作为强迫,作为顺应潮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在教学中,巧妙灵活地运用绘画手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 巧布剪贴画,绘美丽秋色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由三个部分组成,识字教学、拼音教学和课文教学。《秋天》是孩子们所学第一篇课文,意义非凡。这篇课文共55个
期刊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蛾,它傻吗?——题记  夜色朦胧,天上没有半颗星,周围一片漆黑,唯有面前那点微弱的烛光给房间带来了一丝光亮,一切都是那么宁静。  蛾,你风度翩翩地闯入了这片小天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你扇动着双翼,轻轻地向我舞来。  我惊恐,向一旁闪去,手中那本厚重的书落到地上。  “咣当”,伴随书落地的还有一声巨响,但是这声巨响并没有打乱你的舞步,不带一丝犹豫,你继续向我舞来。  我担心,担心
期刊
民族自强意识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精神构成要素,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自强意识被赋予新的内涵。只有从青少年的思想现状出发,着力在现有的思想教育体系下,渗透一带一路构想下的民族自强意识新内涵,才能全面提高民族自强意识培养的有效性,解决青少年思想成长的新问题。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人的民族自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应当根据一带一路构想的新要求,创新青少年民族自强意识
期刊
大自然是一位绝妙的魔法师,它创造了一年四季。春天有娇艳的百花,夏天有繁茂的大树,秋天有甜美的果实,冬天有洁白的雪花,大自然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多姿多彩,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有人说:春天好,春天生机勃勃!  有人说:秋天好,秋天硕果累累!  还有人说:冬天好!雪花飞舞,整个世界都是银装素裹的,多美呀!  可我却要说:我最喜欢夏天!  夏天有爽口的雪糕,吃进嘴里透心的凉。  夏天可以游泳,在游泳池里
期刊
我似乎爱上了这位秋姑娘  她总是蒙上那薄纱似的冰凉  手舞足蹈般 黯淡了初升的太阳  我依然紧紧 紧紧拥抱她的衣裳  她透着一股朦胧香  我看不见晨曦 也看不见前方  稍许凉意丝丝流进我的胸膛  她在悄悄告诉我 想在这里一直徜徉  她爱田地间的野菊香  我欣欣然寻一朵为她戴上  她听腻了夏虫的颂唱  我便与秋风再为她舞蹈一场  她总让最温暖的阳光  洒在午憩时人们的脸上  她还时不时地悄悄哭一场 
期刊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而当与挫折不期而遇时,只有敢于直面挫折、驾驭于挫折之上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题记  天刚大亮的时候,我们已经站在东白山脚下。  崇山峻岭之间,一条石板路蜿蜒地向远方延伸,茶树竹林点缀左右。早就听说东白山是诸暨最高峰,不仅耗时长,还特难攀爬。我听了不以为然,伴随着路旁溪水的叮咚声,我自信满满地开始了这东白山之旅,  沿著石板路向
期刊
歌德曾經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曾经怀疑过,直到读了《三国演义》。  合上《三国演义》,我仿佛刚刚从那段历史中走来。脑海中不断地翻滚着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杀机四伏的社会,眼前闪现着一个个忠君爱国之人、义重如山之士。这一切,浮现在眼前,铭记在心里,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人生的光明与黑暗,人性的伟大与渺小,人心的无私与贪婪,人格的高尚与卑微,都在这部经典作品中呈现。它带给你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