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学视域下《实践论》的出版与传播路径探析(1949年至今)

来源 :中国出版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著作。《实践论》自1950年重新发表后,主要通过多元版本、报纸文章、期刊论文、诠释性文本等途径传播。文本实现从普通中文文本到多元专业文本的发展,报纸期刊传播经历从文本学习宣传到学术理论研究的演变,解读经历从文本解读到回应时代的转变。不同版本的生成、诠释者的诠释解读和接受者的阅读反馈是文本演变过程的反映。版本演变反映了出版对于推动毛泽东著作经典化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实践论》 文本 出版 传播 解读
  《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著作,自文本生成以来不断被出版和传播。文本传播的过程是文本逐渐被接受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文本价值实现的过程。因此,在运用历史档案资料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践论》文本传播路径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今天把握该著作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价值具有借鉴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文本经典化与大众化研究亦将有所启发。
  一、文本重新发表,以内容理解为重点(1949—1956)
  (一)场域转换,文本定位的重塑
  《实践论》最初文本形式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实践论”章节的内容。1950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实践论》全文。随后,《实践论》作为哲学专著在全国出版、发行。从革命场域到建设场域的转换,促使文本实现了从教科书到哲学专著的转变。《实践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且是理论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由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有人民出版社1951年1月版、解放社1951年1月版、西安群众日报1951年1月版、甘肃人民出版社1951年4月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1年7月版、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版。由军区编印的版本有1951年2月华北军区高级步兵学校编印版、1951年3月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编印版蒋建农、边彦军等:《毛泽东著作版本编年纪事》(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1页。。
  (二)党媒造势,文本传播的有力推手
  《实践论》《矛盾论》重新发表后,“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的开端”李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简明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第92页。,全国学习文本的热情高涨,党报党刊积极推动文本传播。
  以社论宣传毛泽东思想。文本是思想的载体,为扩大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力,通过社论号召民众学习毛泽东著作,是十分有效的方式。1951年初,“《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学习《实践论》的社论”欧阳雪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1949—2012)》,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版,第46页。。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一文中提及该文本的重新发表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新中国理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人民日报》1951年1月29日。;一篇关于《实践论》对学术革命影响的社论论述了文本对开辟学术革命的思想道路的重大意义,指明了学术界要按照唯物论的哲学方法指导学术创作《“实践论”开辟了我们学术革命的思想道路》,《人民日报》1951年2月16日。。
  在《人民日报》社论的影响下,《新建设》作为普及学术、建设文化的阵地,在一篇社论中阐明《实践论》是一篇重要而光辉的哲学著作,它深刻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这篇论文的发表,对于新中国的学术研究工作是有极大意义的”《学习〈实践论〉,提高新中国的学术水平》,《新建设》1950年第5期。。文艺类综合性报纸《文艺报》发表了用《实践论》指导文学艺术创作的社论,文章指出《实践论》对文艺界有重要指导意义,文艺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文本,通过提高理论水平带动文艺创作《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学习〈实践论〉,提高文学艺术的理论思想水平》,《文艺报》1951年第9期。。总之,报刊社论发出了宣传《实践论》的先声,论述文本重新发表的重大意义,促进了文本的传播。
  刊登论文,推动理论宣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在《人民日报》的号召下,理论界学习、宣传《实践论》的热情高涨,理论工作者纷纷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这些论文或是对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宣传,阐明文本的重要哲学地位;或是以文本为理论指导,服务于各项学术研究工作张静如主编:《毛泽东研究全书》卷2,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第1553—1554页。。一些哲学工作者发表了具有指导性或阐释性的论文,如李达发表了《〈实践论〉——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一文,论文指出《实践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论述了文本中的真理观李达:《〈实践论〉——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人民日报》1951年2月1日。。随后,他又发表了《怎样学习〈实践论〉》《〈实践论〉学习提纲》等文章,为理论工作者学习文本提供指导。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也相继发表关于文本学习方法、重要地位和从哲学史角度研究文本的论文,如《关于〈实践论〉和学习方法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同志发展了真理论》《〈实践论〉与关于哲学史的研究》等,用以宣传和指导大众学习文本。“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本职工作去阐述《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指导意义”陈占安主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例如华罗庚的《一个数学工作者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初步体会》、谢觉哉的《〈实践论〉与民政工作》、何其芳的《〈实践论〉与文艺创作》等。
  (三)图说解读,文本术语的通俗性转化
  《实践论》重新发表的直接目的是指导民众社会实践。虽然文本语言通俗易懂,但是普通民众对文章中出现的诸如“唯物论”“认识论”等哲学术语未必十分清楚,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将文本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解读性著作的问世正满足了这种社会需要。1951—1953年,诸多解读性著作出版。理论工作者、党内高级干部从解说、学习方法、参考材料、学习心得等多重维度解读《实践论》。其中,李达创作的《〈实践论〉解说》是最先解读文本的权威性著作。李達对原文本进行逐段解读,力求准确表达原文思想,且论述时注重采用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例如,为了简明直接地解读文本中所论述的辩证认识过程,他采用图解的方式予以呈现参见李达:《〈实践论〉〈矛盾论〉解说》,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36页。。虽然此图表的解说存在机械、不合理之处,但有利于党员、群众更直接明了掌握抽象的辩证认识过程。书中精辟准确的观点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也对文本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本形式多元化,注重提炼方法论(1957—1978)
  (一)形式多元,实现文本大众化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需要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较高质量地呈现出来是一个迫切任务。1955年,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修订的《出版事业十五年远景计划(1953—1967)(草案)》提出,要系统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出版毛泽东选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出版物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艺术水平,美术装帧,技术设计和印刷装订质量”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1955年)》,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84页。。国家出版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实践论》文本形式的更新和印刷质量的改进,文本的普及率和质量得以提高。
  注音版本。1958年2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国务院提交的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议案和吴玉章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并决定学校、出版社等积极配合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文字改革出版社编:《〈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和应用》,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为配合国家文字改革工作,文字改革出版社重视对注音识字读物的出版与发行。1958年12月,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了《实践论》(注音本)。《实践论》内容丰富,短小简练,注音本的出版迎合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需求,有利于推动汉语拼音化改革。
  中英对照版本。我国外交活动日益频繁,需要更多的优秀外语人才。教育部重视开办外语学校,储备国际交流人才。1961年4月,教育部提出《关于设立外国语学校的初步意见》。1962年8月,教育部向广东、四川、吉林、陕西省教育厅,北京、上海市教育局,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发出《关于在若干大城市设立外国语学院的建议》。1963年3月,教育部向中宣部提交了《关于筹办外国语学校问题的请示报告》,且得到批准。同年7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办外国语学校的通知》戴炜栋、胡文仲:《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15页。。为国家培养国际交流人才助力,商务印书馆承担起翻译、编纂、出版中外文理论著作的工作。该出版社于1965年10月出版了英汉对照版的《实践论》,这表明国内出版的文本形式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满足了青年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
  盲文版本。盲文版本是伴随着国家关注弱势群体、开展扶残工作而问世的。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成立于1960年5月25日,是全国盲人聋哑人的群众团体。协会成立的初衷是在相关部门协助下开展盲人聋哑人思想教育工作、盲文书籍的出版工作和盲人聋哑人卫生保健工作,帮助盲人聋哑人积极就业,更好融入社会李学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1949—2009)》,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353页。。1965年8月,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盲人月刊社出版了《实践论矛盾论》(盲文版);人民出版社1970年10月版《实践论》,11月被印刷成盲文本。盲文版《实践论》文本的出版、传播,拓宽了文本适用范围。
  少数民族版本。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加强少数民族民众对经典著作的学习。为积极配合国家理论宣传工作,新疆人民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出版少数民族版的《毛泽东选集》。1952年,该出版社决定完成翻译维文、哈文、蒙文版本《毛泽东选集》的任务,出版71种单行文本《〈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出版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人民日报》1952年4月11日。,这其中便包括少数民族版的《实践论》。当时,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有蒙文、维文、哈文、藏文和朝鲜文等郭寿祖主编:《民族理论政策基础》,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因此,《实践论》主要被翻译成这几种民族语言。1952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版局出版了蒙文版《实践论》。1953年1月,民族出版社成立以来,承担起少数民族文本的出版工作。民族出版社于1957年5月出版了藏文版《实践论》;1960年3月,该社出版了蒙文版《实践论》。此后,少数民族版文本被多次出版和发行。
  该时期,《实践论》被广泛传播和学习,出版的普通版本有人民出版社1966年1月版、1975年12月版;1967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实践论矛盾论》。此外,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版的《实践论》在全国被多次重新印刷,如1957年3月上海第25次印刷、1958年9月广州第3次印刷、1958年11月重庆第15次重印、1958年12月武汉第22次印刷、1960年3月北京第22次印刷、1960年3月保定第2次印刷、1964年4月太原首次印刷、1964年4月昆明第2次印刷、1964年5月济南第7次印刷、1965年11月郑州第5次印刷等。文本大范围重新印刷表明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聚焦方法论,提炼文本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理论指导,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宣传工作的重点,报纸的理论宣传和对实践的引导促进了文本大众化的发展。
  1958年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百闻不如一见》,提出要从《实践论》关于认识论问题的理论中汲取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充分肯定了文本对生产的指导意义。1965年6月,国家级哲学理论刊物《哲学研究》发表的社论提及大众要以《实践论》等经典哲学著作为指导,总结生产规律,使生产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有序进行《工农兵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的伟大意义》,《哲学研究》1965年第6期。。1966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文章予以推介,号召哲学工作者要懂得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毛泽东思想。1970年9月,《人民日报》又刊载了新华社社论,文中指出不少党员带领农民認真学习毛泽东哲学著作,认真改造世界观《哲学工作者,打起背包,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人民日报》1966年1月16日;《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人民日报》1970年9月14日。。197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一文中数十次提到“实践论”,强调《实践论》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实事求是精神和实践标准的重要意义。   刊登论文,以实际运用促进文本大众化发展。如《人民日报》刊登文章《同一个下乡干部谈话后》《试验田中有哲学》《科学与实践》《我们农村妇女有文化有知识了》《改革音乐的教学工作》等;《光明日报》刊登文章《坚持认真钻研经典著作、刻苦读书原则和理论结合实际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培养研究生成绩显著》《到蔗区调查、向蔗农学习,周可涌教授为教学和科研积累了丰富资料》《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等;除此之外,《哲学研究》也刊登了类似文章,如《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论〉的一点体会》《技术革命和〈实践论〉》等。
  同时,亦有报刊倡导学习《实践论》等专著,推动哲学大众化。如1958年9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哲学将要成为全民的》一文,指出工农群众学习哲学热情高涨,《实践论》等哲学著作已成为群众学习哲学的主要教科书;在1964年5月26日刊载的《谈哲学群众化》一文中,作者强调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群众实践,并为群众实践提供理论指引。除此之外,《光明日报》刊登文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提高了我对科学技术工作的认识》《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闯新路》《一定要把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真正学到手》等。总的来说,报纸对毛泽东著作尤其是《实践论》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了文本的影响力。
  (三)合力宣传,提升解读功效
  实践激发创作热情,在十年探索时期,《实践论》解读性著作不胜枚举,从解说、名词解释、心得体会、学习笔记、学习参考材料等多个维度解读文本。1970年11月,国家发出《关于高级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建议各单位认真学习六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和五本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是指定学习著作之一张静如总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3卷,青岛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通知》发出以后,激发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情,涌现出一大批宣传、学习《实践论》等哲学专著的参考材料、辅导材料。除参考材料外,还有关于文本的简介、名词解释、学习心得等著作。解读性读物所呈现的特点是将《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作为共同主体进行创作。《实践论》被纳入毛泽东哲学体系之中进行学习宣传,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宣传的系统性。
  三、单行文本成体系,时代新读促发展(1979年至今)
  (一)化零为整,文本体系化发展
  《实践论》作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著作,对指导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文本出版的突出特点是单行本寥寥无几,主要被收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家领导人著作的集合本中,强调《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版的单行本有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版,同年11月,在北京第2次印刷了该版本。
  集合本的出版。其中,收录完整文本的著作,如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199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00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201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延安时期党的重要领导人著作选编》(上),201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原著导读》等。
  以专题形式收录节选片段的著作,如199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收录的是关于实践的观点、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任务的相关部分;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其中收录的是关于实践是认识的真理标准的相关内容;199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唯物论和无神论》,其中收录的是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阶级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任务及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任务的相关内容;200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其中收录的是关于人类最基本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等等。由此可见,《实践论》的观点对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采用新技术传播,探究文本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互联网技术异军突起,成为文本传播的重要推手。新旧媒体合力宣传,强调《实践论》所蕴含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论。
  1979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深入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文中强调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真理观问题的论述,重申了实践对检验真理的决定性作用。2011年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日报》刊载《从历次党代会品读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哲学”》,文中提到《实践论》的发表和意义。同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在刊载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提到1937年毛泽东创作《实践论》事件。2017年8月22日,为纪念《实践论》发表80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纪念性文章,文中指出《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两论”一直是我们党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重要指引,是我们要始终认真学习和掌握的经典著作《赢得伟大胜利的法宝——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人民日报》2017年8月22日。。《光明日报》也刊登文章予以推介,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实践论〉〈矛盾论〉的新解读》《〈实践论〉〈矛盾论〉的主题与价值》等。
  刊网互动式研究的发展。改革开放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教育科学文化日趋繁荣,为学术研讨和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将网络新技术注入学术期刊领域后,论文的作者、编者和读者通过互联网平台相互联系,增强了学术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
  據知网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以“实践论”为主题的论文数量多达3000余篇。研究角度较多,如《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实践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研究、《实践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实践论》与其他哲学著作的关系研究、《实践论》行文风格、《实践论》学习和宣传活动等。其中包括诸多核心期刊刊登的相关论文。如《教学与研究》刊登了一篇关于学习《实践论》意义所在的论文,文章指出《实践论》是为阐明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思想基础而创作的,它对“实事求是”的思想做了深刻的理论论证,对我们党制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贡献李淮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习〈实践论〉》,《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5期。。为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社会科学辑刊》刊载了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的论文,文章提到了《实践论》的创作背景,论述了“两论”为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基础宋一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6期。。在纪念“两论”问世60周年之际,《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两篇以“两论”为视角研究哲学的论文。两篇文章立足于“两论”,分别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中西哲学的关系两篇论文分别是陈卫平的《从〈实践论〉〈矛盾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薛广洲的《〈实践论〉〈矛盾论〉与中西哲学融合》,均刊载于《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7期。。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研究》刊登了以《实践论》为例探讨理论生命力的论文,作者指出“两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陈中立:《理论的生命力来自继承和创新——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60周年》,《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第6期。。   (三)全新解讀,文本融入时代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文本的研究出现了新视角。许多理论工作者对《实践论》的解读侧重论述其哲学方法论意义,这表明文本所蕴含的哲学方法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契合。改革开放初期,解读性著作以文本导读、解说为主。同时,出现了海内外学者从文本的研究、文本周年纪念等角度撰写的论文及论文集,如1981年王乐夫、马宁翻译的由地区高等院校哲学教研组出版的《日本学者论〈实践论〉、〈矛盾论〉》、1987年湖南省哲学学会出版的《当代精神的精华: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五十周年》、1987年大庆市社会科学学会编写《两论与大庆:纪念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五十周年》等。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践论》以精辟的实践智慧和独特的思维逻辑值得人们反复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读性著作主要是对《实践论》《矛盾论》的全新解读,理论工作者注重在新语境、新视域中阐释《实践论》的新内涵。
  四、结语
  文本经典化与大众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实践论》不同版本的梳理主要是为了探讨出版对于推动毛泽东著作经典化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版本演变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毛泽东著作的出版工作,注重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经典化与大众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体现在文本的修改与完善方面,而且体现在编辑出版机构对文本的出版与传播方面,文本传播路径揭示了文本经典化要遵循一定的出版传播规律。1949年以后,毛泽东著作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多元版本的生成、期刊报纸的研究宣传、诠释性文本的问世说明文本经得起时间、市场和读者考验,同时彰显编辑出版机构回应读者需求的责任与担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本生成与传播有其自身特点,将文本置于其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和理论语境中,是精准把握蕴藏于文本之中的思想与精神必不可少的环节。推动毛泽东著作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毛泽东文本思想的当代出场路径,研究文本经典化与大众化是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陈笛,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A Study on the Publishing and Dissemination Path of
  On Practice through Textual Analysis (1949 to Now)
  Chen DiAbstract:On Practice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Mao Zedongs philosophical thought. Since republished in 1950, On Practice has been disseminated through many different versions, newspaper articles, journal papers, and interpretive texts mainly. Its text has experienced the shift from common Chinese text to a diverse portfolio of specialized text, the dissemination via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has evolved from textual study and publicity to academic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relevant interpretations have changed from textual interpretation to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the times.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versions, interpretations by different people and readers feedback just reflec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ext. The change in versions showcases the unique role played by publishing in making the works of Mao Zedong into classics.
  Keywords:On Practice, text, publishing, dissemination, interpretation
其他文献
春花生高产种植六大要求    春花生高产,必须掌握好六项技术环节:  1、选择优良品种。良种是夺高产的基础,应先用抗性强、高产高油品种。近年来试验表明,汕油523、汕油71和粤油79、桂花21、梧油7号等“三高”良种。在种植时,还要进行选种,必须选用大粒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的荚和仁种植。  2、培养优良地力。春花生地要培养好深软肥松土壤环境,主要抓两方面:一是多犁耙精细整地,耙烂耙平;二是增施有
期刊
天津玉米收获机全国测评第一    近日,从天津市农机部门获悉,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装备与工程技术分会举办的玉米收获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活动揭晓,天津市参评的玉米收获机从全国15家生产企业的21种机型中脱颖而出,其综合测评名列第一。这次测评结果标志着天津市玉米收获机生产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先进前列。本次测评内容分为性能测试和生产考核。    农民种出“艺术苹果”八仙过海卖800!    只有小学文化
期刊
企业领导是“医生”   广东兴发集团董事长 罗 苏      企业领导就像一个主治医生,要经常为企业把脉,能诊断病情,及时对症下药。   边鼓轻捶:   企业如人,都会有生命周期,也有生老病死。不求永生,不可永生,但求少些病痛,健康成长。   企业之病,仿如人体般复杂。现代医学还可借助B超、CT之类科技先进设备,将人体内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企业之病,则只有靠医师的慧眼了。这倒有点像中医大夫的把脉和
期刊
商品介绍:这是一台造型别致、精致耐用的吸尘器适用子客厅、卧室、办公室、电脑房、汽车等,是现代办公家具必备小电器。你把它随身携带,走到哪儿,清洁到哪儿,很方便的。产品实用性强,彻底清除各个角落的灰尘及细小杂物,家居卧室、甚至电脑键盘都一尘不染。每个产品都附赠一个配套刷头,清洁物体更得心应手。当小尘屑被吸附于物体上,可用毛刷轻轻刷掉,随后自动被吸入风洞。里面积累的尘屑可随时取出清掉。特别适合于键盘除尘
期刊
年产3万吨聚丙烯酰胺项目    市场预测  聚丙烯酰胺(PAM)是丙烯酰胺均聚物或共聚物,属于水溶性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作为絮凝剂、增稠剂、增强剂等,广泛应用于采油、煤炭、地质、冶金、纺织、化工、土建和农业等领域。尤其是在石油工业中,聚丙烯酰胺作为灌注油井的流体,可以将采用常规采油技术不能获得的深井下2/3的地下石油采出(EOR技术),从而提高单井的石油开采率。随着石油工业、水处理、纸浆及
期刊
手机应急充电小窍门    在手机已经成为居家旅游、工作学习的标配的今天,一但手机没电而又没带充电器可就麻烦了。要是你经常为这一“事故”而苦恼,教你一个应急的小办法。  由于现在大多数手机都采用的锂电池,而锂电池的充电电压都几乎相同(大家可以在电池的表面看到容量以及充电电压等参数)。因此,只要手机电池的触点与座充的触点位置相近,即可进行充电。笔者就经常利用多普达 565 手机的座充为诺基亚的BL6C
期刊
按语:2021年是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先生逝世八十周年。为此,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推出《书业商之人格》一书,将陆费逵生前有关书业、教育与中华书局历史发展的主要文章结集出版,并邀请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金耀基先生為该书撰写序文。本期刊登这篇序文,以纪念陆费逵先生献身书业,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  一部中国的现代史,它的主旋律就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
期刊
在共和国土地上,有一个影响着中国农村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小山村,它就是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  平顺县西沟村有一个闻名全世界的乡村农民,她就是申纪兰。两会前夕,记者专程从北京来到山西平顺西沟村,再次采访了申纪兰。    依然是一身蓝色旧式西服,一双黑色自制布鞋,鬓角稍有些灰白的痕迹,岁月的风尘在她的脸上已刻满了道道皱纹,象黄土地上千千万万慈祥的老妈妈一样,普通而又平凡。从外表怎么也看不出她的特别之处。然
期刊
商机一:凸现个性独占市场    不可否认,现时的消费在不断的升级,吃饭、穿衣、通讯的基本诉求从没改变,但彰显个性已是更新更高的消费主流和要求。而商机也正是附着在提供“个性选择”上。  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老老实实做传统零售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几年前流行的那种“跟风创业”更是已经鲜有市场。店铺只有在追求个性张扬的努力中,才能吸引住顾客挑剔的眼光;只有拥有鲜明的个性化,才能使你的店铺在残酷的
期刊
【摘要】学界对于刻书生产速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刻工的刻字速度。但从生产运转的角度考虑,必须具有社会性的意识,考察版刻生产的具体情境,综合写样速度与刻字速度两个要素,才能全面认识刻书生产的速度(工期)。综合若干实例,刻制中上水准的方体字,速度约为110字/日略高,写样速度约为1000字/日或略高。与之相对应,在实际生产中,写样工匠与刻工的配比多在1∶8—1∶10之间。此外,根据上述生产数据,可知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