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根超细胸腔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肺癌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单孔胸腔镜肺手术中需留置双根胸腔引流管时常联合使用细管与粗管,且粗管多置于切口内,增加了术后疼痛感及切口愈合不良风险。本研究将评估单孔胸腔镜肺部术后采用双根10 F超细猪尾巴管引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同一治疗组2018年6月-2020年6月的单孔胸腔镜肺手术病历资料,对比在不同时期分别采用“10 F超细猪尾巴管+24 F粗管”及“双根10 F超细猪尾巴管”两种胸腔引流方案的效果。结果2019年6月及以后采用“双根10 F超细猪尾巴管”方案的A组共有106例,
其他文献
煤矿资源在世界的范围内都属于重要的资源,不但生产工作中需要,在生活当中也离不开。我国开采煤矿资源已经有特别悠久的历史,由于开采的数量逐年增加,现有煤矿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现在大部分的煤矿资源都需要在地下进行开采。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处于不断实现创新的突破阶段,对于资源的开采不仅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施工上都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为此,如何能够加快资源开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在这样发展的环境下,利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来提升采矿的效率已经成为煤矿行业要面对的重点问题,更加高效的掘进技术能为煤矿的开采效率带来更为重大的突破。
背景与目的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s,ARGs)可调控溶酶体的降解过程从而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肿瘤组织中ARGs的表达情况在预测患者生存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本研究基于ARGs构建了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5,786个ARGs。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收集了395个LUAD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及临床数据,提取所有
背景与目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对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具有诊断意义,但因TM在CSF中浓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清水平以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状态,因此,CSF中TM诊断LM的价值常常被忽视。明确鞘内TM合成、BBB的完整性可为LM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因此,本研究从BBB完整性和鞘内TM合成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CSF中TM对肺癌LM诊断的临床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各界对煤炭的需求愈发旺盛,我国的煤炭资源在长时间的开采过程中,虽然开采工艺不断成熟和完善,但是开采深度的加深也对煤矿井下通风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对矿井通风的安全管理,最大程度的避免通风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矿井开采安全。
过去的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方法不断发展,靶向治疗使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靶点逐渐被发现,针对不同驱动基因的药物将NSCLC的治疗带入了一个前景广阔的靶向时代。在NSCLC的诸多驱动基因中,转染原癌基因(transfection proto-oncogene gene,RET)融合是除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以增殖迅速、易早期远处转移和获得性治疗耐药为特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临床预后极差。研究发现干细胞标志物CD44与肿瘤复发转移及治疗抵抗有关,而有关CD44在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研究不多。本研究拟通过检测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CD44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评估其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47例初治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配对,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
目的分析胎龄和日龄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基于胎龄和日龄制定适用于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参考区间。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结果。按照胎龄和生后日龄分组,对比各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检测指标随胎龄和生后日龄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早产儿497例,其中早期早
背景与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靶点。近几年来,随着多个ALK酪氨酸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出现,ALK融合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也在逐渐延长。现报道1例晚期ALK融合阳性NSCLC患者5余年的治疗经过,分析其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价,为后续患者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文章主要分析了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以及应用,重点介绍了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综合性以及智能化等特征,机电自动化技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炭生产操作的安全隐患。通过对煤矿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的分析,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水平,保证了生产效率与质量。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靶向治疗已成为NSCLC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不可避免的耐药性出现极大限制了EGFR-TKI的治疗效果。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protein C1,FOXC1)是叉头