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与收益额孰重孰轻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i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善于理财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被表面收益迷糊了眼,从而作出一些不正确的决策。要摆脱理财菜鸟的地位,务必从培养自己看收益率而不看收益额的思维开始。
  
  银行针对小额账户开始收取年费,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作为普通用户如何应对?问过几个朋友,不约而同的是将恰好符合免征起点的现金存在银行中,从而逃过年费的征收。
  免费午餐吃了那么多年,突然取消的确让人不爽。但不爽归不爽,接下来如何理财,就不该意气用事了。
  在笔者看来,这几个朋友的做法不可取。让我们来算一笔账:以某银行账户总额超过1万元可以豁免12元的年费来计算,这1万元的年收益为:豁免的12元年费+1万元活期存款的利息76.95元(0.81%的年利率扣去5%利息税后所得)=88.95元。以此计算我们这1万元的年收益连1%都不到,实在是少得可怜。
  如果我们不和银行怄气,让其收那12元账户管理费,而是把这1万元购买流动性最接近活期存款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以过去1年数据来看,获得2.5%的纯收益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扣去12元账户管理费,再加上不幸买到一个管理水平欠佳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做到2%的收益也绝不困难。很显然,后一种方案从理财角度要明显优于前一种方案。
  之所以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把钱存在银行逃避年费,除了不习惯支付服务费所以要和银行怄气外,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不具备一种真正的理财思维——重收益率而非收益额。他们只考虑到这样可以减少12元的损失,却没有考虑到那1万元的收益率下降了多少。
  为什么善于理财的人应该考虑收益率而非收益额呢?原因很简单,在投资中,你的收益额=投资额×收益率%。由于我们的收入水平会伴随年龄的成长不断增加,而投资额伴随积蓄年数的增加也水涨船高,我们在投资上的绝对收益更多是取决于投资额,而非收益率。当你的投资额变动了,但是你紧盯绝对收益做决策的思维模式还未改变,那么就可能要出大问题。
  笔者认识一个朋友,在大学里就拿出1万元炒股票,投资业绩很不错。看了一下他的投资方法,一大特色就是持有绩优股后绝不认输,短期亏损不当一回事,自然有利于骑上大白马。曾问过他为什么无所谓短期亏损,他的回答是“我就1万元,即使输掉10%也就1000元,打工勤快点一个多月也就回来了,怕什么”。
  听到他这样的回答就有些担忧,本以为他已经有了巴菲特式长期投资不理短期波幅的耐心,原来不过是抱有年轻输得起的心态。
  后来,这个朋友的父母看其以往业绩不错,就拿出了50万积蓄让其操盘。很可惜,即使在过去的疯牛行情中,他的业绩反而有所退步——往日不理会短期亏损的心态一去不复返,稍有浮亏就割肉,白白逃过了大量疯涨的股票。“50万元的10%就是5万元啊,你让我怎么敢承受这样的损失,那可能是我毕业后一年的收入啊!”同样是10%,但是当他用绝对值去看待时,却做出不同的决策,进而导致了不同的投资结果。
  另一个朋友,是个高级白领,月收入上万元。除了买基金外,突然对股票也产生了兴趣。在我的劝导下,最初就拿出了1万元试水。朋友投资以长线死捂为主,不过我劝他既然要体会炒股的感觉,不妨在长线持有的前提下,拿出部分持仓利用技术分析做做当日交易的短差。朋友是个有天赋且心理素质颇好的人,有段时间短差做的相当不错,一个月10%~15%并非太难的事情。但不过坚持了两个月,他就放弃了。“太累了,要盯着股价走势,为买入卖出操作费心费神,一个月也就赚1500元,不划算。”这是朋友的理由。
  又是一个只看收益不看收益率的投资初哥。其实,聪明人都明白,假如本金是10万元,按照这样的收益水平那么每个月就可以赚到1.5万元,比他的工资还多,而付出的劳动力和之前赚1500元是完全一致的。同样是15%的收益,当你投资额不同时,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绝对回报。如果你只考虑绝对回报,同样会让你产生错误的决策。
  所以,要摆脱理财菜鸟的地位,务必从培养自己看收益率而不看收益额的思维开始。
其他文献
美国次贷风暴对全球投资市场的影响似乎趋于平静,是否还有更“惨烈”的破坏效应,尚待观察。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风暴中,除A股市场之外,其他市场仿佛经历了一场今夏的“圣帕”台风。正巧笔者有一好友,美国次贷风暴前夕以全球资产配置方式,购买了几个海外基金,短短一月,损失不小。征得其同意公布如下:JF东协基金-14%;富达拉美基金-15%;汇丰新加坡基金-14%;JF韩国基金-16%;富达全天候基金5%。即便
期刊
9月5日,第四届上海“十佳理财之星”评选活动进入了新的阶段,30名“十佳理财之星”候选人,20个“十佳理财团队”候选团队揭晓。本次评选的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参赛案例的总体质量较前几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竞争也更为激烈。    由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上海市金融青年联合会、《理财周刊》社共同主办的上海“十佳理财之星”评选活动已走过了三个年头。9月5日,第四届上海“十佳理财之星”评选,经过主办方单位专家组成的
期刊
在“港股直通车”暂缓之际,首只股票类投资全球市场的QDII基金终于诞生。    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将于9月12日在除中行外的各大银行发售。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称,该基金初始申请发行额度为150亿元人民币左右,此次仍将采取比例确认的方式进行首发规模控制。    投向十大市场    “外管局允许我们发行150亿元的规模,如果当日发行规模超过150亿元,我们将当日向外管局申请更多额度,但能追加多少目前还未
期刊
转账汇款一直是人们使用比较频繁的一项银行业务,但是在传统的方式下,转账汇款往往会受到银行网点服务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现在,随着电子渠道的兴起,办理转账汇款时无需再跑银行,随时随地自助完成资金的划转。    足不出户一键搞定    如今,银行为大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转账汇款方式,在家里打一个电话或是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自助完成各类转账。以工行为例,如果你将自己的多个工行账户注册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
期刊
也许正是港股的恒生国企指数一周内飙升四成,让管理层多了份谨慎,香港股市的表现,几乎将这项政策的利好因素一次性全部消化,使得内地股民日后高位接捧的风险大大提高。  种种迹象表明,“港股直通车”虽然未搁浅,但很可能不会很快“发车”。    放行日期向后推迟    近期关于“港股直通车”的说法不少,但权威部门始终没有明确表态。9月5日《中国证券报》援引监管部门权威人士的话说,“港股直通车”业务近两个月内
期刊
前几期笔者的文章说到,投连险因为兼具保险和投资增值的功能,因而近来在香港市场上的非常走俏,然而,由于产品设计复杂,收费明目繁多,让人难以弄清楚真实的收费情况,往往要等到费用被扣除之后才恍然大悟。因此,也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埋怨。    在香港,人们对投连险诟病最多的便是收费偏高。除了投资账户要收费之外,保单账户也要收费,而且保单账户的收费很复杂,名称非常多,即使同一名称,计算方式也不一致。  尤其是
期刊
从17世纪初,英国以判例形式确认垄断会限制贸易自由,并因此形成“限制贸易应受谴责”,的法律原则至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颁布了反垄断法。  然而,在中国,这个有“市场经济宪法”之称的法规却花了13年才艰难出台。  13年命运多舛,它的降生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反垄断的过程。    2007年8月30日,《反垄断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至此,距离1994年《反垄断法》被列入全国人大立
期刊
经常外出的商务客,每次出差坐飞机都要办理一系列繁琐的手续。领登机牌,托运行李,等待航班……耗费掉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想不想让飞行变得更从容,更简单?不如试试银行贵宾绿色通道。    进了机场,根本不用到办票点去排队领取登机牌、办理托运,而是直接进入候机厅的贵宾接待室,由机场的专职礼宾员替你办理相关手续,你只需经过安检之后,就可以坐在机场的贵宾室悠闲地休息了。贵宾室里有免费的饮料、零食和上网设备。正式
期刊
这是上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夫妻俩希望将来能送孩子出国深造,并且在退休后可以过上安定美满的生活。他们该如何规划家庭所有的资产,才能实现孩子的出国梦以及自身的养老问题呢?    黄女士1969年出生,是上海一家保险公司人事部职员,税后月薪3000元。丈夫比他大5岁,在一家国企工作,税后月薪8000元,夫妻两人工作都较稳定。  他们有一个13岁的儿子:“现在儿子在读初中,几年后将面临高考,如果他
期刊
随着A股跃过5000点大关,市场对A股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议渐渐增多。与此同时,港股直通车的放行,也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关于投资港股的众多资讯,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为此,本刊记者对深谙香港投资市场的荷兰银行环球市场香港主管、总经理黄集蔚进行专访,或许他的一些建议有益于大家在正式投资港股前作一番热身。    港股更适合成熟的投资者    黄集蔚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内地投资者想要参与香港股票的买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